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发表文章贯彻宏观调控措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2日 15:55 中国新闻网 | |||||||||
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措施 努力探索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监管银行业风险 针对去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宏观
一、正确理解实施宏观调控与实现银行稳健经营的关系 良好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被公认为是实施有效银行监管和保证银行体系健康稳定的先决条件。一旦失去宏观经济的稳定,出现任何形式的大起大落,都必将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给现代市场经济的命脉--银行业带来沉重的打击,产生新一轮的不良资产。尤其值得警醒的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还欠发达,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的支持来拉动的经济模式,宏观调控一旦失衡对银行业的破坏性必将表现得更为直接和强烈,银行业将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日本经济十多年的长期低迷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证。 因此,实施审慎的银行监管,确保银行安全稳健地办理授信,审慎高效地发放和管理好每一笔贷款,特别是较大额度的贷款,成为实现宏观稳定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维护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的有力工具和重要手段之一。这也是中央为什么把控制信贷投放作为当前实施宏观调控的两个重要闸门之一的关键之所在。 就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重头银行业本身而言,银行贷款和金融市场运行本身蕴涵着一种放大经济周期波动的内在机制,单个的金融机构往往是一味追求短期的利润最大化,容易过度盲目地扩张信贷,这必然会推动投资的更快增长和生产性需求的过快增大,从而导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加大,形成一定时期经济的不切实际的放大效益,甚至成为一种泡沫式的繁荣。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期的经营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就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就必须在微观上做到审慎经营,理性地选择和控制风险,就必须高效、合理地分配有限的金融资源,尤其是在经济开始出现过热苗头时,能够通过主动“作为”自觉减少而非追逐或助长可能到来经济泡沫。 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始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两个层面。二者的任何一方出现大的缺陷,都将最终损害两者的共同利益。银行从业人员以及现代市场经济的各主要参与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和处理好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稳定,加快地区发展与保持整个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增强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自觉地维护中央关于宏观调控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正确理解、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 二、自觉实现信贷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结合 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是一个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当前,进一步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停止对产业政策明确淘汰产品的信贷支持,控制对采用落后工艺、技术装备项目的贷款,坚决控制对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行业的任何形式的授信,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共同需要和最紧迫的任务。与此同时,也应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和企业以及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给予持续、必要的信贷支持。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应当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力争做到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避免采取那种只图省事不负责任的简单化的做法,草率地做出对某个行业或某类客户“贷与不贷”或者“停止放款”等“一刀切”和“切一刀”的错误决策。 从以往成功的实践和今后的长远来看,银行的信贷政策只有积极主动地与国家产业政策相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宏观层面上可能带来的信贷风险。当然,国家的产业政策只有充分及时地揭示和反映了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才能对银行的信贷政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现实的指导性。因为,这已成为被银行业以往的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一条成功的经验,只要是信贷政策背离了国家产业政策,或者是没有国家产业政策指导所投资的项目,往往都有可能不得不中止项目建设,或停止业务经营,企业投入的资金和银行发放的贷款也最终难以收回。 当前,要建立运转良好高效的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机制,还需要相关各方做出艰苦的努力。首先,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切实把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加强对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科学研究和论证,不断提高产业政策和规划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国家将主要通过规划和政策指导、详尽信息的披露和发布以及规范市场准入,来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抑制无序竞争和盲目重复建设。工作中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其次,要通过推动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在大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下,充分尊重投资主体的决策权和知情权,尽可能地为他们的创造力留出空间,激励其依法创新,依法办事业,依法办成事业。要增强投资决策者的责任,建立有效的风险承担约束机制。第三,银行在制定信贷政策时,需要充分地研究和分析预测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相关的产业、行业信息,从整体上和方向上减少信贷投放的风险。做到这一点后,银行独立审贷、放贷和对授信变动的决策权应予以充分的尊重,依法得到充分的保护。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披露十分重要,各宏观调控政策部门和产业主管机构更多更好地收集、分析和披露相关的产业和行业运行状况的综合参考数据,为企业和银行进行合理决策将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流和信息甄选基础。