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国企贷款比例与GDP贡献率相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 05:5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国际金融报记者 蔡锋 发自上海 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飞抵上海,出席“2004中国金融国际年会”。他演讲的主题为“再谈中国经济E/D(即股本债务比例)关系”,之所以说再谈,是因为他曾在香港科大讲过这样的内容。虽然如此,但是对关心宏观调控信贷紧缩的人来说,周小川的说法值得细细体会。
流动资金提供世界最高 周小川指出,中国形成了一个概念,企业流动资金可完全来自贷款,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商业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最高的国家,企业还是叫流动资金偏紧,尤其是在现在宏观调控、需求总量收缩的情况下。 中国的流动资金为何这么高?周小川在列举数据统计进行国际比较后认为,这不是因为国有企业占用了过多的流动资金,2003年末国有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占比35.72%,与国企GDP贡献率相近。 同时,周小川认为,流动资金贷款对中小企业和农业的支持也是足够的,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发达地区达到90%,全国平均水平也达到了80%左右,农业贷款已达到农业净产值的50%左右,世界最好的加拿大是61.7%,美国是30.8%。 周小川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的流动资金供给制是根源,一方面企业股金不够就向银行贷款,另一方面银行钱多没地方用,只要企业能生产、有销路,银行就供给流动资金贷款。 资金博弈论 面对市场上对资金紧的抱怨,周小川用博弈论进行解释,认为只要经济在较紧的情况下,货币供应收紧,就会有人叫得厉害,各人都会引用实例支持自己的观点,但中央和地方的责任不同,宏观调控责任在中央和国务院。 周小川指出,流动资金供给制思想是计划经济下的最后一根筋,是改革早期资本薄弱造成的,延续下去银行会出现问题。在供给制下,企业认为只要开工生产银行就要放贷,至于流动资金的风险就是另一回事了,企业不管这个风险。 周小川同时认为,贷款资源配置是转轨经济基本问题。贷款资源不管怎样配置都会不均匀,资源再怎么扩大也还是有是否有效的问题,所谓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永恒的主题。要解决资源配置不均的矛盾只能依靠改革,靠市场发挥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对外开放引入竞争,促进竞争机制。 加强风险控制 周小川提出,要加强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与风险控制。在不良资产很多的情况下,我们强调加强管理和内控,可是一旦流动资金紧缺,什么权利都上收了,又有人抱怨企业资金受到影响,这样的矛盾很难解决。 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目前处于加强集中的趋势,不良资产减少了也要加强内控,要加强贷款审批。大型商业银行首先要争取生存,改善质量。盲目批评过度集权和放款自主权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能朝令夕改,要实现银行结构扁平化,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 周小川认为,目前中国E/D比例不是一般失调,而是严重失调,不是简单措施就能改善的,这种严重失调后面潜在巨大金融风险,必须充分重视这种风险,找到出路。 相关链接 为促进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积极推动中国的金融研究和应用及国际学术交流,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于2004年7月8日至10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2004中国金融国际年会”。此次会议为国内外的金融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开放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