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汤敏 > 正文
 
成长三角区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2日 16:37 中评网

  汤敏

  一、引言

  随着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北美自由贸易圈协定的签署,战后逐渐形成的国际贸易格局面临着重大改变。区域间竞争和贸易集团化已成为9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势态。分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割后的世界市场是否还能给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发展中国家又应如何应付这一迅速改变的外部环境?这些都是摆在亚太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重大问题。由于历史和政治上的原因,亚洲地区没能像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一样形成自己的自由贸易区。然而近年来急剧变化的世界市场推动着未来亚太经济合作的进程。不少学者和政府官员就亚太经济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多种方案。但总的来说,由于亚太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在亚洲建立了一个类似欧洲共同体或是北美自由贸易圈式的正式贸易集团变得异常困难。 最近在亚洲部分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区域间经济合作形式——成长三角区(Growth Triangle) 给亚太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希望。成长三角区是以邻近国家的部分地区组合成一个小范围内的经济合作带,其合作范围不但包括相互贸易,还包括投资、运输、通信、旅游、联合资源开发等一系列的经济行为。这种亚洲特有的经济合作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可以部分克服亚太地区存在着的由不同经济及政治制度所造成的合作困难。从而发挥亚太地区的自然与人力资源的互补性。由于这一经济合作方式涉及的范围较小,建设成本会相应地减少。这一特点对于不少苦于资金来源不足和合作经验甚少的亚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成长三角区的另一大特点是,它的成功经验可以很快地移植到参与国的内地去,从而把小规模的经济合作推广到更大的范围内。 本文将介绍成长三角区在亚太地区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本文第二部分将介绍成长三角区的由来与特征。第三部分介绍几个已经形成的或是正在筹划中的成长三角区。本文的第四部分将分析成功的成长三角区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它的局限性。最后,作者将谈一谈我国应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合作形式来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二、 成长三角区的由来及特征

  对付经济集团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最佳办法是形成我们自己的自由贸易圈。然而长期以来,亚洲为什么不能形成自己的自由贸易圈呢?除政治原因外,下列经济上的原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在一个成功的自由贸易圈内,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应有太大的差别。这是因为过大的收入差别会使得利益上的协调变得异常困难。然而,亚太地区的经济差别特别明显。例如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是菲律宾的36倍,大大高于欧洲共同体以及北美贸易圈各国的经济差别。

  第二,地理上的接近和交通便利是形成贸易区的又一个先决条件。北美自由贸易圈内和欧洲共同体内各成员之间都有着地理和交通方面的优势。亚洲各国地理上分布很广,更加上基础设施落后,运输成本过大,给大规模的经济合作造成了不少障碍。

  第三,区域间相互贸易是形成贸易圈的基石。尽管亚太地区间的贸易近年有着迅猛增长,但对于不少亚太国家和地区来说,他们的主要市场还是在西欧和北美。

  第四,贸易圈内各国应有着比较接近的经济体制和法规。而经济以及政治制度上的差别是亚太地区形成一个类似北美和西欧贸易圈的又一重大障碍。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不少学者认为,亚太地区大范围的经济合作只能是一种非契约形式或松散状态。最近提出的一些设想,如环太平洋经济共同体,日本海经济圈等都属于这一类型的经济合作形式。

  事实上,近年来一种有别于上述松散经济合作形式正在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出现。1989年,当时新加坡第一副总理吴作栋先生第一次用“成长三角区”来命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柔佛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的巴淡岛所形成的经济合作形式,尔后学者们又把中国南方的几个经济特区与香港、台湾经济的合作以及亚洲北部的图们江流域的合作称之为成长三角区。最近,更多的成长三角区正在筹划中,其中有东盟北部的成长三角区,包括马来西亚的平南诸省,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北部,以及泰国南部的几个省,东盟的另一个成长三角区,包括菲律宾的达佳,印度尼西亚的棉兰多和马来西亚东部的撤巴和文莱,也正在筹划之中,另外也有学者把黄海经济区,包括中国的山东、南韩以及日本的南部列为潜在的成长三角区。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成长三角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成长三角区是指由几个地理上比较接近的国家的部分地区组成的小范围的经济合作形式,它通过设区各国为这一地区提供的特殊政策,充分发挥经济上的互补性和地域上的便利,建立起以吸引外资、扩展对外贸易为主的外向型的,包括生产、贸易、旅游、科技、交通运输、能源环保、通讯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在内的综合性经济区。

