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审计风暴30天卷起了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 00:26 中华工商时报

  摘要:  中央高层坚决支持普通百姓空前关注相关部门态度暧昧

  □本报记者 高初建

  7月23日,距离6月23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2003年度审计报告整整过去30天。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在这30天中,一场由审计署刮起的“审计风暴”究竟引起了什么反响?造成了哪些结果?责问了谁,又推动了什么呢?

  上上下下的反应

  今年的审计报告其点名之干脆,措词之严厉是前所未有的,而其揭露问题

  的广泛性和严重性也令人震惊。因而,审计报告一经公布便有人担心,李金华不讲“九个手指头”,抓住“一个手指头”不放,会不会让“上面”不高兴?

  所幸的是,中央高层领导对审计署的工作给予了坚决的支持。用李金华的话说,中央领导最大的支持就是不干预。据说,上至总书记,下至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及其他领导同志,没有一个人出面打招呼,说这个不能审计,那个不能审计。相反,中央高层不仅批准了国家审计署提出的五年规划,而且决定拨款数亿元用于充实审计经费。而充足的经费,对于既希望改善审计条件,又要避免审计工作人员到被审计单位去“住人家的宾馆,吃人家的招待”的尴尬状况的审计署来说,不啻于雪中送炭。

  来自上层的支持还在于全国人大、国务院等部门的鲜明表态。人大要求审计署将一些重大案件的审计结果年底前提出报告。国务院不仅表示要将审计出的问题一追到底,同时表示对这次查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专题报告。中共中央纪委和国家监察部也表示,要严查审计清单曝光案件。监察部同时透露,一年来对审计机关发现的24起案件线索已进行了认真查处,目前已查结并移送检察机关的7件,近期可查结的6件,正在办理的6件,协调或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办理的5件。总之,件件要有落实。

  老百姓对今年的审计报告给予了空前的关注,对审计署的工作和李金华审计长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人们说,听惯了别的部门报喜不报忧,听烦了那些对所谓“有关部门”的不痛不痒的批评,再看看审计署的不留情面,让人感到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在海外,那些关心祖国建设事业的华人华侨,认定了李金华是难得的“清官”、“好官”,建议将李金华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相关责任部门的暧昧

  与中央高层的坚定支持和普通百姓的交口称赞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审计清单上被公开点名的有关单位,表现出非常暧昧的态度。

  锦州交通银行和法院公开声称,他们搞的账目是“批量核销”,即使有问题,也是“具体工作程序上出的问题,不能说是‘联手作假’”。

  云南大姚地震灾区的相关单位,否认自己挪用过灾区的救灾款物,表示自己是清白的。

  南京大学城建设贷款规模过大问题,有关方面三缄其口,江苏省教育厅的有关人士竟将上门采访的本报记者两次“请出门”,并号称“有权利不接受采访”。

  最可气的是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管理局的一位名叫李进的工作人员,面对记者,他居然公开怀疑国家审计署的审计动机是为了“表功”。

  更可笑的是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人士,对该局擅自挪用中国奥委会专项资金建设职工住宅等严重问题,他们不仅没有丝毫的认错悔过之意,反而拿出“奥运争光”这面挡箭牌来混淆视听。殊不知,他们正是在给中国的体育事业抹黑。

  国家电力公司此次暴露出来的问题最为严重,上至总公司,下至鞍山电业局、北京供电局等多个下属单位问题成堆。然而迄今为止,除了公安部门披露国家电力公司原主要领导高严“可能还在国内”这样一条破案线索之外,该公司没有哪个人出面承担责任。相反,国电公司有关人士称:“在全体员工紧张工作应对电力紧缺的多事之秋,国家审计署披露此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电公司员工的士气。”这位人士可能忘了,国电公司高层领导开3天会花300万元的事情会不会影响下面员工的士气?

