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下的民营企业百强 重型化且行且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 17:26 《东方企业家》杂志 | ||||||||||
一轮宏观调控,打击最大的还是民营企业,”当有人认为,此次宏观调控对民营企业影响不大时,西安海星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投资集团董事长荣海反驳道,他认为,反倒是很多国有企业趁此时机加速扩充。荣海更是透露,在刚刚举办的全国省级工商联副会长的学习班上,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向中央统战部反映,本次宏观调控对民营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已经有一批民营企业倒下去了,其中不乏非常知名的、巨人般的企业,我想在今
2003年是民营企业发力狂奔的一年,由于市场对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建材、化工行业的产品需求大增,民营企业因而凝聚了惊人的成长爆发力,交出了一张张漂亮成绩单,本次的百强民企的合计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2.54%。而截至2004年1季度,民营上市企业的业绩仍一片大好,如百强榜单排名第4的南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282)每股收益高达0.45元,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72.48%、132.95%;位居百强榜单第31位的三一重工(资讯 行情 论坛)(600031),其营收和利润也出现巨幅增长,分别为97.67%和60.62%。 但就在短短的3个月后,却有企业家预计,2004年民企经营受宏观调控的重大影响,利润将出现大幅下滑。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铁本事件的爆发、德隆系的垮台,民企在这一轮突如其来的宏观调控中,无论信心、生存环境还是资金链都遭受了重创。 “至少有三家知名企业的董事长、总裁,在会议召开前一个礼拜打电话过来,告知无法来参加此次会议,缺席的原因就是宏观调控。”《东方企业家》发行人杨振宇说道。的确,突如其来的宏观调控,使得本次“2004民营企业100强揭晓典礼”失去了会议原该有的“快乐”感觉。以致于本次会议主持人——复旦大学蒋昌建副教授在总结时说道,本次会议的特点是“谈民企遭遇问题的多了,而对民企取得成绩的歌功颂德少了”。 民营企业俨然又成了弱势群体。 民企重型化之年 2003年是民企重型化元年,敏感的民间资本从轻、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转换中找到了机会。在轻工业领域通过“快进快出”完成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冀望通过与国家宏观政策紧密相关、资本需求大、投资期长的重工业完成产业转型。甚至需要大资本介入的金融业在民企手中也变得“举重若轻”。 于是,吉利、比亚迪、奥克斯、长城、中誉等掀起民企“造车运动”;从饲料业起家的刘永行在山东、包头、河南三门峡投资氧化铝项目;河北唐山、浙江宁波、江苏常州等地也形成了民营钢铁业产业族群;在全国各地,民企纷纷参股城市商业银行,控股券商的更不计其数…… 正当媒体和公众翘首以待中国钢铁业的卡内基、民企金控集团的诞生之时,宏观调控无疑是空中浇下的一盆“冷水”。在此次宏观调控中,钢铁、水泥、电解铝、金融资本等行业成为“重灾区”,而这些行业恰恰是近两年来民企“重型化”巨资集结的行业。以钢铁为例,2003年国内新增加投资1427亿元,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自有资金为主的投资占58%,民间投资占32%,外商和港台资本投资占10%;而新增产能的1/3来自民间资本——这似乎是民企重型化的一个表象。 如果没有宏观调控,2003年将是民企“重型化”丰收的一年。民企10强中就有两家钢铁企业,这也是榜单中首次出现重工业企业。中国东方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HK,0751)更是以10.76亿元的利润、114%的净资产收益率勇夺利润“亚军”、赢利能力“冠军”。此外,民企百强中的比亚迪、长城汽车均为民企“重型化”的实践者。 突如其来的宏观调控,改变了一切,中国东方集团成了最幸运的民企。今年3月2日,东方集团赶在宏观调控之前将旗下子公司——河北津西钢铁股份在香港挂牌上市,融资16.002亿港元。虽然在本次百强评选中荣膺第6位,但与其说东方集团业绩出众,不如说东方集团上市赶上了中国钢铁行业被普遍看好的时机。但好景不长,由于市场前景不明,东方集团的股价已由上市初的3.65港元直线下跌到目前的1.48港元。南钢股份股价的命运也大致相同。 2003年,也许是民企重型化的最后盛宴。 重型化且行且退 对于铁本事件,有相当多的民企为之“喊冤”。制约民企重型化发展的最大瓶颈莫过于项目审批和资金来源,利用国有土地资源、进行立项审批、取得金融支援均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而铁本虽有盲目扩张的不理智,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当地政府几十个部门的“放行”,“违规”把项目分拆成几十个批文,铁本怎么可能有100多亿的投资? 而更让一些民企想不通的是,在暴风骤雨般处理铁本事件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济南钢铁(资讯 行情 论坛)、武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照样能够获准上市、增发,并被解读为“国家宏观调控下予以放行的个案”;而建龙、南钢等民企钢铁项目却连立项都倍受争议。 在这场批判重型化的运动中,民营企业普遍因为“土地违规”、“违规建设”、“挪用贷款”等罪名而广受质疑,被抛上了风口浪尖,这是非常可怕的。最近的德隆事件更加剧了金融部门对民企的歧视。宏观调控的目的乃是打击盲目投资、非理性扩张,但由于媒体公众甚至政府部门过分强调银行贷款的“成份论”,民营企业的贷款以及资金链受到很大的影响。 据说,德隆事件爆发后,唐万里曾对媒体袒露:“金融风险太大了,还是做实业稳当,这次事情过去后再也不搞金融了。”