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苏州之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9日 11:01 《外滩画报》

同媒体系列报道:

开发区20年大转身

义乌:如何解决后遗症

夏日特卖 全场1折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开发区平衡发展才是根本

  外滩记者 茅文贤 苏州报道

  一位姓张的台湾笔记本电脑配件商决定把工厂迁到苏州。从2002年8月开始,他就在苏州各大开发区之间考察很久了,但是因为张先生的工厂投资金额不是太大,在苏州的几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拿不到他想要的优惠地价和优惠政策,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乡镇工业开发区。

  在这些小的开发区里,他甚至可以用3万元钱的低价买到一亩地,还可以为他的工厂争取到一大片绿化用地,而在省级国家级开发区,地价却要10多万元一亩。

  就在张先生还想争取更多优惠的时候,一场全国性的开发区清理整顿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原先我看中的那个开发区也被撤了。”

  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检察处的金靖告诉记者,苏州开发区问题不算很严重,但也一刀切了23个,占开发区总数的50%。而在江苏全省,撤销整合各类开发区园区总数已达到740个。

  隐秘圈地清查困难

  在苏州市国土资源局,记者看到2003年苏州的一份“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1996年-2002年,经批准苏州可占用土地26.58万亩,每年3.8万亩左右,实际用地2002年为11万多亩,2003年近20万亩,是省厅下达的用地计划的5倍左右。

  金靖告诉记者,1990年代中期,有一个关于协议出让土地的最低保护价,为8万元/亩,但是对开发区的情况没有明说。所以有些地方政府以二三万的价格出让土地,如果规模大的话,有的甚至是奉送。

  在市政府做的一项调研报告中表明,苏州新增量用地中约有70%的工业用地,由于受一些条件的制约,尚未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的形式来配置,而是经协议出让的形式提供给用地单位了。

  那么这么多土地又是如何通过层层审批的呢?

  某开发区员工向记者透露了个中内幕:由于大片土地的审批要经过省一级的规划部门,土地的买家和当地政府往往把一大块土地分割成好几个小块,一块块拿到市县一级政府去批,其实这些地都是连在一起的。这样,当地乡镇就通过暗度陈仓的方式,将一大块土地拿到手,从而绕开了省政府的审批。

  通过这些“圈地术”圈来的土地,清查起来也相当困难。即使清查出来,也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只要你肯来投资,就不愁没有土地。”这位开发区的员工告诉记者。

  四大原因影响复耕

  这次苏州撤了23个开发区,占总数的50%。然而实际存在的小开发区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有知情人士透露,几乎每个镇都在搞自己的开发区。打开吴江市的官方网站,在开发区一栏里就至少标出20个开发区,有的一个乡镇就有几个开发区。

  其实数量并不等于一切,开发区的牌子摘了,围墙倒了,班子撤了,但问题是否就得以解决?很多专家都担心,这次整改会不会只流于形式。

  “今年应该多开几家永和豆浆了。”金靖开玩笑地对记者说,他刚从吴江调研回来,“这几天,吴江农民们已经开始在复耕的土地上播种,多数种的是黄豆,光种子就有几万斤。”

  吴江某镇开发区撤了以后,共清退项目130个,涉及资金6000万元,面积5815亩。据镇里领导透露,复耕虽然已经进入议程,但却是举步维艰。

  一是开发区土地复耕成本大。有的开发区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如平整路面等,复耕时先要挖去填埋物,水系被破坏的还要恢复,费时费力。据统计,复耕一亩地需要1万元人民币。在没有“回报”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不愿出力。

  二是农民安置的费用谁来承担?如果一个项目政府也许可以承担,那么几十个、几百个,政府有这个实力吗?本来想招商引资,现在反而成了“赔本”买卖了。

  三是复耕土地使用权不明。开发区土地在已被当地政府收回,撤区之后,政府不去耕种,农民没有使用权,也不会冒着土地随时可能被“收回”的风险去投资耕种。

  四是一些地方政府还想借地生财。随着我国土地政策的严格落实,占用耕地搞建设已经越来越难;而闲置的荒地比较容易被批准变更用途。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故意让一些能够复耕的土地荒废,以期增强荒地的“变现能力”。

  “消失”和“再生”

  6月3日,记者来到苏州金鸡湖畔香樟枫林,眼见绿草披地,高楼鳞次栉比,要不是成百上千座工厂,真不敢相信这里是一个工业园区。

  这几天,在苏州国税局上班的顾建红忙坏了,一下班就往苏州工业园区跑,“新房在装修,没办法。”顾前年准备结婚买房,当时市中心和园区房价都在3000多元,最后,她在工业园区买了一套130多平方的期房。顾建红告诉记者,“园区的环境更好,而且教育、医疗等的配套设施都在不断完善中,相信过些时间,园区的社区并不会比市区落后。”

  开发区,某种程度上已经不是“招商引资”的代名词了。

  苏州市政府办公室的李康副处长表示,开发区是在中国地方设置的一个特殊地区,这种现象可以说是经济上的“一国两制”。但是现在情况变了。开发区发展到一定规模,人聚集得多了,自然引发周边商业的发展,一些房地产开发也开始进入。等居民慢慢入住,它就成为一个集商业、工业、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社区”。这个时候,“社区”里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要组成家庭,就要有民政部门;有了孩子,就要有幼儿园、学校;而菜场、医院、法院等自然也需要应运而生。

  2002年秋天,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把虎丘区与高新区合并,组建面积达258平方公里的苏州高新区。2003年初,高新区召开首次“两会”,组成新的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开创了虎丘区人民政府、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行政管理新模式。因为他们相信,以“政府”的形式出现会比“管委会”眼光放得更长远,视野也会更开阔。

  “而工业园区实行管委会和乡镇两级管理模式,”园区管委会宣传处应意春处长告诉记者,园区管委会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新加坡政府的经验,是准政府体制,主要负责工业园区的整体统一规划和新区的建设、管理;老区部分还是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作用,乡镇政府的编制和构架保持不变,继续实施其职能,但是服从管委会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据了解,目前开发区内的政策和区外政策已经没有多大区别,“而土地价格区内多数比区外更贵。”李康说,“进入WTO后,所有的政策更会趋同。”

  既然开发区已经没有什么优惠了,那么,它还有必要存在吗?

  “有。”李康回答得很坚定,“好的开发区已经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品牌的载体。”

  李康深信,当开发区的配套和服务足够成熟和优秀时,某某开发区这几个字就化作了一种品牌。而对大企业来说,好的开发区才能和自己的身价相匹配,这就使开发区仍会有存在的必要。“像现在一说到某某企业落户苏州工业园区,或者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第一个反应就是有实力、有档次。”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开发区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北京传递雅典奥运火炬
伊问题新决议获通过
美国前总统里根逝世
八国首脑会议8日召开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2004北京国际车展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