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地位”问题阻碍反倾销应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9日 15:18 青年参考 | |||||||||
杨丽明 中国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上的争论由来已久。尽管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欧盟、美国等世界经济巨头们一直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1998年,欧盟对华贸易政策开始出现一些变化,它宣布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取消,但仍将中国视为“市场转型经济国家”,从而允许中国企业在个案中“抗辩”市场经济地位,“逐个”获得市场经济待遇。实际上,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仍未被欧盟认可。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未获欧盟的承认,因此欧盟在判定中国商品是否倾销时,不是根据某类产品在中国国内的价格为参照,而是要根据其他类似国家的同类产品价格作参照。 但是,由于选取的“第三国”与中国具体情况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可比性,因此在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中造成较大的随意性和不公平性。这大大影响了中国公司在应付反倾销指控时的自卫能力。 中国彩电在1993年之前年出口欧盟100万台以上,但1993年欧盟开始对中国彩电进行“反倾销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欧盟选取的“参照国”是新加坡,而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20倍以上,在“不公平”的参照之下,中国彩电被判定为“倾销”。几年后,中国彩电在欧盟的市场份额几乎丧失殆尽。因此,“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了中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的“拦路虎”。 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国际贸易飞速发展,近年来中欧贸易关系迅速拉近。目前中欧贸易总额已经达到1350亿欧元,欧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不过与此同时,中国也因此成为欧盟反倾销的“重灾区”。据商务部提供的数字,自1979年我国遭遇第一起反倾销案(糖精纳案)以来,至今欧盟对华共累计提起101起反倾销调查,仍在进行的反倾销调查案为33起。对华产品立案总数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影响到我出口金额约40多亿美元,涉案产品基本涵盖对欧出口的各个领域。 2002年9月,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中欧领导人会晤时,就对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提出了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2002年11月,欧盟突然承认俄罗斯“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后,中国加紧了与欧盟的磋商。 2003年6月1日,中国商务部正式向欧盟提交关于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要求。同年8月,中国将《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英文版)递交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状况进行了详尽说明。 2004年2月,欧盟根据初步审议评估,又再次向中方提出了一长串问题清单,涉及31个具体问题。中国商务部立即对这31个具体问题进行了回答,并于2004年3月将长达数百页的《中国市场经济补充报告》(英文版)递交欧盟。据此,欧盟于2004年6月底出台对华市场经济状况的“初步评估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