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数字背后的宏观经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 02:19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贾南 9.7%、5%、13.9%、22.7%……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如果不加上前缀,它们什么都不能说明。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公布了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了9.7%。
数字对于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数字对经济运行的情况进行描述。一个数据包含很多信息,这也是为什么记者要请专家对宏观经济数据进行解读。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宏观经济数据的解读不能仅仅看GDP增长的数据,因为一个数字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一个时期来说,都有多种不同的意义。中国增长10%和美国增长10%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而中国上世纪80年代增长10%和中国今年增长10%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GDP数字并不能涵盖一切,它只是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万能。长期以来,对GDP的迷恋甚至是崇拜到处弥漫,GDP成了衡量一切涵盖一切的惟一指标,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检验发展的指标已经被理所当然地理解成了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发展了,官员得到升迁的机会就大。为了GDP数字的增长忽视了社会成本,忽视效益、效率、质量,不计增长的代价和方式。 GDP衡量的只是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增加值的总和(各行业新创造价值与固定资产转移价值之和)。它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衡量着所有国家与地区的经济表现。 但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完美指标,它并没有把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它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它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此次宏观调控的目的是调整结构,而不是单纯的控制增长数字。不久前,国家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想要把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要从根本上改变党政官员的政绩观,推动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 中央此次的宏观调控也许正是因为以前过度关注GDP增长而导致了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情况而进行调控,而现在我们也不要片面地只看数字来决定宏观调控的未来走势。总之,正确认识数字,合理理解数字,深入分析数字可能才是解读当今中国经济最佳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