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宏观调控将对我国就业产生积极作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5日 22:2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 黄全权) 我国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一些过热行业也显著降温。一些人也产生疑问,宏观调控是否会使我国目前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艰难?

  “如果单纯从某些行业或某一企业来看,一时的影响也许确实存在。”就业问题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但从全社会和长远的角度审视,此次宏观调控不仅不会增加就业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压力,而且将对促进我国的就业再就业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的效应。”

  一个可以消除担心的数字是,今年1-5月,正是宏观调控政策在各地坚决实施之时,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6万人,达到全年任务目标的5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0万人,达到全年任务目标的42%,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4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47%。

  事实上,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仅就此次宏观调控的措施来看,一些缓解就业压力的积极效应已显露无遗。加强农业是这次宏观调控的一个显著特点。恰恰是这一看似毫无关联的举措对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起到了“非比寻常”的作用。

  在此次宏观调控中,中央采取“升温”与“治热”并举的区别化调控手法,在对一些过热行业严厉控制的同时,对农业等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照”。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减免农业税的“三补一减”政策的落实,农民正迅速感受着宏观调控的“实惠”。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已经呈现增速加快的势头,一季度,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扭转了连续7年徘徊的局面,初步实现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基本同步。二季度全国农民现金收入增长幅度也将接近或达到两位数。

  “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土地和农业重新对农民产生吸引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大量弃耕、撂荒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缓解了弃农务工造成的就业压力。”就业问题专家说。“更重要的是,重农政策的实施将在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稳固农业上发挥源源不断的长期效应。”其次,在此次宏观调控中,中央所采取的铁腕“收复失地”行动使大量被圈占土地重新回到农民手中,避免了大量失地农民形成就业压力。

  数字显示,截至今年6月,除内蒙古自治区外,全国共清理出各类开发区6741个,规划用地面积3.75万平方公里。全国已撤销各类开发区4735个,占开发区总数的70.2%;核减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占原有规划面积的64.3%;目前已退出开发区土地2617平方公里,复耕面积达1324平方公里。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结构调整是此次宏观调控的一个鲜明着力点,而这恰恰是扩大就业再就业的重大机遇。来自各地的信息显示,自上半年实施宏观调控以来,各地在全力控制少数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同时,纷纷腾出精力在发展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等方面花了很大力气:现代流通、服务、旅游等被着力加强了,一大批原先被忽视的弱势行业和大量微小企业被扶持。“这些领域的发展既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人士说。事实证明,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压缩传统过剩行业,大力发展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不仅能有效促进就业,而且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提供的数字表明,1978年,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只有4890万人,而目前已净增16919万人。“但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仍相对滞后,服务业增加值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马凯说。

  事实上,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有关方面促进就业的“良苦用心”随处可见:在对部分行业信贷全面紧缩的同时,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的中小企业小额信贷支持被再次放松。

  而在以上种种明白可见的因素之外,宏观调控对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所产生的深层影响和长期效应更不应被忽视。权威人士指出,只有对局部过热的经济进行有效降温,才能防止经济大起大落,避免给我国本已严峻的就业问题造成隐患和沉重打击。各地各部门只有抓住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最终在发展中化解沉重的就业压力。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就业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