  与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相比,成长三角区有自己的特点。从吸引外资,扩大贸易的功能看,成长三角区十分类似于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出口加工区,但它们之间至少有两个显著差别。第一,成长三角区一般包括三个以上国家的部分地区,而出口加工区只设在一个国家内。因此不论从资源上的调配、经济规模的利用以及比较利益的实现,成长三角区都远远优于出口加工区。第二,出口加工区一般仅注重生产和贸易的功能,而成长三角区的合作范围包括了生产、贸易、科技、服务、旅游、交通运输等多种经济功能。

  另一方面,成长三角区也有别于一般概念中的经济合作区与自由贸易圈。首先,成长三角区只涉及到一个国家的部分地区,因此国家给予三角区的特殊政策也仅对一个国家的部分地区有所影响。而经济合作区或自由贸易圈往往包括了整个国家,参与自由贸易圈就意味着要从关税、贸易、投资等诸方面进行重大变革,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参与成长三角区的政治和经济的风险会比参与自由贸易圈小得多。

  第二,自由贸易圈一般强调圈内各成员国之间贸易自由化。着眼点在于贸易圈内的市场。而成长三角区则致力于开发三角区以外的市场乃至世界市场。因此它是一种出口导向的经济形态。

  第三,自由贸易区具有排它性,它会对集团外国家和地区进入它的市场给予一定的限制。而成长三角区是开放型的,非成员国可以通过对三角区的投资来分享经济成果。这样它就容易从政治上和经济上得到非成员国国家的支持与参与。

  三、 亚洲的几个成长三角区

  目前,亚太地区已经形成或正在筹划中的成长三角区有下列几个:

  新加坡——马来西亚柔佛州——印尼廖内群岛成长三角区(新柔廖三角区),新柔廖三角区以新加坡为中心,包括马来西亚柔佛州南部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沿海的廖内省诸岛。这一三角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人。国民收入,新加坡为13000美元,柔佛州为3000美元,廖内群岛为1000美元左右。新加坡与柔佛州邻接。从新加坡到廖内群岛的巴淡岛乘船也只需一个小时,由于地理上的便利,三方面之间的经济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大规模的经济合作还是几年前才开始的。1979年,印尼政府首先提出了区域间经济合作的设想。在整个80年代,由于劳动力的短缺及工资上涨,不少新加坡的企业把工厂转移到了马来西亚的柔佛州,然而直到1990年,三方政府才正式签署了经济合作区的协议。

  新柔廖成长三角区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经济互补性强。新加坡拥有先进的技术,完善的通讯、港口设施、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充足的资金,但缺乏劳动力和市场,而柔佛州与廖内群岛有着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为后盾的庞大的市场,但缺乏开发的资金和技术,三者的结合达到了取长补短,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第二,各国之间有着广泛的政策协调,整个三角区的发展计划从一开始就得到各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从人力、财力到政策上的支持,政府间有专门的协定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各国都有专门政府机构来筹划、协调三角区的发展;第三,经济成果显著,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新柔廖成长三角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果,有将近30%的新加坡厂商在柔佛州或廖内群岛设厂,三角区的建立不但吸引了三角区成员国内部的投资,也吸引了包括日本、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大量投资。