  广东佛山的冯昌明与工商银行广东分行、佛山分行等有关银行高层管理者内外勾结,涉嫌骗取贷款70多亿元,案发时仍有25亿元未还。对此案,工商银行没有公开表态。

  国家林业局交通部等有关部委这两年在审计清单中一再亮相,属于“屡审屡犯”、“原错重犯”的审计“重灾区”,然而,没听说这些部委的有关领导们对此问题有何表示……

  中共中央党校辛鸣博士认为,有关部委、有关机构的领导们之所以不愿表态出于几个原因:其一,问题还没有完全调查清楚,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其二,问题比较复杂,说不好还不如不说;其三,有些事情大家心照不宣,但不能轻易说;最后,他们认为没必要说。

  如果是前几年,这些部委、机构的领导们以“不说”、“不想说”、“不屑说”的态度来对付公众的期待和诘问,是很“正常”的,至少是在人们意料之中的。但这一回,面对着审计署的不留情面,李金华的凛凛正气,面对着公众日益高涨的对“政务知情权”的渴望,面对着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理念的高标准、严要求,一些部委、机构领导们的思维、意识似乎太滞后、太陈旧、太不合时宜了。

  潜规则的破坏者

  用“一石激起千层浪”之类的词句,根本不足以概括这次“审计风暴”产生的深刻影响。在短短30天之中,已经有种种迹象表明,李金华以及由他发布的2003年审计报告,已经或正在“击碎”着什么。

  首先,审计的不断强化推动了“阳光政府”的建设,促使政府的行政行为更加公开、透明。有人评价认为,审计报告本身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比报告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的公开性。这次报告在报纸上进行了公开的报道,在不同的网站上公开传播。伴随着报告的公开,是舆论界公开的报道,专家学者们的公开分析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公开议论。由于有了这种公开性、透明性,公众更多地了解到一些政府机构在怎样行使权力,纳税人的钱又是怎么花的。如此,政府机构不得不面对公众的审视,不能不拉近与公众的距离,自觉或不自觉地回归到它应有的位置上。正如李金华所言:“惩治腐败也好,惩治官僚主义也好,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透明,这是全世界都认同的看法。”

  其次,“看门狗论”从另一个角度表述了公仆的责任。有人说,李金华自称“看门狗”是用自嘲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保护。李金华说,“看门狗论”不是他的发明,是德国前审计长扎威伯格的名言。而从西方的审计观念来说,“看门狗”不仅表现为一种忠心,更表现为一种责任。事实上,这次审计报告公开后,人们更为关心的是应该追究谁的责任和怎样追究责任的问题,提出必须将审计结果与问责制联系起来的合理要求。人们心里在比较,如果李金华能当好“看门狗”的话,难道其他部门机构的领导们就不能当好公仆,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吗?

  第三,审计署的作为是执政为民观念的具体化。李金华感慨地说,审计公开主要是揭露了一些问题,老百姓感到为他们说了话。其实,审计报告是受国务院的委托而作的,通常可以看做是审计机关的“例行公事”。然而,由于这份审计报告认真、尽责,揭露的问题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其分量就不一样了。据了解,李金华正在酝酿“审计变法”,决心从“收支审计并重”向“支出审计为主”的方向转化,加强效益审计的力度。这意味着,审计工作不再站在政府财政的立场上只是监督下面的工作,而是站在纳税人的角度上监督政府怎样把老百姓的钱用到位、用得好。

  最后,李金华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挑战“潜规则”,在因循相袭、彼此默契、厚幕重重、盘根错节的官场之中扔下了一颗炸弹。中国的官场规矩多,潜规则更多。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各有各的利益。尽管他们相互之间也有利益冲突,但在不少人看来,既然同在官场上“混”,彼此就要心照不宣,自己有了问题别人少管闲事,别人出了问题自己也闭口不言。正是由于这种官场潜规则积重难返,国家政法体制改革步履维艰。恰在此时,李金华毫不留情地向一批同僚开火,勇于揭露政府自身的问题,让人顿感耳目一新。人们不禁期望,如果我们认清战略机遇期稍纵即逝的形势,如果下定“再干一个20年”的决心,那就必须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打响改革的攻坚战。

  担心和争论

  《中国青年报》和新华网搞了一个调查,有76%的被调查者表示担心审计长遭到报复。这表明,在公众意识中,审计风暴可能会遇到极大阻力。

  李金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说:“你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尽管他说这是辩证法,但“得罪”二字还是沉甸甸的。

