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政策的要点何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6日 14:32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缥缈 我们根本不需要很多数据,就可以发现一个事实,中国的种种经济现象,政府的政策,直接影响到市场的进入、企业的重组,甚至一个行业的兴亡。 由于地方经济实力近几年来有所增强,这使中国银行业每年吸纳的储蓄额均能稳步
但由于存在相当严重的“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到目前为止,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对地方经济的“反哺作用”,特别是对于落后地区的“反哺”,明显不够,地区差异明显,同时,中国绝大部分的贷款是流向战略型企业,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今年遇到的情况,就更为“典型”。主要是国际油价以及贵金属涨势强劲,由此形成 “资金洼地”,“资本注入不均衡”。全球500强,个个想到我们中国投资,我们的基本原材料、房地产、地方经济,包括人民币的汇率,均由此受到较大的冲击。 我们去年GDP总值,已上到10万亿级的这个量级,而今年的增长,最少也会达到8%,这又是8000多个亿,所以,尽管物价出现上涨,但是对“启动地方经济”、“解决可持续发展”,还不能过于乐观,更不能“把门关死”。 仔细解读近期党中央、国务院的经济决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我们现在必须关注到此次调控的“分寸”,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以央行及相关部委进行“行政指导”为主,地方政府则把关注点放在了就业、以及“可持续发展”上。总体分析,除了个别案例,宏观调控仍属“轻拿轻放”,调控手段仍属“高举高打”。 与此同时,各类宏观数据也发生了变动,情况有所缓和,那么,宏观调控,还没有进一步“扩大化”的可能。 我们的经济规模很大。但是,对于各个地区、各个部委,其金融资源的进入与退出,并不平衡,对此,地方与部委,“宏观平衡”手段并不很多。 由此,本轮宏观调控要点在于“调整”那些“只会挤牙膏”的项目,这样的项目,有一个,应该“调控”一个。银监会所列举的绝大多数进行严控的“形象工程”,无非都是一些想“挤”中央金融资源的“牙膏”,换回一点局部地区“牙膏皮”的项目,要把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到实处,以此防范与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类“金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