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GDP增长与宏观调控 > 正文
 
财政政策转向中性 地方建设投资面临“断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5日 14:46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刚 北京报道

  讨论三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淡出”最终有了眉目。

  5月27日,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上海出席全球扶贫大会时称,中国总体宏观经济表现良好,但要警惕通货膨胀的发生;今后,中国将采取中性的财政政策,有保有控,确保
E歌时代来临了!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一时间,这条简短的消息被国内与海外媒体争相传播。自1998年以来实施了七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虽然在助力中国走出通货紧缩阴影方面功不可没,同时亦早已暴露了种种弊端。金人庆的此番表态,无疑给本已式微的积极财政政策一个最好的台阶。

  财政政策早已不“积极”

  但是,财政部对此却出言谨慎。

  “中性财政政策是金部长在全球扶贫大会上提了这么一句,我们平时还没怎么听说,也不是特别了解,”财政部相关人士分析说,“现在来看,下一步怎么做还是个未知数。按照温总理的要求,这可能是一个趋势,但部里现在还没有具体措施。”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中性财政政策取代积极财政政策其实早有端倪。5月21日,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中国经济高峰论坛上透露:我们在采取把预算中已经确定的建设性支出往后推,我们可以看到1-4月份全国基本建设支出在我们预算管理范围内,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

  财政部这一做法使投资冲动较为强烈的地方政府明显受到了震动。

  河北省承德市就是其中之一。承德市财政局对今年一季度的收支分析显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要求相比,财力明显不足,建设性支出比重偏低(13.2%),预算执行中建设性支出欠账将长期存在;1-3月份,全市经常性支出完成预算的20.5%;建设性支出完成预算的8.9%。两者进度差达11.6个百分点,建设性支出滞后序时进度16.1个百分点。

  承德市财政局预算科副科长付延民表示,建设性支出欠账以前也出现过,地方一些在建项目肯定会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不过,建设性支出缺口较大的局面最近几年反倒使当地的民间投资逐渐火热,同时,由于招商引资环境的改善,外部资金也进来不少。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代表项目,长期建设国债是人们争议最多的对象。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从今年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减少可以看出,财政支出进度降低,而这恰与中性财政政策的要求吻合。

  2003年,长期建设国债占国债总发行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32.2%降至21%左右。

  对此,财政部财科所刘军民博士表示:“这一轮经济过热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地方政府过度的投资行为,中性财政政策减少长期建设国债,转贷给地方的部分也会缩减,可以对地方盲目投资形成抑制。”

  在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减少的同时,按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要求,今年国债资金的投向,也向农村、社会事业、西部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行了倾斜。

  两任财长的不同提法

  四年前,时任财政部部长的项怀诚被问及“扩张的财政政策”为何被易名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时,他回答说:“我觉得在中国,完全讲扩张老百姓一下子接受不了。用一个中性的、中国人特别熟悉的词,老百姓更容易接受。因为扩张要扩大赤字,扩张要增加国债。中国人从民族心理上对于赤字扩大,态度都有点害怕,对于债务增加得太快也有点担心,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好心。”

  如今,在中国经济局部过热几成共识的情况下,财政部部长金人庆首度提出了“中性财政政策”的概念。“中性财政政策这个词应该是一个比较新的提法,这应该与均衡性财政政策的涵义相近”。

  此前,曾有专家提出,财政政策应进行调整,由“扩张性”转为“适度从紧”,并逐步归于平衡。

  刘军民博士分析认为,这种建议没被采纳,是与金人庆部长的判断有关,即“中国不但存在局部地区行业投资过大、经济过热的问题,也存在着农业、能源交通、高科技产业、消费服务业等投资不足的现象”。

  对于中性财政政策的应有之义,刘军民根据金人庆的表述分析说:“首先就是要‘有保有控’,也就是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主要是指国债投资和财政支出。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过热的基本是第二产业的过热,但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还是偏冷的,所以,财政支出的重点,就应该转向和支持这些行业。所谓‘有控’,应该是基建方面的投资,以及一些大型工业工程项目、城市建设项目,需要缩减下来。”

  金人庆提出“中性财政政策”的时机,也让人浮想联翩,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财政政策侧重于结构性调整,这表明中央将加大财政政策在此轮宏观调控中的力度。

  不过,中性财政政策的真正实施显然还面临着意想不到的困难。有专家分析认为,财政部的审慎态度不无道理,如果国债资金在建项目后续资金不到位,将意味着数千亿元的损失。为此,他们建议通过严格审批新建项目手续的方式,解决好增量的问题。同时,地方政府依然不愿直面“断奶”,他们依然期盼着中央财政拨付的建设资金。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财政政策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泛珠三角区域整合9+2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美国中情局局长辞职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AC米兰中国行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