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息具体方案已上报 5月数据牵动市场神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2日 18:34 经济观察报 | ||||||||||
相关专题:央行加息在即 本报记者 王延春 文钊 北京报道 6月10日,央行研究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央行加息的具体方案已上报,加息面临的主要是一个时机选择的问题。本报记者从另一消息来源印证了这一说法。
从6月11日起,国家统计局将相继公布5月份的消费物价(11日)、固定资产投资(16日)和国房景气指数(17日)月度报告,央行也将公布企业商品价格月报,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些宏观数据将是央行判断何时加息的主要依据。而上周银行间债市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异动也进一步表明资金面趋紧,市场加息预期正浓。 市场分析人士预测,如果中国央行加息,会采取比较温和的步骤。预计最大的可能是存款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贷款利率提高0.50个百分点。或者是存款不动,贷款提高0.25个百分点。 果真如此,这将是中国27个月以来第一次加息。 央行高官吹风不断 6月8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济南、南京等地调研时表示,“利率变动要跟上价格变化,否则会形成负利率,导致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的变化。”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中央将要加息的明确信号。北京证券研究金融市场的分析师范国英告诉记者:“周小川的话不是空穴来风。”最近国外的一家机构评价各国央行的公信度,周小川被排在前列。 这可能不是央行高官第一次就加息吹风。本月早些时候,央行副行长李若谷在接受《亚洲华尔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正在评估5月份的经济数据,如果5月份的数据不太好的话,中国央行将采取进一步的举动,包括可能采取全面上调利率的行为。5月份,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表示,央行是否提高利率取决于CPI的增长状况,如果CPI上涨超过5.3%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则央行可能加息。央行另一副行长苏宁最近在东京的一个研讨会上说,如果经济增长维持在8%-9%左右,中国央行无需加息。 从去年到今年,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几次货币政策出台前,央行官员都曾经采取不同的方式向市场传递相关信号。而自今年5月份以来,央行官员关于加息的暗示明显增强,频率也呈现密集趋势。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今后一个月加息的可能性会非常高。”而该公司6月4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周报则预测,中国央行将在未来两个星期内加息。汇控分析师屈宏斌也预测央行很可能于下月初加息,全年加息幅度为0.5%。 上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工业增加值已经出现明显回落的趋势,但是陶冬认为,这是在窒息疗法下取得的效果,不会持续很久,因而并不代表调控的结束。他说:“加息会是下一阶段宏观调控的主打。” 6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增速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主要能源、原材料产品,以及一些热点消费品等大部分产品的增长幅度比上月明显回落。 CPI等核心指数11日刚刚公布,5月份CPI同比上升了4.4%,而环比则下降了0.1%。上周四央行公布的金融运行情况则显示,5月份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8.6%,增幅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月环比折年增长率为11%,比上月低7.5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增长32.7%。而国家信息中心则预测,二季度GDP增速为11.4%。 如果考虑到去年SARS期间宏观数据较低的基数,这些数据使得央行在加息时机的选择上也更费斟酌。即使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内部,对于加息与否看法也不一致。委员会惟一的学者委员李扬本月初就表示,目前已经有迹象表明物价上涨已经是强弩之末,他预计今年下半年,迟则明年上半年物价上涨的趋势就会出现逆转。加之本外币利差较大,如果加息的话,套利空间会进一步加大,从而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市场人士相信,最终决策会在核心宏观数据出笼后才会明朗化。不过市场对可能的加息作出了强烈的反应。在上周前三个交易日内,上证国债指数已连拉三根阴线,累计跌幅达到了0.49%。股市也连拉4根阴线,出现爆跌,周三穿破年初1400点。北京的证券分析师表示,由于预测可能加息,不少机构投资者已提前退出观望。 北京证券的分析师范国英说,从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市的走势也反映市场人士对加息的预期加大。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清淡,加权平均利率由跌走强,6月4日,银行间拆借市场交投累计成交不足40亿元,仅37.36亿元,比上日减少13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2.3741%,较上日上升4.78个基点。 美联储动向左右中国利率 之前,一些国内学者一直把美联储的动向看作中国是否需要加息的风向标,但是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上周二说,美联储将“有条不紊地”逐步提高利率,但也准备在必要时采取更积极的行动以控制通货膨胀。这可能使中国国内争论的天平最终倾向于主张加息的一派。 目前金融市场的焦点集中于美联储将于6月29-30日举行的例会。一直研究国际金融的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几乎可以断定,从本月30日开始,美国将进入连续加息周期,利率将会从现在的1%逐步升至7.5%左右。” “在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体制下,如果美联储加息,中国加息有90%的可能性。”谭雅玲说。 但是市场人士普遍预计,中国加息的力度不会太大,这也符合周小川一贯的“预调和微调”的操作思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王召博士告诉本报记者,加息手段对平滑经济运行有好处,不会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提高利率这种市场化手段产生的负效应也要比行政手段调控的负效应小得多。但是加息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陶冬估计,首次加息的幅度会较温和,只会在0.27厘至0.54厘间。但未来18个月的借贷及存款利率,却可能加2至3厘。陶冬被认为是对中国经济过热预测较准的西方投行分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