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宏观调空我们要防止的是“大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 00:42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与袁钢明对话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本报记者 木佳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8773亿元,同比增长9.7%,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一、
记者:您如何评价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 袁钢明:总的来说,国家统计局所发布的数据比预想得要好。因为在此之前有两个悬念:一个是投资的问题,另一个是价格的问题,这是两个焦点。投资的焦点是当2月份投资过高的时候,4月份采取了一个强硬的、力度很大的行政性措施,产生了下降的态势。这个时候不是是否能控制下去的问题,而是是否控制得过紧的问题。 在此之前,人们担心投资的控制力度过强,造成投资增长速度下降过快,因为,从3月、4月到5月,每个月投资增长速度都是以10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到6月份可能要下降到10%左右,这是个危险的数字,因为各方面的信息都表明固定资产投资速度下降得太猛了。比如,前几天,中央银行公布了贷款和货币下降到16%,这就意味着,快接近朱镕基总理5年执政期里的平均增长速度15%,这个数据表明经济低沉、通货紧缩。我们的贷款和货币投放量好不容易从15%上升到去年的20%,虽然有点热,但总比15%好。可以退到比20%低一点,但决不能退到15%。而6月份退到了16%,所以经济可能在下滑。 但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6月份城镇投资增长是22.7%,居然比5月份高,这是个奇怪的数据,因为6月份调控的力度并没有减轻,结果投资还上来了。应该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说明经济上升自主的力量存在;还有一个原因是比较强硬的调控措施放松了。5月份调控的措施较强,使很多企业受到影响,比如钢材暴跌、民营经济的景气指数明显下降。其实,中央政府已意识到这些,不仅如此,还采取了放松的做法。比如,对“铁本事件”的处理,钢材价格有所恢复,银行的贷款有所松动等,都说明强硬的行政措施是不行的。 我个人认为,如果按照5月份的做法执行下去的话,经济就会急剧下滑,但6月份又恢复起来了,这是很有意义的。尤其是最近恢复性、放松性的措施,重新给了民营企业以信心,说明中央政府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还是处在一个“试错纠错”的调整过程中,还是要保持平和的状态。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防止“大落”而不是“大起”的时期。其实53%的投资增长速度,只是年初的“小热”,它不构成长期的趋势。去年下半年的投资宏观调控措施是成功的,每个月投资下滑零点几个百分点,这是政策执行得好,尤其是柔和的货币政策。但有些人认为,到了2月份,投资规模还是太高了,宏观调控没有效果,必须采取强硬的行政措施。实际上3月份、4月也没有采取行政措施,投资规模还是下来了。政府采取的很多措施也都很有效,比如调整准备金率,只是有些“慢”,但 “慢”是对的。5月份下降就太快、过猛了。而6月份又恢复过来,这样就能实现在向下调控的时候而不“大落?,而前几个月就是明显的大落,每个月以10个百分点的速度下滑,即使我们有一个目标,比如投资规模要下降到30%、20%,我们也应该经过10个月的时间,为什么从50%下降到10%仅仅用3个月的时间?太快了!太急了!投资规模应该保持平稳调整的状态、不能再往下压了。 价格在合理的调控之内 记者:您对CPI达到5%怎么看?是否应该加息? 袁钢明:我认为,CPI在合理的调控之内,几乎是非常准确地估计到5%。这个价格的上涨是表面上的压力,实际上它是一个非常好的状态,为什么?因为随着经济的上升,价格就表现为一种结构上的调整,这种调整不是经济过热的表现,也不是经济发展过快造成的难以控制的调整,而是一种经济上升过程中的正常调整状态。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粮食价格,我认为,粮食并不缺,只不过是以前粮价太低了,粮食产量的下降也并不出人预料,而是人为调整的结果。所以,粮食价格的上涨也是一个合理的结构性调整,不是坏事,不是经济增长过热、货币增长过快的结果。虽然它容易给人造成通货膨胀趋势加大的印象,但只要政府给老百姓说清楚了,这种价格的上涨没有太大的影响,即使从去年11月份上涨到13.2%,老百姓也没有恐慌,因为它并不是全面的物价上涨,如果再把价格压下去,那么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会更大,农民收入会下降,好不容易得到的调整机会又丧失了。所以,我们应该理直气壮、非常踏实地说,这种物价上涨是合理的,是好的现象,而不是通货膨胀。