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事故救援协调成问题 北京120和999分合之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0日 08:48 新京报 | ||||||||||
本报记者 高明 魏铭言 北京报道 “消息令人震惊,我们是通过媒体才知道的。”6月4日,中国红十字会赈济与救护部部长史解放对记者说。 史所说的消息此前两天见诸媒体———国家卫生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关于加
这份通知的核心内容,是将“120”规定为“院前急救惟一特服呼叫号码”。通知称,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擅自设置任何其他形式的急救电话。 已经设置的,如“96120”、“995”等,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2个月内,由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通信管理局予以关闭,并收回号码资源。 作为中国红十字会官员,史解放的激动有其背景:在北京,红十字会系统的999急救系统和卫生局所属的120急救系统至今已有3年的竞争史。 对事故救援的两种看法 由于999急救中心的参与,120指挥中心只派出了两个梯队13辆急救车,第三、四梯队一直在指挥中心待命。 6月9日下午,北京北四环外的京民大厦突发大火。分别接到报警后十分钟左右,120与999两家急救中心同时抽调救护车赶到现场。 由于事故重大,北京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紧急启动突发意外灾害事故应急预案。120与999则分别组成自己的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支援急救现场。 一位参与现场运抬抢救伤员的999急救医生认为,999和120在现场合作良好。“急救现场一直处于交叠协调和应急状态,在市卫生局的统一协调指挥下,伤员被救出后,按照各自病情,就近运至304医院、292医院和积水潭医院。” 统计显示,截至当晚19时离开现场,120分三次共计派出13辆救护车,52名急救人员;999共派出32辆急救车和4辆指挥车,50多位医护人员。 120工作人员刘红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20的急救车辆一度组成四个梯队。 但由于999的参与,120只派出了两个梯队13辆急救车,第三、四梯队一直在指挥中心待命。 “其实,120完全有能力来出现场控制这个事故。”刘红梅说。在事故现场,999和120配合较好,双方按就急原则抢救伤员。但随后的转运过程中,由于各自承担伤员的转运,因此999抢救、转运了多少伤员,120只能按照现场反馈回来的数据汇报,无法及时核实数字的准确性。 999急救中心主任李立兵则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见:“京民大厦的火灾事故我始终在现场,当时,是我亲手把现场已核实清楚的999急救伤员人数、转运伤员人数转交给120相关院领导手中的。现场抢救完毕后,我还向刘淇书记和王岐山市长作了汇报。” 李立兵对于999与120同时出车是资源浪费的说法也不认同。“999的10辆急救车是16:08第一批到达现场的,火灾现场的第一批病人,也是由999的医护人员来救治的。如果999接到事故情况后不出车,而是等到120指挥中心了解情况后再统一调配,那就急就近的原则如何确保?” 需不需要两个急救系统 2002年和2003年,999的呼叫量分别上升到了6万和8万次,与此同时120的年呼叫量也在逐年增长。 一个城市需不需要两个急救系统,从2001年5月18日———北京红十字会999紧急救援中心挂牌成立开始,争论就未曾平息。 2001年9月,999正式运行之时,120相关负责人曾向公众介绍,该中心自1988年成立至今,32个急救网点所受理急救呼叫量基本持平,日呼叫量最多300人次,其资源足以满足现有需求,急救市场已基本呈饱和状态。“ 资料显示:当时,北京999在4个月的试运行中已建成20多个急救站。 999急救中心主任李立兵介绍,999创办当年,半年的呼叫量为1万次,2002年和2003年的呼叫量则分别上升到了6万和8万次,与此同时120的年呼叫量也在逐年增长,这些都说明120和999处于一个共赢的竞争状态,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大。 “北京作为一个拥有13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现有的120及999两家急救中心合计约300辆急救车,似乎很难断言北京的急救市场已经饱和了。” 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李立兵举了香港的例子:当地仅有600万人口,就有四家急救组织,有政府性质的,有红十字会组织的,有教会组织的,还有社会志愿者组建的,共计259辆急救车。 2004年3月25日,在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揭牌仪式上,急救中心主任赵永春说,“北京拟在郊区县再建45个急救站点,以完成急救网络建设。今年,将有26个急救站建成。” 据介绍,目前120急救网络已拥有北京10个远郊区县分中心和31个城区急救站,城区急救半径为四到七公里,但由于交通等原因,部分地区难以达到反应时间五到十分钟的要求。 竞争带来变化 由于每辆急救车上都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999在救援速度方面占尽优势。随后,120也购进了GPS系统。 一个事实是,999的出现为北京的急救服务市场带来了一些变化。 “999车上都贴着醒目的紧急救援标识,过了不久,120也出现了自己的标识;999的医生护士都戴着绣有999标识的手套,外穿999的长风衣,不久120也把传统的白大褂换成了新的制服。”999急救医生贾嘉说。 更为明显的竞争体现在两个急救系统的硬件配置和服务方面。成立之初,999投资4000万元,采用西门子技术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紧急救援系统,由于每辆急救车上都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999在救援速度方面占尽优势。随后,120也购进了GPS系统。前不久,北京市财政拨专款为120购置了Drager呼吸机,999则打算在下个月引进手提式呼吸机。 一些市民对两家急救系统竞争所带来的实惠有所感触。家住城东的王女士说,由于999医生和护士在急救现场都是义务搬抬病人,120也悄然取消了担架费。此事得到120方面的证实,这一收费是去年取消的。 