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空心化:10大生态经济工业园区救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 08:05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涓涓 | ||||||||||
见习记者 刘涓涓 重庆报道 “你要记下这句话,等到2010年,我们现在正在打造的工业园区所实现的2000亿产值,将基本等同于再造一个重庆工业。”重庆市经委特色工业园区办公室副处长丁大鹏反复
但是丁大鹏始终小心翼翼地避开了一个关键,当记者第三次提到“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的时候,办公室有短暂的静默。“其实政府已经关注到了这个问题,这两年在库区批准建立的10座生态经济工业园区,就是为了均衡城市工业布局、填补库区产业空白而设的,而且,招商情况并没有你想象当中的那么差。”丁说。 库区产业现状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三峡库区范围内的这10个生态经济工业园区,无论是基建投入、园区建设、招商引资还是最终实现的入驻企业用地产出效益,有发展形势较好的,但相较于重庆市现有的其他30个工业园区来说,整体排名相对靠后。 而这还不包括地方区县政府虚报的数字。在云阳县上报重庆的汇报材料当中,辖区内刚刚设立的“人和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县内驻地企业超过400家,但事实上根据调查,这400多家企业很大一部分都是那些只有10几个甚至几个人的小作坊,真正的中小型企业只有10来家,没有大型企业。 令人担忧的是,整个库区当中,云阳县的状况还不算是最糟糕的。 随着三峡工程二期移民迁建任务的圆满完成,移民资金投入已经大幅降低。整个库区,因此开始弥漫空前的悲观情绪。 移民迁建过程当中,大量企业关停并转,淹没、关破重组的企业总数,占原总户数的72%,仅保留389户。而新兴产业尚未形成。 一方面,是为数不多的企业在大批量地关张,工人纷纷下岗。另一方面,是失地的农民找不到新的去向。没有资金的流入,全凭区县内部的产业循环做支撑。这正是库区产业空心化最直接最触目惊心的留白。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库区地方政府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对库区产业的未来发展缺乏通盘考量,甚至在三峡工程移民迁建资金中根本不设产业扶持资金项目,更多的是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建时建几栋漂亮建筑方面,忽视了库区未来支撑产业的打造。”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廖元和说。 所幸的是,这种现状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种种解决这个问题途径的讨论和工作正在各个部门展开。重庆市经委特色园区办,作为目前重庆经济主要拉动力量的工业园区管理单位,正背负了某种程度上的“政治任务”——利用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直接为库区产业进行填补。 园区救市 “但是我始终相信,利用工业园区来吸引投资、填补产业空白绝对是解决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的最直接途径。”有参与决策的政府官员认为。 据这位官员介绍,把园区推上库区产业″救市主″的位置,政府的考虑主要有三个。首先是重庆市本身所拥有的老工业基地背景,资源丰富,工业培育发展的潜力很大;其次是集中进行园区建设有利于避免基建的重复投入,减少政府的后期管理成本;第三就是园区的集聚效应不但可以迅速形成产业配套,还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具体的规划是这样的。 形成以长寿天然气化工基地为核心,以涪陵生物医药基地为核心,以万州盐化工基地为核心,以奉节能源工业基地为核心的四大产业集群带。利用较发达区域的幅射效应打造特色经济带,带动周边区县共同发展。 但设想与现实仍有差距。 自从去年国家开始整顿开发园区之后,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更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将投入和政策向库区倾斜,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这种政府刻意安排的高比例扶持手段,似乎并没有达成愿望中的目标,并且还更加直观地凸显出重庆工业布局的失衡。 “工业园区肯定会对当地经济产生非常大的拉动作用。但我们政府机构所能做的,其实也只能是指明一个发展方向而已。”与最初谈起“再造重庆工业”时的激动相比,丁大鹏在直面库区工业园发展参差不齐的问题时,显得很无奈。“情况有改善,就是好事情,何况,库区产业出现空心化,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并不是单单搭建一个园区平台就幻想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应该给予足够的时间等待他们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