  南中国成长三角区,习惯上,人们把包括我国广东、福建部分沿海地区与香港、台湾一起称之为南中国成长三角区。读者对近10年来广东、福建一带的经济的蓬勃发展都已比较熟悉。这里就不赘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与三方政府积极参与新柔廖三角区的开发形式不同,南中国成长三角区是一个在市场机制下自发形成的三角区,三方之间并没有正式的合作协定;第二,南中国成长三角区形成早,因此现在已经有着很明显的扩展效应。成长三角区的生命力之一在于它的影响范围可以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而扩张。南中国三角区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发展初期,经济间的合作主要还是在四个经济特区内,不久就扩张到整个珠江三角洲一带。目前大规模的经济合作正在向整个广东及福建省以至内地发展。

  图们江流域成长三角区。自1991年在平壤召开的东北亚区域合作大会以来,以图们江三角洲为中心的成长三角区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注意。根据图们江发展规划,中国、蒙古、俄罗斯、南北朝鲜、日本将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图们江流域的开发工作,整个开发计划将投资近300亿美元,计划把这一地带建成能与鹿特丹、香港相比的大规模商品集散地。

  图们江三角洲有着极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它有着俄罗斯、蒙古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和北朝鲜的土地和人力资源以及日本、南朝鲜的资金和技术资源。它以交通运输为中心,配合出口贸易、旅游、采矿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各国经济的优势和互补性。它的成功将成为推动东北亚地区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 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成长三角区(又称东盟北部成长三角区),东盟北部成长三角区包括了马来西亚北部的四个省,与之接壤的泰国南部五个边境省份以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两个省,这一三角区总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00万。这在一三角区中,马来西亚部分工业相对较发达,而泰国、印尼部分则以农业为主。

  近10年来,马来西亚、泰国、印尼都借日本以及四小龙资本外移的机会,大力吸引外资,使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以及经济实力都有了长足进步,可是高速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带来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迅速增长的工业能力,更需要开辟新的国内外市场。在这一背景下,成长三角区这一形式就理所当然地被人们用来进行新突破的一个尝试。东盟北部三角区的构想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在1992年初的东盟高峰会议上,六国首脑商定把东盟北部三角区和东盟东部三角区作为东盟自由贸易圈的补充。在各国政府的要求下,亚洲开发银行为制定三角区的详细计划提供了巨额的技术帮助。这一成长三角区的经济合作计划包括了贸易、劳动力流动、旅游、农林渔业、能源、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在中短期内,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联系三角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投资的重点。

  四、成长三角区的条件与局限性

  一个成功的成长三角区,一般要具备下列几个条件:

  第一,经济上的互补性,形成长三角区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参与经济合作的各方可以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这种互补性可以来自自然或人力资源在各国的不同分布,也可以来自于各国所处的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自然或人力资源分布的差异使得参与合作各方面能获得更好的要素配置,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投入品的质量,以增加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往往表现在先进的一方具有较好的生产管理技术,较发达的融资手段以及便利的运输通讯设施,但也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劳动力价格和相对稀缺的土地资源。反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一方则缺少技术,缺少资金,但有着较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两者的结合可以使参与合作的各方都从中受益。现存的几个较成功的发展三角区内部一般都有着较大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如新加坡相对印尼、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相对中国南部。在图们江流域的成长三角区里,则是以日本、南韩为一方,而中国北部、蒙古、北朝鲜为另一方,俄罗斯应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发展阶段。相反地,几个举步艰难的成长三角区如东盟北三角区、东盟东三角区,其弱点正是缺乏很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互补性。 第二,地理上的便利、经济实证分析证实,不管现代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贸易变得多么便利,但运输和通讯费用仍然是各国选择经济合作伙伴的重要考虑之一。地理上的接近可以大大减低货物和人员流动的时间和费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成长三角区往往总是选择在地理上最接近的地区。例如,从新加坡到印尼的巴淡岛,乘船还不用一小时,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更有跨海大桥相连接,在珠江三角洲一带,不少香港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早出晚归地往返于香港和三角洲之间。 同样重要的是,邻近地区的人民之间往往有着文化、习俗、语言甚至宗教方面的相同性。语言、文化上的优势给香港商人投资广东、台湾商人投资福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印尼的华人资本和新加坡的华人资本相结合也是推动巴淡岛开发最主要的动力之一。

