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签署1周年 港报称虽“慢热”但效益庞大持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8日 15:35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6月28日电 明天是《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议签署一周年。香港《星岛日报》28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和开放内地居民来港自由行比较,紧贸虽属较慢热的经济措施,却可带来庞大而持久的经济效益。 文章说,紧贸安排比较慢热,可见诸商界、市民的反应,及本身机制运作的条件。但经过一段摸索实践,商界逐渐摸熟机制。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向该报表示,零
文章称,一些反应缓慢的港商可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实不少外商和内地民营企业都对紧贸安排相当有兴趣。远在南非,也有官员对香港记者表示正考虑利用香港的紧贸平台进入大陆市场,例如把鲍鱼运来香港作“高增值”加工后,希望以香港产品身分享受零关税待遇。部分跨国银行亦不惜改组,把香港分行注册为本地银行,以期享受到香港银行的优惠进军大陆。 文章认为,对一般市民来说,老板享受零关税多了生意,或者多了外资来港设厂或委托香港厂商加工,未必即时会反映在工资上,可能要隔一段日子,新增的生意额带来稳定利润,以及对劳工需求增加,市民的就业机会和薪酬才可获得改善。这样分阶段受惠的过程,市民感觉自然慢热。 另一个慢热的是机制运作,紧贸安排提供了框架,但要一批港货成功申请到零关税,或者促成两地专业资格互认,还需要一段过程,可能需时数月甚至经年。从落实紧贸安排的经验,可预计他日中国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在二○○六年起大幅度逐步开放市场,也同样需要一段时间来落实,这就等于让紧贸协议下的香港再有多几年时间续享早先机之便。 文章最后指出,紧贸一周年,机制效应开始有点苗头,港商必须由慢热转为打铁趁热,把握时机加紧拓展内地市场,打稳根基以应付内地全面开放市场后的全球性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