  那位叫李进的普通工作人员对审计署“表功”的怀疑,其实很有代表性。有时候,某些大人物的意图正是通过小角色的口来散布的。

  在短短30天之内,对于“审计风暴”,赞扬的声音居多,担心的声音、甚至争论的声音也有。担心和争论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审计报告与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出现矛盾的时候,人们相信谁?审计署有关官员曾表示,审计有两种风险:一是查错了,二是查不出问题来。实际工作中查不出来的情况是主要问题,查错的情况也有。为此,有学者建议,应该建立一种“报告———申辩”机制,允许被审计单位对自己的问题进行申辩,把问题说清楚。

  其二,出了问题责任由谁承担?在现行体制下,明明是一把手或主要领导起决策的主要作用,但“集体决策”这一形式往往成为事后推卸责任的借口。为此,有学者建议应加强决策的科学化,解决领导责任界限不清的问题。同时严格实行问责制,使主要领导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

  其三,审计机关能否独立于政府之外?在欧美一些国家,审计机关独立于政府之外,只对议会负责,通过公开、透明的审计报告和舆论的力量发挥监督作用。我国目前的审计机关是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审计机关可以联合司法、行政监察等部门一道工作,而且审计机关还拥有一定的处罚权,但缺少独立性,当审计涉及到政府强势部门,涉及到政府相关领导时,不免遇到阻力。

  其四,谁来监督审计机关?李金华说,他在任期内最想做的事情之一是加强内部的控制和管理,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同时,在即将进行的《审计法》修改中,建议将来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审计机关进行监督,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

  风暴不会平息

  经过短短30天,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这场“审计风暴”刮得意味深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举措的具体体现,它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塑造新形象、树立新的执政风格的具体举措之一。显然,这场风暴不会轻易平息。

  7月初,从国家审计署传出消息,中石化、中海油、中国联 通中国网 通、中国开发投资总公司等9家特大型国企的审计工作正在进行。鉴于这9家企业在中央直接管理的53家企业中地位不同一般,而且审计对象又是企业的一把手,有人认为这表明审计级别正在提高。

  7月19日,有消息报道,从明年起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将扩展到地厅级干部,并对省部级干部继续扩大审计试点。未来,这类的扩展、扩大都是按正常程序进行的,但国家审计署高层领导称此举表明审计工作由此“会有较大的后劲和规模效应”,其“后劲”和“规模效应”的含义就很不一般了。

  同样是在7月19日,本报记者披露,“审计风暴”已刮到河北。河北审计厅组织全省11个市及部分县的审计机关对河北收费道路等情况进行审计,结果查出违规问题资金7亿多元。明眼人能够看出,一省的道路交通领域存在7亿多元的违规资金问题并不是什么新闻,但这是继国家审计署发布审计报告之后,第一个地方审计机关的大规模“跟进”。这是否预示着“审计风暴”在向纵深发展,值得人们思索。

  最新的消息表明,审计署、中纪委、人事部等5个部委已经形成了联席会议制度,这一制度就是负责对高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署官方网站透露,李金华最近指出,审计部门不仅要重视经济领域的损失和浪费以及国有资产的流失,更要关注那些没有违反财经法规,但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问题。这意味着,审计不但是对结果的审计,审计在瞄准问题的源头。

  据说,李金华很喜欢《天下粮仓》这部电视剧,他对生前被人称为清官,死后却查出是个大贪官的米汝成这个人物很有兴趣。也许,他本能地意识到,如果有及时的审计,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他说,“作假、伪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只要功夫下到了,作假都能查出来。不过他也坦言:“我相信有一些假账,我们没有查出来。”是哪些假账没有查出来?为什么没有查出来?李金华没有细说。

  据说,今年的审计报告公布的内容并不是全部内容。没有公布的内容是什么?时机成熟时会不会公开这一部分内容?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李金华不止一次地强调,国家审计的本质是推动民主与法制的工具。他恳切地说,加快法治政府的建设是他最大的心愿。我们期待着他的心愿早日实现。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