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我国服务业要想加快发展 就必须实现体制创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2日 13:54 经济日报

  针对工业增长速度过快,农业、服务业增长速度较慢的矛盾,有关专家提出,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就必须实现——我国服务业的体制创新

  解决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应从加快服务业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着手。具体包括从战略高度重视新型工业化建设中服务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加大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力度,以城市化推动服务消费增长和服务就业总量的提高,加强服务业总体政策与部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门政策的协调,完善服务计量和统计等问题。

  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两大瓶颈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长期增长缓慢、整体陷入徘徊态势,已成为服务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这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个方面是就业增长、投资增长的同时产出增长缓慢,导致服务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持续下降,与工业的差距不断扩大。服务业增长缓慢比重偏低的原因既有所有发展中国家面对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原因,也有我国自身特殊的原因。首先分析资本投入问题,应该说增加服务业资本投入可以创造新的生产能力,进而扩大生产规模带动产出增长。但由于前些年服务业投资一直偏向于传统产业和投资需求波动较大的房地产业,而直接促进服务业增长的金融保险以及包括地质水利科研教育和技术服务在内的产业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太低,投资结构不合理进而影响了服务业资本效益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增量固定资本向服务业倾斜的产出效益。其次分析劳动投入问题,就业结构作为产业结构变化的结果,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就业结构。进一步说,仅仅是就业聚集而不是有效就业的增加,非但不能带来服务产出的扩张,反而会降低单位就业人口的服务产出。尽管服务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但事实上,劳动投入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有限,大约占18.61%,发挥的作用与其总体规模不相适应。由于服务业自身劳动聚集和服务产品非标准化的特性,服务需求的上升意味着只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少的产出。

  我国服务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持续下降,与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偏差不断扩大,使整体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更加突出,不仅影响了服务业产业素质的提升,同时也制约了工业效率乃至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这种状况固然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服务业自身特点有较大关系,但特殊的体制和特殊的产业结构是造成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如何在增加从业人员的情况下提高相对生产率值得关注。

  另一个方面是总量增长缓慢与结构性缺陷两种矛盾相互交织共同制约服务业增长。服务业增长缓慢,从结构上看,主要是结构层次落后,缺乏明确的主导产业带动。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服务业产出比重的上升,在人均收入进入600美元至1000美元乃至到2000美元的阶段时,主要靠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不动产和产业服务业的推动。总体而言,虽然近几年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新兴产业有一定的升级取向,但还没有成为产业增长的主体,传统部门和一般产业仍是带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传统的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与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仍然占服务业的42%左右,与发达国家服务业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同时,与现代产业相联系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市场调查、专业服务发展不足,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关联程度较低。主体行业出现下降态势,整个服务业的较快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我国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结构性落后与总量扩张缓慢相互交织,共同制约了服务业发展。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四大动力

  总体而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更加重视服务业发展,服务业面临着体制改革的良好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旅游、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逐步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服务行业价格管制逐步放宽,直接审批定价逐步减少,价格的浮动将由市场来决定。许多地方以公用事业等垄断性服务业作为突破口,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非公经济将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改革与发展。

  制造业专业化水平提高、产业链条延长,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目前,我国经济成长已进入新一轮重化工业时期,2003年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达到64.3%,工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是这一轮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汽车、机械等产业属于高加工度和技术集约化特征较明显的行业,产业链条较长,其中许多细分产业又直接与居民生活紧密相联,这些产业前项联系的加强,必然导致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如企业采购的金融保险服务、信息服务、员工培训服务、研发和销售,这样,增强了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关联程度,因此,金融保险、汽车服务、广告业、租赁业、专业服务、技术服务、现代物流等产业服务业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后项联系的加强将拉动房地产业的快速增长,进而拉动住宅、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教育医疗、商业和居民服务的增长。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客观上要求生活性服务业有一个大的发展。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表明,人均GDP1000美元正是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剧烈变动的时期。在目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仍很明显的情况下,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力量仍是近40%的城镇人口。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表明,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降为37.1%,以吃穿等基本生存需求为主的消费结构已经被基本取代,而以教育、居住、通信、文化、卫生保健的发展型、享受型的新消费结构正在形成。2004年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将极大地拉动服务消费的增长。

  城市化制度创新对服务业发展的直接推动也日益明显。2002年以来,不少地区对城镇户籍管理作出了重大调整,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及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直接带动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共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以及非农服务就业的扩张及人口的集中。另外,现代物流业、金融产业中信息投资加大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将会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

  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五个建议

  从战略高度重视新型工业化建设中服务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问题。要从观念上消除经济发展等同于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等同于工业发展的片面思想。新型工业化必须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未来几年工业化继续推进的过程也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进一步说,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服务业增长要求以不低于7.2%速度推进。所以必须在宏观发展战略方面及早规划,及早体现,综合运用产业发展政策,实现服务业与工业的均衡发展。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大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力度。加快铁路运输、电力、有线通讯、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的体制改革,放宽金融、保险业经营限制,放宽教育、卫生、文化、中介服务的资格限制,改革服务业的定价收费和管理体制,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完善服务业市场的运行规则,加大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与开放力度,营造公平、规范、快捷、有序的市场准入环境。

  加强制度创新,以城市化推动服务消费增长和服务就业总量的提高。对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市镇设置的法律制度等直接影响城市化的制度安排进行创新,是推进城市化的主要环节。

  以调整和优化结构为重点,加强服务业总体政策与部门政策的协调。集中有限资源,优先发展战略性服务业,包括产业服务业和教育等战略基础产业,培育服务业增长的主导力量,而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推动服务中间需求产业结构地位的上升已是现阶段服务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继续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服务统计管理体制,完善服务计量和统计问题。要真实反映服务业的快速变化,加快服务业统计体制的改革,包括统计指标体系和方法制度的改革,努力把全国第三产业的情况搞准,把家底摸清。 

   文/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 郭怀英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服务业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伊征兵中心遭袭击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2004温网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