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潮头之上的民营经济--从“中瑞现象”试论走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 15:13 新浪财经

  上海方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民营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组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最近,温州九家民营企业组成中国首家民营财团,并以“自我创新、自我变革为旗帜”探索温州模式的变革之路,被称为“中瑞现象”。长期以来,温州民营经济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非常突出的地位,民营财团的成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回顾历史,民营企业从夹缝中生存、成长,形成了灵活的经营机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民营经济的未来必须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去认识。面对当前的国际化竞争环境和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挑战,民营经济的发展正步入一个提升与变革的新阶段,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寻找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律、总结其中的经验已是十分必要。

  一、民营经济是动态的经济形态,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变迁而不断调整边界条件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的概念,对民营经济这一概念的界定必须结合我国经济改革历史进程以及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一般意义上,对民营经济的“民”认识需要与对“官”的认识相对应的,这一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对经济制度的影响,但同时也赋予“民营”一个动态的认识空间。我国对于民营经济没有权威的定义,学者们对此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有的是按照所有制形式来区分,有的是按照经营形式来界定。然而,由于民营经济具体内涵的动态性,对民营经济有必要强调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来认识。

  改革开放以后,民营经济的发展呈现了一定的阶段性,而这种阶段性的出现既与民营经济自身的发展有关,也与人们对民营经济认识深入与变化有关。正是在民营经济自身的发展之中,在人们的观念不断的突破之中,我国对民营经济的政策及相关经济制度进行了持续的调整。以相关经济制度的变迁为依据,我们认为,我国民营经济具体内涵的界定应该分成三个阶段,而民营经济的外延可以泛指除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之外的所有经济形态。通常指的民营经济应是其内涵的定义,而不是外延概念。民营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是所有民营企业和私人资产的总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概念。

  这种阶段性可以集中从我国对民营经济的分类变化上看出,经济形态的分类往往与国家的经济政策变化有关,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性文献及《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条目和国家企业调查总队研究的分析,可以基本确定三个发展阶段 。

  1、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到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是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民营经济的起步发展时期。《中国统计年鉴》把这一阶段的经济类型分成国有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四大类。由于当时经济基础薄弱,思想观念也没有解放,城乡个体经济的规模都比较小,到1994年时,城乡个体经济的总产值达到最大,占工业总产值的10%。在此阶段,集体经济仍然是公有制的重要形式,民营经济的主体就是城乡个体经济(包含私营经济)。

  2、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到末期。这一阶段的最大变化是集体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集体经济的改革率先突破“禁区”,以集体经济为代表的“苏南经济模式”开始大规模的进行企业改制工作,改制后的集体经济基本都变成了民营,成为民营经济的一部分。港澳台经济虽然属于中国,但由于其形成的特殊历史背景,并且其规模特别庞大,和我国大陆的民营经济不在一个起点上,因此,不应当把港澳台经济作为我国的民营经济。而对于外资经济,并不为中国所有,更不应当作民营经济看待。结合《中国统计年鉴》的划分,第二阶段的民营经济形态可以概括为:集体企业、个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3、第三阶段——2000年以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国家统计局开始统计总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国有和非国有工业企业,而对于总产值在500万元以下的个体工商户和和大量小型私营企业的统计数据则主要依靠样本企业的推断,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也相应作了调整。此阶段的民营经济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总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各类型非国有企业成为进入国家经济统计范围的主体,按注册类型分为: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集体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其它企业,不包括港澳台企业和外资企业。

  虽然上述阶段的划分主要从形态上的分类出发进行的,但可以体现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的变迁。为此,需要进一步结合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来探讨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征。

  二、民营经济经历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1、民营经济创造的产值呈阶段性快速增长态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进行,民营经济总产值近年来一直呈快速发展态势,1985年时的总产值只有179.8亿元,但到了2002年总产值已经达到了61223亿元,是1985年时的340倍,平均每年增长近20倍。表1列举了1985年—2002年的民营经济总产值、全部工业总产值和民营经济总产值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由于对民营经济概念的理解不同,所得出的数据和结论也会有所不同 。

  表1:民营经济历年的工业总产值及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单位:亿元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民营经济总产值 179.8 308.5 502.4 790.5 1057.7 1290.3 1609.1 2506.8 4402.1

  全国工业总产值 9716 11194 13813 18224 22017 23924 26625 34599 48402

  民营经济所占比例 1.85% 2.75% 3.64% 4.34% 4.80% 5.39% 6.04% 7.25% 9.09%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民营经济总产值 8853.2 63425 74536 89681 102634 112771 42298 51192 61223

  全国工业总产值 70176 91894 99595 113733 119048 126111 85674 95449 110776

  民营经济所占比例 12.60% 69% 74.80% 78.80% 86.20% 89.40% 49.30% 53.60% 55.3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图1: 民营经济总产值变化趋势图

