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如何解决后遗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9日 11:04 《外滩画报》 | ||||||||||
同媒体系列报道:
下辖的13个乡镇,无一例外都拥有自己的工业园区 外滩记者 金立鹏 义乌报道 2003年7月,全国开始清理开发区,浙江金华义乌市佛堂镇长塘村的村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闲置已久的土地终于可以复耕了。许多村民三年来第一次在这片荒地上撒下了豆种,但当豆苗刚刚长出一些的时候,村干部便带着推土机压坏了所有的豆苗,并撒上黄沙。 从此之后,王再兴每天都会端把小凳子来到村口守护自己的这片菜地。 6月2日,王再兴指着眼前数十亩荒地告诉记者,这里曾经是村里最好的良田,但已经荒了整整3年了。 这一片生他养他50载的沃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眼下正在面临着一次艰难的抉择。 “还我生命根” 长塘村属于义乌市义南开发区,截止到2001年4月,该村所有的耕地几乎被征用一空。王英兴是长塘村村委会成员,但即使他也不知道,土地到底是如何被征用的。他与几百位普通村民一样,从村里得到了8000元的征地补偿后,便与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脱离了关系。 全国清理开发区的消息传开后,王英兴和长塘村185名村民一起在一份“强烈要求开荒还田”的声明书上按下了手印,“耕者无田耕,还我生命根”,声明书上这样写道。 长塘村耕地消失只不过是义乌近年来土地故事的一个缩影。 义乌市土地征用的历史始于1992年前后,当时义乌启动经济开发区建设,大批在外地的经商户也完成初期积累后开始回乡搞实业。土地价格只有几千元钱一亩,政府还动员经商户们买地。短短十数年间,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名气越来越大,上门采购的国内外商人蜂拥而至,各镇开始筹备工业园区,征地运动在全义乌铺开。 义乌迅速成为全国滥建开发区典型,小小的县级市下辖的13个乡镇,无一例外都拥有自己的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到了120平方公里。这14个工业园区中只有义乌经济开发区一个是经过省里批准的。按照“省级以上政府才有审批工业园区的权限”的有关政策规定,义乌市其他13个工业园区均应属于“黑户”! 义乌市辖地1102平方公里,其中平地面积为500多平方公里。该市一位官员介绍,由于各乡镇担心征地阻力较大,规划用地往往提前几年征好,征用面积也超出规划面积好几倍。据他估算,已征用的农地在300平方公里以上,全市所剩耕地估计只有几十平方公里。 13个工业园区重新规划 在2003年10月初,义乌市12个擅自设立的工业园区被浙江省叫停,各园区的管委会也被通知撤销。 2003年11月初,义乌市委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对义乌的13个工业园区重新规划。佛堂镇的义南园区、上溪镇的义西园区、义亭镇的义亭园区、城西镇的城西工业区,合为义西南产业带;其他几个园区合为义东北产业带。两大产业带的规划总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 。 义乌的城市发展规划也随之变化,成为以义乌主城区和义东北、义西南两个产业带的“一体两翼”布局。 义乌市国土资源局一位官员承认,不管是14个工业园区还是“一体两翼”布局,被征用的土地已经不可能退耕。 6月3日下午,义乌市北苑街道办事处建设科的吕庆福来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金大良的办公室汇报工作。 “金主任……”一出口,吕庆福马上改称“金镇长……”。 在北苑,主任这个词原本有两重含义,金大良原先还兼任着北苑工业开发园区管委会主任一职。开发区被撤销之后,金大良没有管委会主任可当了,这里的所有人都在刻意地回避着“主任”这个词。 据金大良介绍,北苑工业园区成立于1998年9月,园区总体规划10平方公里,到目前为止,园区内已经有105家企业正式建成投产,园区投入14亿元人民币,企业投入已经超过40亿元人民币。 开发区被撤销以后的善后工作占据了金大良工作的大部分。尤其是他原先的一些计划和设想,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金大良最为得意的计划有两个,分别是失地农民分红计划和企业研发中心计划,都与耕地有关。金大良一直认为失地农民的问题是可以很好地解决的。他认为失地农民除了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应该拿到合适的土地补偿费用外,还应该从征用土地的经济开发园区拿到分红。 而所谓的企业研发中心计划则是鼓励到工业园区落户的企业将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放在义乌,生产基地则放到内地相对落后的省份。如此一来,企业既能保证义乌这个销售市场,又能节省生产成本,还能带动内地经济发展。“开发园区一被撤销,我们就没有了实施这些计划的自主权了。”金大良说。他现在正准备把这些设想以街道的名义上报市政府,争取由市政府出面做这些工作。 “没有农村的城市”受挫 义乌市一些政府官员认为,靠小商品迅速崛起的义乌需要更多的土地,开发区被“一刀切”,将影响义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按照义乌市政府制定的《义乌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义乌现有的800个行政村,到2020年前要完成建设为291个社区(其中197个城市社区、94个农村社区)。按照这个设想,义乌将成为中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 义乌市城乡一体化办公室副主任王中南说:“以现在的发展速度,不出几年,义乌所有的地用上可能都不够,有些地方只是还没来得及开发。” 在王中南看来,农村社区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义乌本身就是一个耕地严重不足的地区,农民种粮收入微薄。如果把农民变为市民,让他们住上新居,给他们一定的技能培训,他们可以自己当老板,也可以到工厂打工,同时还可以把房子租出去,收入能够得到保证,还要种田干什么?” 据记者调查,义乌市区的很多“城中村”社区化改造之后,大批农民确实自己造起新房,房屋价值增了几倍甚至几十倍,很多农民把房屋租出去,租金最高一年可以达到几万元,的确是比种粮划算很多。 但农村变成社区,意味着原有耕地同时必须被征用。开发园区被明令撤销之后,而按照目前的规划,义乌每年只能争取到2000亩的用地指标,这并不够用。王中南表示,“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困难是“要不来土地指标”,他认为这也是义乌清除工业园区的一个后遗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