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上半年财政收入大增 出口退税清欠财政借用库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4日 14:11 《财经时报》

  暂时借用国库库款清退欠企业退税,目的是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这只是一种债务形式的转换,即将原来欠企业的钱,转换为欠国库的钱。按财政部的说法是:“年底肯定会有一个规范、正式的解决办法”

  本报记者 王长勇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总体确实不错,但和去年相比,有许多不可比的因素。”

  财政部预算司官员近日向记者表示,前半年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只是阶段性的,今年全年财政收入状况主要看宏观经济的走势;如果宏观经济向着调控的目标运行,“今年的财政收入会出现前高后低的情况。而去年刚好相反”。

  “财政收支状况好转”,究竟到了什么程度?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5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2.4%;财政支出8232亿元,同比增长13.8%;收支相抵,收大于支3650亿元。

  6月10日,国税总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司司长马林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说,前5个月全国税务机关共办理出口欠退税1900多亿元,完成全部清欠计划的97%。

  截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欠退税和欠调库3200亿元,其中约1200亿元属于欠调库。按照国务院关于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这1200亿元由中央和地方通过财政算账的办法解决;另外2000亿元历年累计欠退税总额由中央财政负责支付。

  一系列数据摆在面前,人们发现,仅5个月时间,中央财政支出1900亿元基本还清出口退税老账后,全国财政盈余仍高达3650亿元。

  这是不是意味着上半年财政收入“超常增长”?

  债务形式的转换

  “清欠的出口退税并未列入今年的预算支出中。不要把解决陈欠的资金和今年的预算搅在一起。”

  财政部官员向《财经时报》解释,今年清欠老账是通过调度国库库款方式解决的,不是用预算的方法。“资金和指标是两个概念”,即清欠出口退税老账实际占用了国库资金。这项支出并没有安排在今年的预算之中。

  所谓“国库库款”从何而来?财政部预算司这位负责人解释,这些库款是准备用于今年预算支出的,但有些预算支出被延后了,有些是因为国库集中支付措施实施后,过去滞留在预算单位账户上的财政资金现在沉淀在国库账户上。

  这就是说,上半年在保证预算支出拨款的前提下,国库库款出现了节余。“这些节余资金沉淀在国库里不会产生效益”,因此,用它来清退欠企业的退税,以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

  “但必须指出,这只是一种债务形式的转换。原来欠企业的钱现在转换为欠国库的钱。”这位负责人强调,“实际是在资金使用上打了一个时间差。”

  暂时借用国库库款清欠出口退税,只是一个过渡性措施。上半年清退的近2000亿元退税款是过去的欠账,2004年的预算中并没有反映这部分支出。这部分资金目前在一个单独的账户中运行,而且尚未确定最终的账务处理方式。按财政部的说法,“年底肯定会有一个规范、正式的解决办法”。

  财政收入大增的特殊因素

  财政部官员指出,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的“不可比因素”包括:去年受SARS影响,财政收入基数小,今年上半年同比增幅显得较大;今年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降低了3个百分点左右,但“点数降低带来的财政增收效果并不明显”。

  “造成财政收入大增的主要原因,是去年上半年的出口退税规模比今年大得多。”这位官员介绍,一般出口退税有一个季度的错后,因为完成审核大概需要一个季度时间。

  2004年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后,老账由中央还,只要2003年底之前出口形成的应退税,都算做“老账”;即按过去的退税机制,今年一季度要完成的是去年四季度的退税,而2003年底之前出口都算作“老账”。

  如此“一刀切”下来,本应于今年一季度退还的去年四季度税款被反映到了2003年,从而减少了今年上半年的退税支出。一般而言,出口退税将冲减收入,而今年上半年这一冲减减少就相应增加了收入,“这是最大的不可比因素”。

  相关文章人大希望财政增收预期准确 变超收支出报告制为审批制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出口退税新闻 全部财政收入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