  从图1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的总产值在1985—1994比较平稳,变化的幅度不大;但从1995年开始,民营经济的总产值就呈快速发展的态势,总产值大大高于以前年份;到2000年时又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主要是因为此阶段只统计了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并继续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图1明显反映出了民营经济的三个发展时期,这也与在不同的时期对民营经济不同概念的界定使得统计口径不一致有关,但可以看出,民营经济在不同的时期对社会的贡献作用也不同,民营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与时俱进,越来越重要的。

  2、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发挥了核心作用

  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就业一直是紧迫而又困难的问题,增加就业对于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政府一直千方百计出台各种政策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由于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大量职工下岗或失业,而每年又新增很多的就业人口,这就给民营企业的发展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意义,即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社会的就业难题。事实上,民营企业已经承担起了这一责任,广义范畴的民营经济已经解决了3.09亿人的就业问题,占全社会总就业人口的42%。表2和图2表示了我国民营经济的从业人员数量及在社会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表2:民营经济历年的从业人员数量及占社会总就业人口的比例

  单位:万人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民营经济从业人员 450.1 483.1 568.8 659.3 648.2 670.5 759.5 837.9 1115.7

  总就业人口 49873 51282 52783 54334 55329 64749 65491 66152 66808

  民营从业人员所占比例 0.90% 0.94% 1.08% 1.21% 1.17% 1.04% 1.16% 1.27% 1.67%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民营经济从业人员 1557.4 21949 23124 23235 23402 23892 23137 23373 24390

  总就业人口 67455 68065 68950 69820 70637 71394 72085 73025 73740

  民营从业人员所占比例 2.31% 32.25% 33.54% 33.28% 33.13% 33.46% 32.09% 32.01% 33.08%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图2: 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图

  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的从业人员数量一直呈增长的趋势,其占社会总就业人口的比例也同步增长;从1985年-2002年,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从450万人增加到24390万人,增长了53.2倍,年均增长3.1倍;这个数据比民营经济总产值年均20倍的增长率小了很多,这说明民营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资本和技术所发挥的贡献作用大大快于用工增长的贡献作用。

  从1985年到1994年是一个较低平台的阶段,但到了1995年,立即跃升到一个较高的增长平台;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没有明显的区分,这说明,虽然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但到了2000年以后,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已成为民营经济就业的主要渠道。但从表1和图1所反映的信息来看,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值还不能完全反映民营经济的主要力量(因为这一阶段的增长是从一个新的下降平台开始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单位个体规模还比较小,还存在“小”和“散”的特征,众多规模偏小的民营企业还在民营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3、民营企业数量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已占六成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数量也在发生在变化,表3和图3列举了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量的比例趋势图。

  表3:近年来的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量的比例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民营企业占全国总户数的比例 0.984 0.987 0.989 0.994 0.995 0.569 0.618 0.65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图3: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量的比例趋势图

  从表3和图3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的数量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处在逐步上升的趋势,1995-1999年,统计的数字是按照所有的民营企业数量来计算,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比例几乎接近100%。2000年以后是按照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数量来计算,所以是在一个下降的平台开始的,但其增长态势迅速。

  三、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及其分析

  上述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及其在国家社会与经济改革中地位的分析表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支撑力量,在社会与经济变革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将民营经济放在我国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视角来看,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具有一些重要的特征需要关注,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经济学分析,从而为未来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1、资本、技术大大超过了劳动力供给的贡献

  哈多模型和索洛模型的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劳动力的供给、资本的积累、技术进步要协调发展,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主要驱动力可能有所不同。通过前面的分析,我国民营经济自1985以来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倍,相比之下,就业人员年均增长仅3.1倍,经济产出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劳动力的投入。这说明,劳动力在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已经不处于重要地位,而资本和技术进步上升到主导地位。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度过了“原始积累期”,已开始重视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许多大型的民营企业在技术方面已经具备初步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资本对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但资金的瓶颈现象已经显现出来,没有适当的资金支持,将会阻碍民营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当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放松对民营企业的资金限制,金融企业应把资金向民营企业倾斜,使民营企业得到正常的发展资金,把资金配置到更能发挥效率的地方,而不是一味的把资金投给国有经济。

  2、通过产权改革组建民营企业集团,减少交易成本,形成规模效应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数据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所致。经计算分析,在第二阶段,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比例平均为99.01%,而其创造的产值却只占80.49%,这说明,此阶段的民营企业数量已经很大,但其规模却还比较小。在第三阶段,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数量在全国所占的平均比例为61.45%,而其创造的产值却仅为53%,这也说明,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还比较少,其所创造的产值还不能占绝对地位,还存在大量较小的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但图2的民营企业就业曲线显示,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却是增加就业的主渠道,虽然第三阶段没有计算小规模的企业就业人员,但就业人员数量仍在保持增长趋势。因此,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应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但目前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和发展规模还有待提高。

