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拆迁残局亟待收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 09:25 新京报 | |||||||||
嘉禾拆迁事件震惊全国,随着县委书记、县长被撤职,嘉禾之“热”逐渐冷却。但是,拆了一半的商贸城如何收拾?政府与群众的“冰点关系”如何恢复?嘉禾一干部说:“拆迁事件虽然暂告平静,但它给嘉禾带来的影响也许10年都无法消除。” 日前,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再次走进嘉禾,追踪风波之后的嘉禾所痛、所思。
已拆迁户是未拆迁户的近10倍 “本指望政府搞商贸城项目能把周边地区的人气带旺,没想到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在商贸城旁做小生意的周庆云本是商贸城二期工程的拆迁户。受市场兴旺的影响,周庆云家在原来市场旁边的11间门面,以前每间门面的月租金至少有500元,但现在守着一堆残砖剩瓦的半拉子拆迁工地,每个月100元都没人要了。周庆云说:“门面租金是我们全家收入的主要来源,现在让我怎么办?” “工程还搞不搞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居民刘日丽说,以往的商贸城一遇大雨就内渍成灾,如今成了一片废墟后,防洪问题更加突出。 眼下嘉禾又进入了多雨季节,只要一下雨,附近居民就提心吊胆的。“这个烂摊子现在是一下雨就成灾,一天晴就发臭,政府不懂法、犯了错,老百姓不能跟着遭殃吧!”刘日丽气愤地说。 拆了一半的商贸城也成了嘉禾县领导的一块心病。建设部和湖南省联合调查组的意见指出,“鉴于(珠泉商贸城)一期工程大部分房屋已经拆迁,为避免重大损失,保证被拆迁人合法权益不受影响,建议在完善现有规划方案,依法依规完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实施。” 然而,收拾残局显然并非易事。据嘉禾县县委常委王建球介绍,按当时的开发安置合同,商贸城已拆迁的300多户最快的将在今年8月份返迁到新的安置公寓,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一目标很难实现。按合同规定,一年之后返迁户的安置费将提高一倍。“已拆迁户的数量是未拆迁户的近10倍,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王建球说。 执政失误的“标本” 商贸城项目可谓是一个基层党委、政府执政失误的“标本”。在这次拆迁风波中,最令人心痛的是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几乎处于冰点,群众从不信任政府演变为对立和对抗。 4月26日,拆迁户陆贵生的父亲陆水德因“妨碍公务、暴力抗法”被拘留。“我父亲不过是代表老百姓反映拆迁中的问题,何罪之有?更何况商贸城拆迁本来就是不合法的,哪里来的妨碍公务、暴力抗法?”陆贵生说。 “在拆迁的问题上,政府、开发商和拆迁户是平等的,没有解决我们的问题,他们凭什么强拆我们的房子。”拆迁户李涌泉至今仍愤愤不平。 “政府错就错在不讲法。”刘日丽说,“说老实话,拆迁时干部们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但一遇到阻力,他们想到的不是通过协商解决争端,而是强拆、抓人。” 商贸城项目上所体现出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上的失误,也正在成为嘉禾干部们反思的核心。 在整个商贸城项目的立项、规划、拆迁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严重违法违纪的行为,但整个嘉禾县党政领导班子中几乎听不到一丝“杂音”。 正是在这种一片“叫好”声中,嘉禾县挂出了“谁影响嘉禾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的“文革式”标语,推出了“四包两停”的拆迁“株连政策”。商贸城拆迁就像一列全速行驶的火车,刹不住车。 背离科学发展观的反面教材 事实上,从嘉禾党委和政府的本意来说,商贸城项目是一个发展当地经济的“利民项目”,但是搞得民怨四起。嘉禾之“痛”表面上看是因商贸城拆迁而起,但其实质是逆科学发展观而行收获的苦果。 “拆迁事件虽然暂告平静,但它给嘉禾带来的影响也许10年都无法消除。”嘉禾县一位干部说,“拆迁背后其实是落后地区发展之痛,比这更痛楚的是我们没有按照科学发展观找到嘉禾发展之路。” 在采访中,令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嘉禾干部、群众对于发展的一种强烈的“饥渴”。 地处湘西南偏远地区的嘉禾县1998年成为郴州地区第一个也是至今惟一的一个“小康县”。而这个“小康县”尚无一条高等级公路,2003年有24项指标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列倒数第一。 嘉禾全年可用财力仅9000多万元,却要养活8900多人的“皇粮大军”。从1998年至2002年,嘉禾县每年年底都要从外面借钱才能按时发放干部工资,度过“年关”。背负着发展之重的嘉禾,对于发展的追求被异化成为一种躁动甚至是盲动。 在一段时间里,“项目上,干部上;项目下,干部下”成为嘉禾发展的“至理名言”,各级干部忙于形形色色的“招商引资”中无法自拔,嘉禾干部中流行的发展观点是:“嘉禾的处境就像一个被重重围住的水盆,如果没有一些政策上的优惠打破‘缺口’,就无法形成‘洼地’,资源也无法流入嘉禾。”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群众的利益被漠视,商贸城项目一路违规上马,最终陷入失败的境地。 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