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士分析:央行两月内不会加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5日 09:15 中华工商时报 | |||||||||
刘杉 由于美联储在6月30日宣布加息,有关中国人民银行是否随后加息的议论开始见于媒体。 经济学家对美联储的加息判断是,美国将从此告别4年来的低利率时代,而日本也可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联储的利率政策一般具有连贯性,其加息政策可能会持续两年,到2005年底,美联储基准利率有可能达到4%。 从美联储利率政策的改向看,世界主要经济体有可能改变利率走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出现纷纷加息的情形。中国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尽管 资本账户没有开放,但面对国际资金流动带来的压力,必然也会调整长期的货币政策,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不过,从短期看,中国人民银行没有加息的理由。 有一种观点认为,美联储加息将是中国人民银行加息的前奏。其认为,如果美联储不加息而人民银行自行加息的话,会导致本币与外币的利差扩大,加速国际游资的流入。而美元加息后,人民银行就会实行同样的高利率政策。 在我看来,美联储是否加息并不是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在短期内加息的理由,其不过是假定人民银行决定加息后选择合适时间的条件而已。所以,美联储加息不会导致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加息,而央行是否加息依然取决于国内的经济指标变化情况,尤其是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监测的企业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显示,5月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较上月下降0.3%,较上年同期上升9.4%,月环比指数是自去年7月份以来的首次下降。从5月份企业商品价格指数看,其为近一年来出现的首次下降的情形,是否为拐点,目前尚不能确定。因而央行有必要对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再观察一段时间。 从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宏观调控的成果判断看,主要宏观经济部门已经达成了共识,认为经济已经降温。因而,预期加息的宏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学术界也出现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有可能出现“硬着陆?,呼吁适当放松宏观政策。在宏观经济已经降温,且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出现下降的情况下,面对国内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现状,盲目跟从美联储加息是没有道理的。 而事实上,美联储加息后,使人民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一段时间以来,国外游资一直存在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上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较大,导致大量热钱进入中国,造成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过多。而美联储加息后,则有可能缓解这一现象。美元加息后,美元会升值,也促使人民币对其他货币事实升值。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减弱,对美元继续生息预期的加强,将使热钱流入美国,从而使人民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下降,其最终也会起到抑制物价水平的作用。 既然从货币供给方面看,其抑制物价上涨的作用越来越大,那么人民银行就没有必要在短期内使用利率这个价格工具来对付通货膨胀。而从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运行现状看,资金不足问题已经影响到部分企业的生存,而加息则是雪上加霜之举。所以,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的“软着陆?,还是暂不加息为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