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美首场听证会:中方设置议题美方认真考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4日 08:11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 程凯 美国当地时间6月3日,中美之间的新一轮博弈开始上演,美国商务部将就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召开首场听证会。与一年以来中美间的多次对话不同,这一次对话的议题实际上为中方所设置。
一年以来,无论中美贸易逆差问题,还是人民币汇率问题,中方都保持了防守的姿态。而现在美国人自己开启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听政会,则完全是中方不断进攻的结果。 中国此次派出4名代表,包括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的两位官员、一名驻美使馆主管商务的外交官,以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一名副会长。他们将在美国表达中方的声音。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要被美国承认,可以算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一次新长征,过程的曲折可以预料。但是,由于中国在外交上的不懈努力,我们第一次掌握了主动权,把议题抛向了美方。 中方的战略是从外围开始进攻,新西兰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了,新加坡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了,欧盟6月底也将提交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初评结果”。近期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正在南美国家访问,争取市场经济地位被承认应该是其行程目标之一。 今年5月,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被重新提出,“希望尽早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当世界都开始为这个议题而设置时间表时,理所当然,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美国被迫开始重新考虑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进程问题。 中国是否完全符合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更客观的办法是用技术标准衡量。不过客观的讲,中国迈向市场经济的道路并没有最终完成,甚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商务部评价市场经济主要有六大标准:货币的可兑换程度;劳资双方工资谈判的自由程度;设立合资或外资企业的自由程度;政府对生产方式的所有和控制程度;政府对资源分配、企业的产出和价格决策的控制程度;以及美商务部认为合适的其他判断因素。 平心而论,这些标准或重或轻,都会碰到中国的软肋。但是美国考虑是否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所依据的却不是这些表面上的标准,而是潜在的规则。 潜在的规则就是是否有经济上的好处,而好处有多大就要看中美双方博弈的结果了。谁都知道更加开放的自由贸易会给彼此带来好处,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坐下来好好谈,可能得到的利益就被浪费了。 美国人心里应该清楚,最近自己频频针对中国产品展开反倾销,最终能够成立的原因都是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结果。但是恰恰是那些彩电、家具等产品,中国企业都是在缺乏政府扶持下打进美国市场的,拒绝了这样的商品并不是要求公平贸易的结果,而是不公平贸易的表现,损失的不仅是中国企业,还有美国消费者。 同时,美国人心里也很着急,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并没有完全对它敞开大门,这也许才是美国人愿意坐下来和中国谈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根本原因。美国商人们一定很期待这次对话的开启,因为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有了更加方便进入中国市场的谈判筹码。 中国产品要进美国市场,美国企业要进中国市场,这就是中美双方能坐到一起的原因,好在现在一切都开始了,无论是争吵也好,讨价还价也好,有利可图就有个商量,有个商量就有利可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