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警告中国经济粗放型增长模式开始回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7日 07:01 中国青年报 | ||||||||||
记者 刘世昕 本报北京6月6日电 “我们正在自觉不自觉地回到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老路上。”在最新一期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和北京科博会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发出了这样的警
资料显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对钢铁、水泥、电解铝3个行业早已亮起红灯,但这3个行业的投资增长仍像勒不住缰绳的奔马。 郑新立认为,“九五”计划到“十五”计划前半期,国家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耗一度下降。但去年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开始回头———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投资结构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相背离。投资增长最快的是高消耗、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产业,而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产业,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第三产业以及农业等,明显投入不足。 业界认为,投资增速过猛、规模偏大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它加剧了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紧张的矛盾,影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还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和增大了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 郑新立分析说,粗放型增长方式回潮的首要原因是,技术瓶颈卡住了资金投向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产业。数据显示,日本和韩国引进技术的投资和用于对引进技术、消化投资的比例是1∶5,而国内企业的比例是1∶0.07。就是说,韩国、日本花1块钱引进设备和技术,花5块钱消化创新,而我们是花1块钱引进,花7分钱对引进技术消化创新。 市场需求导向也是粗放型增长方式回潮的重要原因。比如一些新建钢铁企业9个月就能收回投资成本。此外,不良的政绩观、民营资本向重化工等领域倾斜,都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回潮提供了可能。今年前两个月,中央项目投资只增长了12.1%,而地方项目投资增长却高达64.9%,增幅同比提高24.7个百分点。 如何按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投资结构?郑新立提出,首先要建立产业、金融、土地等综合应用的调控体系;其次要设法把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财政资产置换出来,引导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