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仍在“一刀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8日 15:40 亚太经济时报 郑磊 | ||||||||||
□郑磊 中国宏观管理难度高 中国宏观经济的特点是以投资驱动为主,工业主导型,而且投资中政府的投资所占比重较大,政府主导投资和行政干预的作用显著。这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所以,我们的宏观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既不能直接引用宏观经济数据,又不能只是依赖以前几次经济过热的经验,对目前的宏观经济做出客观的判断。政府和专家都还在探索之中。 仍在凭直觉管理 但是有些专家还是通过数据和直觉预感到了事情的本质。比如在去年部分行业表现出投资过快,价格上涨幅度和发展速度较高,汽车,钢铁,建材,房地产,原油,粮棉等都很热,甚至出现了水和电力的短缺。另一方面,大部分消费品的价格仍然在下降,总的价格指数上升幅度不大。一些先行指标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在上升,引起学者担心消费价格指数会在一段时间后上升加快,引起通货膨胀。这些看法都来自现有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分析模型。信奉者认为现在的特征数据已足够,用现有模型分析,通货膨胀必将到来,只是有滞后性,所以不会马上显现,但要防微杜渐。 反对者也使用同样的分析工具,但要乐观很多。正是由于他们观点虽然不同,但研究方法却大同小异,因此,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对于宏观经济的判断成为了数字的估计,不同处只是在程度上,有量的区别而无质的不同。这样很容易使宏观经济研究变成数字游戏,结果只能是看谁估计的更接近实际数字一些,而每年都有很多预测家为此大跌眼镜。 关键是,政府采用哪一方的意见。 还是习惯“一刀切” 客观地讲,政府在具体的宏观管理上面临艰难的选择,而且由于没有一套成熟的宏观管理体制,所以不太可能有全面有效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出现“一刀切”的管理政策。受到现有管理体制的限制,不得已采用粗放式管理。 所以,在目前条件下,与其热衷于对宏观经济是否过热做出结论,不如集中精力研究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行业,甚至不同的经济区域的发展特点,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细化在这些中观层次的协调管理,通过中观层次的微调达到整体宏观经济稳定,相信只要搞清楚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以及其影响方式、传播机理,通过控制主要变动因素的波动,就可以达到对整体波动幅度的把握。在摸索出规律后,就有希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 应该说,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其宏观经济理论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是在开放的基本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的,而中国的经济学也理应在转型的中国的环境中,通过卓有成效的实践建立起来。也许等我国发展到具有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基本一致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制度条件下,两种理论体系会很好地融合,但这是一个远景。现在,我们还是应该立足于中国国情,尽快摸索出适合我们自己的宏观经济管理机制与具体方法。 (作者系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深圳市精策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管理顾问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