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书:落实宏观调控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 21:36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6月23日电 题:进一步落实宏观调控政策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曹玉书 新华社记者 刘铮、冯晓芳 去年以来,针对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以及乱占滥用耕地
宏观调控取得七大成效 曹玉书说,当前中央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前5个月,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财政收入增长32.4%。 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前5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8%,增幅比前4个月回落8个百分点,钢铁投资增幅回落22.5个百分点;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回落。5月份,人民币中长期贷款首次出现同比少增;农业生产形势出现重要转机,夏粮增产已成定局;部分过热行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5月份,钢材产量增速比上月回落9.4个百分点;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5月份出现今年以来首次顺差。 曹玉书说,当前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得到抑制,市场物价基本稳定。5月份,粮食价格环比下降0.5%,是去年8月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钢材和有色金属价格下降7.6%和3.2%。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4月份下降了0.1%,比去年同月上涨了4. 4%,仍在可控制范围内。现在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幅是物价涨幅的两倍,物价涨幅是居民可以承受的。由于受上年涨价的滞后影响,三季度物价涨幅可能不会下降,但四季度物价涨幅会逐渐减小。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1993年,我国政府针对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一些地方出现了烂尾楼工程等后遗症。此次宏观调控会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曹玉书说,历史上的事件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又往往有着重大的区别。媒体上说此次“过热”非彼次“过热”。但必须指出的是,此次宏观调控也非彼次宏观调控。他把这次宏观调控概括为三个特点: 一是未雨绸缪,防患未然。1993年宏观调控时,楼盘已经盖了相当规模,很多已接近封顶。而这次很多楼盘还在酝酿中,中央就采取了果断措施。 二是尊重规律,间接调控。这次宏观调控按照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要求,主要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当然也辅之以必要的行政办法来进行间接调控。只要是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和开发商,在经济办法所允许的范围内还可以发展。 三是区别对待,松紧适度。在楼市上,对于居民住宅特别是中低档商品房的建设是鼓励的,在这些领域只要有能力能够保证资金等各方面的供给,符合各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还是可以发展的。 曹玉书认为,由于宏观调控措施及时、得力、有效,目前房地产市场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眼下尚未出现通货膨胀 在生产资料价格和粮食价格上涨的推动下,从2003年1月开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结束了连续14个月的负增长,今年前5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了3.3%。未来一段时期内,物价会继续面临上涨的压力。在这个背景下,我国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曹玉书认为,当前物价上涨的压力确实是存在的,主要来自生产资料和粮食价格的上涨。但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是两个概念。物价上涨主要反映在某些商品的价格上,而通货膨胀的本质是社会总供求以及反映这种社会总供求的货币。 眼下,生产资料价格和粮食价格同比有20%至30%以上的涨幅,会对整个社会商品的价格上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还得从诸多方面进行分析。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总供求失衡,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从我国目前的情况和对今后几个月的发展趋势判断来看,仍然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这种供大于求的格局目前看来还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还不能成立。 国际价格因素也要考虑。从国际市场来看,除了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之外,其他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很小,因此对中国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从物价变动本身来看,当前推动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收敛型的。生产资料价格、粮食价格虽然同比上涨幅度很大,但是5月份与4月份的环比都是负数。随着宏观调控逐步见效和宏观调控措施的进一步落实,这种态势还会持续下去。 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完全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目前投资增长过快、物价上涨较多的情况下,还要不要继续实施这两项政策? 曹玉书说,从目前各方面情况来分析,我们还应该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这一政策的连续性,同时对政策实施的重点和力度要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今年以来,我们按照这个政策取向进行了宏观调控。正因为坚持了这个政策取向,所以才保持了经济较快的发展。正因为我们适时、适度地对调控的重点和力度进行了科学的把握,才使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得到了缓解。 今后几个月,国家还将继续坚持这种政策取向,同时也要把握好调控的重点、方向和力度。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国家将坚持有保有压的方针。既要控制盲目投资、盲目扩张的领域,同时也要扶持和鼓励农业、水利、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