  根据产权制度和交易成本理论,产权制度安排是交易的基本前提,合理的产权安排能够减少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否则,就会形成无效的竞争,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增大社会成本。产品究竟是在企业内部生产还是在市场上购买,取决于交易发生的成本,如果生产的成本较低,就应当在企业内部生产。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企业的“规模效应”理念逐渐超过“小而灵活”的经营理念而占据上风,民营企业家都倾向于打造大型企业,于是民营企业集团应运而生。通过组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减少交易成本、增加竞争优势。同时,在产权方面克服封闭性、非流动性的弊端,产权既要走出去、更要引进来,通过多元化的产权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产业投资者,积极扩大企业规模,组建规模型的、上下游产业链接的民营企业集团,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四、产权多元化、企业公众化、管理科学化是我国民营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

  显然,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对效率的不断追求,一方面通过不断提升其技术与资本的含量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变革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产权制度改革与管理改革也是其发展的基本动力。这一经验对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民营经济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必将在产权、组织及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刻转型,以提高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应有的地位。

  集团化、多元化。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民营企业通过投资、收购、合并、控股、参股等运作方式,已经形成了2000多个企业集团,出现了联想、希望、用友、横店、正泰、万向等知名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集团化经营使企业进入了多元发展领域,合理规避风险,形成规模化优势,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拓展了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民营企业未来的集团化将立足国内,在注重专业化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前提下,向着多元化、国际化发展。

  企业公众化。民营企业的公众化是产权制度变革的结果,民营企业逐渐认识到,通过吸收各方资本的加盟,通过产权的多元化,可以克服民营企业的制度缺陷,加强公司治理,充分利用全社会甚至全球的资源为自己的发展服务。我国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速度近年明显加快,目前在沪深两市中已占约20%的份额。民营企业除了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还活跃在香港、纽约、NASDAQ、新加坡等海外资本市场,目前在海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已有上百家,出现了像网易、搜狐、新浪、UT斯达康等知名企业。通过上市,民营企业获得了发展资金,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实现了产权的变革,强化了公司治理,在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起来。

  管理科学化。随着民营企业的规模扩大,过去凭借个人灵活的头脑和经验式管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民营企业的管理要发生变革,逐步向科学化管理过渡。科学的管理要求管理制度化、决策民主化、战略科学化;重视投入与产出的均衡,合理配置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效应;重视人才的作用,引进职业经理人,把智力、知识当作企业的资源和竞争力,采用有效的经营激励机制;塑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的价值观,个人与企业的价值观趋向一致。科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也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除了产权多元化、企业公众化、管理科学化,民营企业还将向集群化、科技化、国际化发展。通过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地域效应、品牌效应。通过科技化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科技的目标瞄准亚洲或世界的先进水平。通过国际化发展,有利于民营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与接轨;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引进国外资金、人才和先进的技术、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发展的大潮中,中国的民营企业唯有抓住机会,积极投入,才能挺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做大做强。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进一步调整所有制结构,加快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拓宽就业渠道,拉动投资,带动消费,加快国企改革,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增强国际竞争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各界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共识正在不断增强,目前中国民营经济正面对创新发展的大好时机。国务院体改办副主任潘岳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并且又作为新的体制因素,成为推动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动力。随着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完善、民营企业自身的改革和转型,我国民营经济必将诞生一批世界级的著名企业,必将实现跨世纪的跨越。

  四、民营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战略力量

  总结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贡献及其特征,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民营经济将逐步走出原有的历史局限,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战略力量。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回顾2002年经济发展情况时说,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2/3来自非国有经济,其中个体民营经济已同外资经济、股份制经济一起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三大非公经济力量之一。

  目前我国民间资本总量约为28万亿,这其中包括动产、不动产、银行储蓄等,大大超过11万亿国有资产的总值。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03》提供的数据,2001年,中国非国有经济的各项指标占GDP比例为62.3%,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52.69%,在全社会的税收中占64.42%,占进出口总额的55.04%,占城镇就业人员68.09%。

  民营经济的资本总量已经超过国有资本,在数量上居主导地位。民营经济对国家GDP的贡献率越来越大,1989年仅为0.57%,但2002年占GDP的22.76%,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为62%左右,有些地方甚至达到80%-90%;民营经济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到2.8万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包括外资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出口额已占全国出口总额50%以上 。以民营经济为主要载体的民间资本对拉动GDP增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尽管民营经济占用社会资源的比重仅有1/3,但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占到2/3。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持久动力;成为吸纳新增就业人口和实施再就业的主渠道。民营经济大大促进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推动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随着国家“抓大放小”和“有所为,有所不为”战略的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得到强化,其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民营经济将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中国经济的未来的重任,民营经济的明天就是中国经济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1985年-2002年。

  2、《中国民营经济前沿问题研究》加快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研究课题组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2月。

  3、苏波主编《中国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报告》 机械工业出版社 。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河南高考舞弊案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