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谈谁堵塞了交通谈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1日 13:22 中评网 | |||||||||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看到另外一个世界 茅于轼 天则经济研究所 人坐在出租车上,因为堵车,动弹不得。可是车上的计价器却还在蹦字。这笔钱肯定要由乘车人负担。岂不冤枉。其实,不仅仅坐出租车,坐任何车被堵都是一种损失,时间
塞车是社会的责任。这话并不错。可是谁是社会呢?社会不是虚无缥渺的,它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是社会上的哪一部分人应该对塞车负责呢?坐在出租车里的这位同志感觉到是其他车里的人堵了他的道。可是坐在其他车里的人又感觉是这位坐出租车的人以及其他类似的人挡了他的道。可见塞车是所有在拥挤道路上行驶的人共同造成的。所谓社会的责任其实自己就有其中的一份,因为自己就是社会的一员。自己只看见别人在堵我的道,而没有看见别人感觉是我在堵他的道。这里给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启示,从自己看问题只看到问题的一个侧面,而且往往是整个问题中很小很局部的一个侧面。问题的全貌必须换一个角度才能看清楚。遗憾的是社会上绝大部分人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因而把问题看扭了。世界上许多矛盾和冲突都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有关。如果大部分人能够全面看问题,我们这个世界就会融洽得多,连许多战争也都打不起来了。 坐出租车的人感觉由自己来承担堵车费用是不公平的,这和消费者偏见有关。他认为自己没有理由为没有得到的享受付费,而没有看到这种情况正是自己造成的。市场经济把人分成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其实我们每个人同时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上班时是生产者,下了班是消费者。但是我们每天所做的决策绝大部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的。比如今天晚饭吃什么菜,要不要为孩子请家教,参不参加旅游团等等;而有关生产的决策并不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因为生产大都是重复性的,而且生产决策的调整往往是少数企业家的事。这样就培养了大多数人的消费者偏见。过去曾经有一条标语“保持物价稳定,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当然不错,但是生产者的利益也不可漠视。如果损害了生产者,他们没有生产的积极性,到头来消费者也会倒霉。顾客是上帝一说就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人世间谁也当不了上帝,人和人都是平等的。彼此尊重,建立诚信是唯一正确的原则。强调保护消费者是因为消费者所掌握的商品信息远不及生产者,他们容易上当受骗。但是在法律地位上他们都是平等的。 在经济领域之外,片面性导致大量不必要的纠纷。婆媳矛盾属于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就因为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能够把利益界限划得如此具体。家庭里的经济自主权就无法由法律来规定。这往往就是纠纷的来源。如果各方多为对方想一点,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了。我们经常在马路上看到吵架的人,双方都是血压上升,青筋爆裂,吐沫横飞,各方都打算誓死捍卫自己的真理,甚至不惜为此一战。是不是真理有那么绝对?它真的比性命还值钱?为对方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态度就不会那么坚定了。 爱国主义是当前反复强调的至高无上的道德原则。但是要知道,日本兵侵略中国时坚强勇敢得很。他们所受的教育就是爱国主义的变种,比如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等等。那时真正主持正义的反战人士反而被日本人认为是罪大恶极的卖国贼。一场战死几千万人的大战,是非尚且如此模糊,一般的是非更值得我们慎重思考。 看问题要全面,不等于没有是非。博爱,彼此尊重,平等待人,己所不欲不施于人,设身处地,成人之美,这些简单的道理恐怕是更值得遵守的普遍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