对于北京市民而言,120和999两家急救中心并非没有各自的特色。 “999的优势在出现场的速度,而120的医生有经验,重视现场救治。”一位市民说。 999急救中心主任李立兵介绍:“我们的每部急救车接到任务指令后必须在30秒内出车。我们的机制是医生24小时轮换当班,永远开机待命,出车马上汇报,到现场马上汇报,转院马上汇报,事后马上汇报,回家随时待命。” “比速度我们是弱些,但现场救治的技术和能力我们是强项。”一位120救护人员说,120成立已有16年,87名一线急救医生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医生占到了四分之一;而999成立之初,一线医生几乎全是从学校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现场救治的技术力量和出现场的次数有关,999是新生事物,在经验方面我们永远是120的小弟,但我们相信可以通过不断的专业培训,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贾嘉透露,两个月后,999将派遣一批急救医生赴法国急救中心接受现场救治技能培训。 “有了999,百姓有了更多的选择,这种竞争促使北京急救市场急速发展。”李立兵认为,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北京市民。 但竞争显然也带来了另外的问题,“有了选择,患者家属在紧急呼叫时,往往会同时拨打两个急救号,看谁快坐谁的。”北京急救中心党委书记汤旗说,在999开通初期,仅一周内就接连发生“撞车”16次,致使一方救护车空驶,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汤旗认为,由于没有统一规划,目前北京急救网点呈现无序重复建设,120和999有些分站相距不足3公里,有的甚至就设在隔壁。 整合能否实现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只是整合政府办的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999是红十字会办的,卫生行政部门根本没有管辖权,更难说整合了。 6月2日,负责起草“清理院前急救电话”通知的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服务处接受采访称,清理工作主要指向是那些擅自在电信部门申请的“很乱的号码资源”,但“北京是一个特例”。 北京市120急救中心一位负责人解释说,“一些地区120特殊号码服务混乱,求助者用手机拨打120,可能就会由电信服务商分配给当地其他的院前急救系统。但北京的急救服务呼叫是规范的。” 卫生部的官员同时表示,北京999暂不会取消,若需急救仍可拨打,“但北京市政府目前已成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正在着手整合999和120两个急救网络,相信很快会有结果。” 早在2003年11月的北京市卫生工作会议上,120和999的整合问题曾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提出。一位与会代表说,当时这成为会议讨论的焦点,但会议结束后,这个提法也烟消云散。 2004年3月25日,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出席成立仪式相关部门领导曾表示要整合北京市的院前医疗急救资源。 但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成立是否意味着120和999的整合呢? 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副处长邱大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只是整合政府办的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999是红十字会办的,卫生行政部门根本没有管辖权,更难说整合了。” 一个事实是,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就设在在北京市120急救中心楼上,与120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120急救中心一位负责人则坦言,即使遇到重大突发事故启动之后,120也没有权利直接指挥999,只能在市政府的授权下,才能与999协调急救车辆和现场救治工作。 6月4日,红十字会官员史解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红十字会是一个国际性救援组织,而且其职责就包括了普及卫生救护。近几年的全国人大会上,人大代表还多次提案,建议将北京999的试点在全国推广。因此,对于卫生部将120指定为全国惟一的院前急救特服号码,他表示不解。 “今年的全国卫生大会还明确指出,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筹资完善社会医疗服务网络,如果说999与120存在竞争的话,这种竞争应该是促进满足市民利益的良性竞争,我们认为国家应该鼓励这种竞争,而不是限制。”史解放说,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正试图通过与两部委的内部沟通来解决问题。 谁来监督急救中心 市政府是否应成立一个第三方部门来监管统一指挥平台的效率和资源运作,以防止垄断带来急救效率下滑的问题。 对于999和120的整合问题,北京市民的反应也十分激烈,清理消息一经披露,大量讨论就出现在一些网络的论坛上。很多网民反对合并,认为有竞争才有发展。但也有一些网民提出,急救资源整合是一种国际趋势,但如果北京要把120和999纳入一个平台,市政府是否应组织成立一个第三方部门来监管这个统一指挥平台的效率和资源运作,以防止垄断带来急救效率下滑的问题。 而在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宗浩教授看来,即便在现有120和999并存竞争的情况下,监督的问题同样不能忽略。 目前,120和999两家急救系统的院前救护和院内救治两项职能均未分离。在120急救中心,“监护观察病床”达到了100张,院后医疗人员也已达到了400多人,而999的院后系统已取得了二级医院的资质。 有业内人士披露,目前120和999两家院前救护都处于亏损状态,真正的盈利则来自院后病人住院及治疗费用。 “在120和999的院后医院,上百张床、几百号人都等着病号,院前的救护人员难免会首先考虑把病人拉回自家医院。” 作为急救权威专家的李宗浩直言不讳:“虽然现在有了GPS进行指挥和监控,但没有权威部门的监督,在经济杠杆原理面前,‘就近’这个急救第一原则将很难得到保证和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