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数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 02:00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葛丰 数字的泛滥在中国这个几千年来讲求“道可道,非常道”的国家里更有着非凡的意义,一场彻头彻尾的数字革命正在迅速涤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们这个远未普及计算机的国家,数字曾经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生存
很多人认为,1996年是中国走进数字时代应该记住的一年,就在那一年,中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分子将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引入中国,而在这本依据《连线》初期18篇文章集结而成的出版物中,尼葛洛庞帝———这位也许堪称诺查丹玛斯之后最出名的预言家这样写道,“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但是就像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博客一样,不幸受到过数量经济学残酷折磨的经济系学生亦不会很多,这种一度晦暗枯燥的生活经历经常会使笔者对于各种经济数据的兴趣产生动摇。关于CPI、PPI的讨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生活?在这样溽热难耐的日子里,有什么事情能比顺利拦下一辆计程车或赶上一辆空调车更为重要呢?很显然,这种对于自以为是的自我否定很容易就能在庄子的典籍中找到依据。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由技术革命而带来的极大的商品产出正在使得享乐主义、感性主义日渐主导公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但在另一方面,探求事物实质并寻求解决之道的方式方法乃至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正在无所阻挡地走向抽象。这就像“梦工厂”出品的美仑美奂的画面背后正是越来越高速度的0与1的转换一样,理应与社会科学实现联姻的经济学一头扎向了数学的怀抱。这一点用萨缪尔森的话来说就是,二战后的经济学就是经济计量学。 这种学术的胜利并不只在大学的课堂里才能显现。在今天,各种精神、文化快餐以及无所不在的配送体系已经使得神圣与伪神圣的界限非常模糊。几乎所有人都在谈中国经济上半年9.7%以及美国经济下半年4.5%的增速。这有什么不可以呢?马克思曾经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那么只要科学在今天仍然还像哈瓦那雪茄那般可资炫耀并标志优秀,那么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外行也会津津乐道于“70%—72%的湿度对于保持一支雪茄的品质有多么重要”以及“5%的CPI增幅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种数字的泛滥在中国这个几千年来讲求“道可道,非常道”的国家里更有着非凡的意义,一场彻头彻尾的数字革命正在迅速涤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和互联网有一些关系,但远非问题的全部。在深切感受到落后之痛后,发展经济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中国人念念不望的中心任务,而在这一追赶过程中,科学———更准确点说———数学———成为了无所不能的点金术与试金石。关于这一点,既合乎落后国家民众对于传统的反思与反叛,亦合乎发端于西方的现代文明的扩张、蔓延。 一次关于现象与本质的厘定必须着手进行了。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诱使观众买票进入电影院的只能是绿巨人英雄的表演而非繁复的程序运行。同样的道理,5%或是10%的GDP增幅充其量不过是一组经济变量的再归纳,如果我们在这个夏天会有一些时候不能享受空调房的舒适,那么,正是对于数字的过度追求而非数字造成了这一结果。反过来,一组合乎某种标准的数字一样不能给你带来什么,最重要是,数字代表的活生生的一切。 无可否认,这会是一项异常艰难的任务,因为在我们这个远未普及计算机的国家,数字曾经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生存。为此,我们必须对经济体的运行机制以及舆论导向进行深层次的重新审视,而这,显然和尼葛洛庞帝所说的数字化生存全无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