继德隆之后,复星也选择了远离资本之路。 “我们注意到社会上包括相当一部分投资者,不喜欢民营企业的产业资本加金融资本融合发展的模式,因此复星决定大力发展产业,不再投资证券、银行等机构。”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的话里话外总透着些许委屈,复星感受到了政府监管部门、资本市场“对整个民营企业的误解、曲解的压力,这种压力造成‘只要你参股到金融机构,就认为你想做资金链’的联想”。 “我觉得中国前一阶段金融机构的大笔坏账一定不是民营企业造成的,”显然梁信军认为,民营经济不能成为宏观调控的替罪羊。 从目前来看,宏观调控后,民企的经营环境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在恶化。梁信军承认,“最近,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都在经受社会的信用拷问。”为此,复星已决定聘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集团进行全面的审计,并计划在今年9月份正式向社会公开复星集团到今年6月底为止的全面报表。“复星将正式转型为一个全透明运作的民营企业集团,”梁信军说。 民企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民企一定要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荣海的话中透着点无奈。 众所周知,德隆“死”在“短贷长投”。德隆产业整合需要大量的长期投资,它往往依靠向银行及其他机构短期融资,以保持资金平衡。但这是危险的平衡,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2004年,围绕对德隆的质疑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最终动摇了德隆客户的信心,于是“短贷长投”的资金链断了,游戏就此结束。 荣海认为,由于前两年宏观经济的过热,民企要取得银行贷款相对容易一些,这时最怕民企一时头脑发热,沉迷于产业整合、大幅扩张中,虽然这看上去很风光,可一旦宏观调控来临,国家收紧信贷政策,便无法再取得“短贷”资金,资金链就立刻断裂。在目前情况下,民企融资渠道普遍不畅,全是用短期资金来做长期项目,“而国有企业(有着银行支持,甚至可以拿到长达10年的贷款)是不会出现‘短贷长投’的问题的,”荣海分析道。 去年记者采访复星梁信军时,梁曾表示,复星在建设宁波建龙钢铁时特别注意避免了“短贷长投”的现象,而以股东投资、资本投入为主,银行资金为辅。而这正是宁波建龙至今仍平安无事的原因之一。“宁波建龙,85%是股东资金,并且已经到位,跟铁本正好相反,铁本有85%为银行资金。”梁信军说。 “民企一定要低估自己的能力。”荣海充满感慨地说。 以变应万变 民企在进行大规模的产业整合时,不能“跟国家产业政策有悖,否则就是死路一条”,荣海认为,民企必须随时盯住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关注产业政策的变化。 “我想我今天能够坐在这儿开会,与前两年公司的调整不无关系。”荣海以自身为例,谈及海星集团近几年进行的相应调整,将原有的IT产业转向投资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是“温家宝总理在3月人代会上点名支持的项目,我们投资了六七十亿元,买下一条高速公路,建成两条高速公路。在现在宏观调控这么严格的情况下,我们的资金流一直很充沛。我们符合国家政策的发展,因而使公司经受住宏观调控的考验,一步步坚实地走下去,然后在别的产业获得更大发展。”荣海认为,“未雨绸缪”是应对宏观调控的最好举措。 “企业的决策人,一定要做一个长远的、前瞻性的思考,一边要考虑国家的产业政策,一边要考虑市场的战略预测。”荣海总结道。 而奉行“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的复星集团对宏观调控则有另外的应对之策。早在去年,复星就策划收购一家金矿,今年复星与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发起成立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复星系控股比例为45%。梁信军认为,目前复星旗下多为景气型企业,而黄金业恰恰能在景气不佳时起到增值保值的作用。 “在资本金许可的前提下,我觉得适当地多元化是有必要的。”梁信军表示,以本轮宏观调控为例,单独做钢厂也许会出现亏损,但如果同时投资一些零售业的话,损失也许就可得到弥补。荣海也认为,在这种变革时期,当某一行业下降衰退时,就必须提早在新的领域进行探索。相比发达国家,“中国企业的多元化有其一定的土壤”。 尽管民企遭受了宏观调控的诸多影响,但摩根大通银行香港区总裁及大中华区运作委员会副董事长郭明鉴认为,对于那些财务结构健全、本身营运良好的民营公司,宏观调控反倒给了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在宏观调控中,一些恶意的竞争者、弱小的公司常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优秀民企“刚好就应该借这个机会做适度的扩增”。 “景气再好总有人亏本,景气再坏总有企业赚钱,”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高希均教授认为,景气总有循环,而企业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拥有核心竞争能力。“民企的重心无论是产品出口还是品牌打造,都应形成自己的独特核心竞争力、正确的企业战略和卓越的执行能力。”中国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张维炯教授亦持相同看法,认为民企成功的关键还是练好内功。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有句名言:The government is not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s, it's the problem.(政府并非问题的解决办法,政府的问题是政府)。”显然,高希均教授认为民营企业并不能成为政府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