  第三,政府之间政策上的协调。成长三角区的成功涉及到参与国家对该地区给予的一系列特殊政策和特殊的管理办法。因此首先就需要参与国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各国政府给成长三角区的优惠政策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重要内容:(1)贸易政策。对进出口货物豁免或降低海关关税与管制,使物畅其流。(2)投资政策,在外资的审批手续上给予便利,税收上给予优惠。允许外商资本、利润自由汇入、汇出。(3)人员流动。实现较为开放的劳动市场、劳动力可以在三角区内有条件地流动、简化出入境手续。

  成长三角区的特点之一为同时有几方政府参与合作,因此政策之间的协调显得特别重要。在新矛廖三角区的建设过程中,三方政府曾多次会晤,商量解决政策上及技术上的问题,在图们江流域成长三角区内,联合国开发署起到了沟通各国的作用。正在筹划中的印马泰成长三角区中,三国国家元首已经会晤多次,政府间还成立了副总理一级的领导机构,来负责协调建设三角区的日常业务。

  第四,良好的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吸引外资的重要场所,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成长三角区获得成功的关键。而建立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生产和生活设施,是形成投资经营环境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成长三角区的筹建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基础设施的投资,在我国经济特区建设初期,国家就投资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实现“五通一平”(通航、通车、通水、通电、通电讯与平整土地),与此同时还花了大力气建立一系列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部门,如公共事业、商业、金融与各类服务业,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新柔廖三角区的建设中。印度尼西亚在巴淡岛上开辟了大规格的巴淡工业园,图们江流域成长三角区更是计划以基础设计为龙头,包括:海港、铁路、公路、电力通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第五,成长三角区的可扩展性,成长三角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可扩展性。这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三角区的间接扩展,它表现为我们所熟悉的所谓“外引内联”,即以成长三角区为基点,联结成员国的国内市场和国内资源,以所在国广阔的内陆腹地为后盾,利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联结所在国的国内市场与其他成员国的市场以至于世界市场的枢纽点,反过来三角区的开发,也向内地传递了国际市场的经济信息,转移先进技术,培养人才,带动了内地生产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通过三角区特殊政策的实施把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广和运用到更大的范围内,二是三角区范围的直接扩展,在新柔廖三角区中,印尼就把它的范围从原来的巴淡岛扩展到整个廖内群岛,又如南中国三角区从原来的四个经济特区扩展到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

  要保证成长三角区有着较大的扩展潜力,从设计三角区开始就注意到,第一、三角区本身较强的内联性。也就是说,成长三角区不应是孤立的,政府应鼓励三角区以外的厂商到三角区内投资。第二、如条件成熟,政府应不失时机地迅速扩大三角区的实行范围。对于许多亚洲国家来说,国际间的经济合作、降低关税,大规模引进外资和外国劳动力是一种新的尝试,存在着不少风险,成长三角区提供了一个试验场所。任何成功的经验,都可以迅速地推广到更大范围内甚至整个国家去实行。而出现的任何失误,可以把其影响限制在三角区内,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很容易被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接受。特别是在亚洲的不少国家中,正在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任何过快、过大的改革措施,不但可能会引起经济上的大起大落,甚至还会导致政治上的动荡。成长三角区以及它所具备的扩展性,应特别适用于这些在结构改革上正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国家。

