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GDP增长与宏观调控 > 正文
 
经济述评:宏观调控给百姓生活带来5大影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 19:1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齐中熙、刘羊旸)从上半年各项数据看,我国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良好,经济运行中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初步抑制,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虽然数字是抽象而枯燥的,但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确实给百姓生活带来深刻影响。

  影响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收入是影响百姓生活最直接的因素。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增幅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345元,实际增长10.9%,增幅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

  农民收入增长步伐加快是上半年经济的一个亮点。由于农产品价格回升和中央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政策的作用,农民收入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来自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的收入将扭转近几年徘徊甚至负增长的局面。仅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减免农业税“三补一减”政策,就可使全国农民人均直接增收50元左右,拉动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

  影响二:耕地回到农民手中

  耕地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截至今年6月底,除内蒙古自治区外,全国共清理各类开发区6741个,涉及规划用地面积3.75万平方公里;已撤销各类开发区4735个,核减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2.41万平方公里;目前已复耕1324平方公里。

  今年,全国农用地转用指标已压减20.3%,其中耕地转用指标压减23.4%。基本农田“五个不准”、非农建设用地“六个不报批”等政策得到实施。一些地方在基本农田植树造林等行为得到制止。

  耕地得到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提高,农业生产出现好势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预计超过15亿亩,比上年增长1%,结束连续5年的下降趋势。夏粮增产4.8%。

  影响三:国内市场销售稳中趋活

  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百姓的生活水平。在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和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专家预计全年消费需求将比去年增幅略有提高,速度将在10%左右。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49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零售额16816亿元,同比增长14.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8433亿元,增长9.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1.5%;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4.5%。分商品类别看,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3.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4.3%、通讯器材类增长52.3%。

  国家统计局专家分析,上半年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稳中有活的运行态势,拉动市场销售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去年上半年受非典疫情影响基数较低,以及节假日消费对市场销售的影响显著等。

  影响四:教科文卫在调控中发展

  教科文卫事业关系着百姓健康、教育水平、精神享受等,影响着百姓的生活质量。这次宏观调控与以往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不是简单地控制总量,而是坚持“有保有压”。

  中央明确提出这次宏观调控“有保有压”,在遏制投资过快增长势头的同时,对农业和粮食生产,以及社会、卫生、教育、科技等公益事业和服务业发展等薄弱环节,给予重点支持。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支出比去年增加了300亿元。全国有29个省份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补贴资金总额已达116亿元,有6亿农民受益;已有8个省份免征或基本免征农业税,其他省份的农业税税率也有所降低。

  此外,国家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充分考虑到了地区差别,在控制投资总规模的同时,西部地区开工建设十大重点工程,投资总额达800亿元。

  影响五:就业岗位增加

  “安居乐业”是百姓对生活的向往。在就业方面,上半年全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9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7%。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57万人。截至6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去年底基本持平。

  事实上,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有关方面促进就业的“良苦用心”随处可见:在对部分行业信贷全面紧缩的同时,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的中小企业小额信贷支持被再次放松。

  专家分析说,结构调整是此次宏观调控的一个鲜明着力点,而这恰恰是扩大就业再就业的重大机遇。各地各部门只有抓住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最终在发展中化解沉重的就业压力。事实证明,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压缩传统过剩行业,大力发展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不仅能有效促进就业,而且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从全社会和长远的角度审视,此次宏观调控不仅不会增加就业压力,而且将对促进我国就业再就业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的效应。(完)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宏观调控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