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与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 正文
 
“市场经济地位”是政治游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1日 08:37 中华工商时报

  刘杉

  尽管国内一些人对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寄予厚望,但欧盟日前发布的初评结果的确让乐观的人们清醒了许多。

  据报道,欧盟报告指出,中国只有在四个方面履行承诺,才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进入伊妹儿的网络豪宅 天堂II初章 战乱魅影
全新点点通免费发短信 新浪免费邮箱升到30兆
其认为中国需要改进的四个领域是:政府对经济的介入、透明和非歧视性的公司法、透明的法律制度、独立于政府运作的金融业。

  这四条理由看起来很充分,但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从中国建设市场经济制度的步伐来看,解决这四个问题并不困难。《行政许可法》7月1日开始实施,虽说各级政府有个适应过程,但政府对经济的介入毕竟开始有了法律界限,这对于中国建立市场经济制度至为重要。而目前加紧进行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工作,也是在努力建立“独立于政府运作的金融业?。至于透明和非歧视性的公司法、透明的法律制度,应该相对不成问题。不过从这四点理由看,至少在3年内欧盟不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因为单从金融业这一项来看,要完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工作,最少得3年。所以,从技术层面看,中国与欧盟的谈判在短期内不会有结果。

  但中国争取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谈判,其实更多的是在政治层面进行,这个观点我已多次表达。如果从政治层面考虑,那么中国与欧盟及美国的谈判不会有明确的时间表。能否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取决于中国与欧盟及美国能否在战略利益上取得交换。如果没有战略利益上的双赢,那么欧盟和美国可以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基础材料进行评估,就可以不断提出新的技术问题要中国来解决。而一旦双方在战略利益上达成妥协,那么中国的所谓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不过,我对这一前景并不看好。

  国内那些乐观的人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既然美国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加入了让中国在入世15年后享有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条款,那么美国和欧盟就不会轻易废除这个条款,否则何必多此一举。

  当然,我对商务部的工作表示敬意,他们的努力还是有收获的,至少他们与其他国家的谈判取得了一些成功,而这些成功无疑会给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带来一些益处。不管短期的结果如何,商务部的工作都是有价值的。

  在此我想提出的是,国内的学术界应该在中国争取完全市场地位方面进行严谨的研究,以便能为政府谈判提供准确的依据。但最近国内的争论似乎不够学术。前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现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日前说:“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需要别国承认。”而随后,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也表达了与龙永图同样的观点,他说,我国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不需要别国的承认。我国已经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为改革的目标。这是我们主权国家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别国承认,更不需要通过政府间的谈判去解决。

  龙曾是谈判首席代表,张曾是研究WTO的风云学者,一个是操盘手,一个是研发人员。如果说入世谈判论功行赏的话,大家都有份儿。如果说入世谈判有不足的话,谁也逃脱不了干系,至少WTO权威的地位和质量受到怀疑。

  所以,龙和张的表态有些与众不同。

  入世议定书的第15条(a)款规定:“在根据GATT1994第6条和《反倾销协定》确定价格可比性时,该W TO进口成员应依据下列规则,使用接受调查产业的中国价格或成本,或者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办法。”其中可以参照第三方标准的规定为:“如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 TO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办法。”该条还规定,在证实中国是否为市场经济体时,以W TO进口成员的国内法为标准。而该条款的有效时间到“加入之日后15年终止?。

  条款中规定的被调查者的确是单个的厂商,但单个的厂商之所以受到这种“特别待遇?,还是因为中国是否为市场经济体,需要W TO成员使用国内法来判断。也就是说,大家没有一致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承认这个地位,就会使中国企业在应诉反倾销时遇到不公正待遇。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争取获得WTO成员承认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符合国家利益的,而不像龙永图和张汉林所说的与别国无关。

  龙和张的观点与现在商务部的观点有些偏差,我希望这个差别还是停留在学术认知水平上,这样的话,学术不足通过学习还是可以弥补的。

  而龙永图的对手、给中国入世议定书埋雷的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似乎也对中国争取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不以为然。她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时说:“如果马上就获得这一地位,将使中国同时陷入欧美的反倾销控诉和反补贴控诉的双重威胁中。本来你们只需要面对其中的一个。”巴女士说这话让人觉得有点儿得便宜卖乖的感觉。如果她这样认为的话,为何坚持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有关反倾销条款中塞入“加入之日后15年终止?这句话,而不是取消这个条款,早点儿就让中国“同时陷入反倾销控诉和反补贴控诉的双重威胁中。”是弱智还是卖乖,只有聪明的巴女士自己知道。不过,巴女士的话,多少给当事人作了解脱,她还算是厚道人。巴氏的谈话在另一方面也提醒了我们,她说,中国任何享受了政府补贴的行业和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出口时将首先面对反补贴问题。而中国的事实是,国有企业的确享受了补贴,但民营企业没有吃上这个小灶。相反的是,民营企业却在美欧的所谓反倾销案件中受到了伤害。如果中国获得各成员承认市场经济地位,那么在国民经济中逐渐成为主体的民营企业就可以获得直接的益处。从这点讲,所谓的反补贴问题就不是大问题,而商务部目前的谈判则很有价值。

  中国正在进行的争取WTO成员承认中国为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谈判是一个政治游戏,我希望国内的争论则最好摆脱政治因素,否则会有太多的误导。而在过去的几年间,一些WTO权威误导了不少人。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盖茨第9次访华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反战影片《华氏911》
2003年审计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