  但是,推广成长三角区的模式也存在着如下的局限性,第一、在亚太地区能够成为成长三角区的可选地点并不多。如上所述,经济互补性是成长三角区的基石,可是对于大部分亚洲国家来说,他们与邻国都处于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上的互补性较少,相互间的竞争性却很强。大家的比较优势都差不多,你想出口的我也想出口,你想发展的我也想发展。例如,不少学者就对印马泰三角区的成功性提出疑义,因为他们之间在经济上的差别并不是很大。但也有的学者认为,成长三角区的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济差别较小的国家之间形成的三角区不一定完全依照南中国或新柔廖三角区的模式,一国之间省与省的合作尚有很大余地,更何况是国与国之间了。内部经济差别较小的三角区可以把重点放在吸引非成员国的投资上。第二、政治上的敏感性,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不少国家的边境地区有过疆界或民族冲突,很多国家还对邻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戒备心理。更加上三角区往往涉及到三个以上的国家参与,很多问题便涉及到国家的主权、法律甚至宗教问题。任何变动都需要经过复杂的程序。政治、政策上的协调极为不易,这些都可能影响三角区的成功。第三,成长三角区的建设和发展涉及到大量的收益和费用的分摊问题。如何较合理地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利益,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成长三角区的建立还会加大成员国内部的参与合作的地区及非合作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

  五、成长三角区对中国的启示

  大国经济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经济的多样化。因此,我国除应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亚太经济合作之外,还应充分利用成长三角区这一模式,来推动我国与邻国间的经济合作,扩大市场。事实上,我们已经在成长三角区上先走了一步,现存的几个三角区中,南中国三角区、图们江流域三角区,均有我国的积极参入。但是,应该看到成长三角区在我国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三角区的合作模式可以推广到很多地方。第二、我们只是从经济特区的角度来调试设计和建立南中国三角区的。而从地区经济合作的角度来看还有很多事情可做,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以及海峡两岸关系如有重大进展,更大规模的、更全面的合作势在必行。我们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考察和设计中国南部的发展规划。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除了沿海城市和地区的高速发展之外,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也有着令人瞩目的成绩。边境贸易起着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必须看到,要使边贸有着更深入的发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的支持,如道路、电、水等,边境贸易很难再迅速扩大。没有与相关国家的密切合作,边境贸易很难进一步扩大也很难持久。与我国接邻的各国边境地区,往往也是该国相对落后的地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以及能够提供的产品也有很大局限性。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要从更高、更深的层次来重新考虑我国边境地区的发展。成长三角区的模式,不失为深化边贸的一个好思路。通过参与国的合作和一系列特殊政策,建立起一个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等一系列的合作关系。很显然,如果把边境贸易扩大成全面的经济合作,在双方或三方政府的支持下,很多边境地区将会有更光明的前景。

  对于我国来说,成长三角区的模式另一层重要意义就是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别。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此同时,沿海地区与内地的差距也进一步扩大。我国大部分边境地区都是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在部分地区成立成长三角区,国家投入一部分钱建基础设施,对该地区给予优惠政策,加上邻国的经济影响,对推动该地区的经济进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别,会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实行成长三角区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它能帮助我国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目前我国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几个发达国家,这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个市场分散的过程。他们都是先从北美、西欧入手,再向发展中国家市场迈进。可是各国经验证实,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很不容易,这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具有更多的保护措施,我国与很多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经济互斥性强。我国要发展的产品也正是那些国家正在开发的或准备开发的产品,经验证明,要打进发展中国家市场,光靠传统的贸易手段是不行的。各国往往要靠资本的输出来带动自己产品的输出。如通过合资办厂来输出成品半成品,原料、机械设备以及技术等。可以预见,我国将来也一定要走这样一条路,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品种还都缺乏国际竞争力,产品也不容易在国外的中心城市立足。而成长三角区往往是建立在成员国经济比较落后的边境地区。在这些地区投资,往往可以突出我们的比较优势,容易收到效果。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也急于发展他们的落后地区,给这些地区的政策比较灵活。这些都有助于我们较快地打开地区性的市场。与此同时我们也应为邻国提供我们的市场。

  原刊于《太平洋学报》1995年第2期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