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因为调整的物价上涨,而一定要收缩银根,把经济压得很低。 此外,我想说的是,央行和发改委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央行注重的是价格、是通货膨胀。央行从去年底就高度关注投资增长速度,因为投资增长过快,就有可能造成消费价格的上涨。从控制消费价格的角度来看,我们就应该控制投资过快,既然消费价格并没受投资过快的冲击,那么,我们对投资就不要紧张。所以,对消费价格要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就像郑京平所说,CPI达到5%也没关系,这个价格是正常的,其中“翘尾因素”是3.9个百分点,而新涨价因素只有1.1个百分点。所以说,不是经济过热和货币增长过快造成的价格上涨,而是结构性的调整,与经济过热没有关系。相反,我们应该担心的是,投资过快会冲击消费价格的上涨,投资不会对宏观经济直接造成影响,受影响的还是老百姓害怕价格上涨。只要日用消费品价格不失调,就不会引起老百姓的恐慌,而企业有承受力和消化力,因此,国家用不着为企业能不能承受价格上涨担心。只要国家能够及时调控垄断,那么其它的就由市场来决定,这是不会出大问题的。 比如,今年5月份的时候,出现煤、电、油、运输能力短缺,根据调查,实际上并不短缺,而是由于价格太低,企业越生产越赔钱造成的。只要国家适当放开价格,生产能力马上就上去了,因此,煤、电、油、运输能力的表面短缺,不能证明经济过热。再比如,前一段时间,钢材价格放开,自然价格上涨,有些家电企业就乘机加价,但结果是,加价企业失去了市场份额,随后价格又降下来了。因此,国家应该对市场的调节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在目前经济发展上升时期要将价格放开一点,只要贷款能够得到合理控制,就不可能造成经济过热,因此看来,目前的投资规模下降有些太猛,应该控制在18%左右。 另外,对加息问题,我认为没有必要回避。现在我们把它当成政治问题,使其僵硬化了、非经济化了。其实,经济形势已经变了,利息还不变,这是不正常的。所以,必须加息;加息不是一件坏事。不要把加息与汇率混为一谈。当经济下滑的时候,要下降利息;现在的利息,是前几年为了刺激消费和投资下调的,而投资和消费已经起来了,就应该加息。 钢铁水泥压缩太猛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报告中,提到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时,认为部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依然偏高,尤其是水泥和钢铁行业,对此,您有何看法? 袁钢明:我认为,钢铁水泥压缩得太猛。实际上钢铁、水泥是这次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没有这个亮点,就没有这次经济上升期。而且它是居民改善住房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就像以前有过家电增长一样,没有什么不好。西方国家想要这样的增长还没有。4月份、5月份的调控措施有些过头。2月份在没有进行调控的时候,看起来投资有些高,但是实际上,钢铁和水泥的市场已经有些饱和,价格已经开始下降,投资人也知道这一点;3月份的钢材和水泥业已经下滑到30%,这就说明市场的自主调节已经发生作用了;4月底采取了强硬的行政措施,价格又进一步下滑,5月中旬,钢铁价格下降到成本价以下,我们不能认为,把它压下去了就是宏观调控成功了,而是要看压的是不是适度、是不是合理。显然,4月、5月份的措施有些太猛。 下半年措施需平稳 记者:您能否预测一下下半年的经济发展状况。 袁钢明:希望像6月份一样,采取的措施是比较平稳的,不要过快,不要过头。现在货币和贷款下滑太猛,下滑了1个多百分点,投资是靠贷款来支持的,我们还是要制止它下滑,不要让它下滑到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我预测下半年的经济可能更困难。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承受物价的上涨,并且还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大家承受不了的话,下半年就可能采取强硬的收缩措施,贷款和货币维持到比较低的水平,经济一定会下滑,所以,下半年还是要看物价的上涨水平。关键的问题是物价还要上升,但是,要给老百姓说清楚,物价的上涨不是通货膨胀,而是对农村城乡收入的转移,物价的上涨是可控的,而且对城市收入影响也不大。不要为了调控而调控,要继续保持住对经济增长的支持,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要保持住经济增长的势头,而不是防过热和过冷的问题。 另外,如果行政调控措施太多、过猛,矛盾一定会加剧,行政措施都是表面的,没有解决人们的利益和经济调控的问题。如果不加息,需求还很旺,怎么调控?靠行政手段是压不住的,所以,我们还是要靠市场的力量来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