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企业和银行的科学决策水平和主动应变能力,不断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权威性,最终从体制和机制上找到有效的治本之策。 三、积极培育和建立良好的银行信贷文化 良好的银行信贷文化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银行贷款质量的好坏,除了受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关键取决于该银行是否建立了良好的信贷管理文化和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的体制机制;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信贷管理的组织架构、流程和分析手段,如实行扁平化管理;是否是在充分重视分支机构一线信贷人员经验的基础上,强调信贷的垂直领导;是否在监管当局贷款质量五级分类这一贷款管理的最低要求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善的贷款质量分类制度;从贷款审查发放,到贷中的跟踪,最后到贷款的收回,乃至对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处理,参与其中的所有人员是否能够诚信地做到勤勉尽责;主要体现在广大信贷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是否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对授信客户的高管层的素质及相关情况、对授信客户的产品和生产能力以及生产过程、对授信客户的客户群状况以及对授信客户所属的行业等相关情况进行认真负责任的调查,与此同时密切关注包括通货膨胀、购买力、汇率、利率、货币供应量、税收、政府支出、价格控制等宏观经济变化状况,综合分析授信客户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其还款能力,并将其作为决定是否授信的关键依据;体现在商业银行是否建立了健康的信贷文化和良好的信贷理念,是否真正树立了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授信的关键,是信贷员必须对授信的风险有所预期的合理风险预期理念。 良好的银行信贷文化体现在商业银行必须迅速改变以往仅对授信形式和要件进行关注和静态的授信理念,转变为对借款人的融资需求和借款用途及风险的了解、分析,主动设计与借款人需求相适应的信贷产品,并通过了解借款人的业务,识别贷款期间的潜在风险,对借款人的经营、管理、财务、行业和环境等状况进行尽职的分析。形成在有效预期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主动的持续性的开展业务,而不是目前普遍存在着的商业银行决定是否授信的关键只看有无抵押品--即第二还款来源,而忽略第一还款来源,即忽略对借款人真实还款能力和风险这个最重要因素的考查。 四、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银行风险监管的新机制 银监会成立以来,注重树立新的监管理念,积极主动并有针对性地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风险监管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努力推动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在充分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分类和拨备,强化银行资本充足率约束机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银行授信活动中信用风险的主要内容和新的特点,近期适时采取了三项有力措施,为商业银行提供信贷管理指导。 第一,制定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准则。针对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一些不太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做法,银监会正在着手制定《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尽职准则》,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各环节提出明确的尽职要求,引导商业银行对授信各环节尽职情况进行调查和监督,以促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人员及管理人员在授信管理的全过程中都做到勤勉尽责,适时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健康的信贷文化和科学的操作规范,并尽力为这种新的文化、理念和做法的逐步建立完善提供具体的监管标准。 第二,对风险集中度进行监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一授信客户将逐步被集团客户取代。为引导商业银行加强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注意控制贷款集中度风险和关联交易,针对少数企业集团及其关联企业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套取多家银行信贷资金的问题,银监会近期将发布《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集中度和关联企业授信监测办法》,对商业银行大额客户授信进行综合汇总和排队分析,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性、关联企业的多寡与复杂性、现金流量的脆弱性、核心主业的偏离度以及财务杠杆率的高低识别大额客户的风险集中度,加强对治理结构复杂、核心主业不突出及主业现金流波动性较大客户的银行授信的监测和风险提示,并建立相应的指导制度,帮助商业银行有效防范因信息不对称而对集团客户及其关联企业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和风险过度集中所可能带来的风险问题。 第三,认真实施重大违约情况登记报告和相应的风险提示制度,防范多头骗贷风险,努力维护市场诚信。为提高商业银行对恶意违约风险的整体防范能力,银监会将建立重大违约情况登记报告和风险提示制度。银监会将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指导,要求商业银行首先建立本行系统内客户违约情况登记制度,自下而上逐级收集、汇总行内客户违约信息,并将相关信息定期上报监管机构。在此基础上,监管机构将建立重大违约情况风险提示制度和各类违约客户情况统计制度,按照“抓住重点、三级统计”的原则,银监会、银监局、银监分局分别负责统计辖区内商业银行各类重大违约情况,建立重大违约信息档案,对违约客户数量和违约成因进行分析,促进商业银行管理和共享相关信息,协调商业银行在竞争中讲团结,讲协调,采取必要的措施,共同防范,以有效控制交叉违约的风险。现有的征信体系应充分考虑为监管服务这一需要,如包括大额风险敞口、关联贷款、贷款的行业分布、反映企业资信水平的行业标准值。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强配合,充分发挥征信体系的作用。 五、利用和培育好各类专业化的市场中介服务机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社会分工将日趋细化,而银行业要在复杂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能够赢得主动,离不开完善、高效和真实的支持系统,当前,尤为亟待解决的信息支持系统,而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市场,企图靠一家或几家商业银行完全依靠自身的努力,去收集和分析其贷款决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从客观上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就成本而言也是十分不经济的。因此,社会各界都应为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培育和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主动培育一批有相当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的信用评级机构,资产和项目评估机构,房地产和专业化工程项目的咨询机构,以及会计师、律师等专业中介机构,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充分利用这些专业机构在市场信息挖掘和市场约束机制建设中的独立性和专业化优势,提高银行自身在信贷分析和信贷管理中的风险分析和控制能力。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抓紧建设和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改进现有观念和做法,提供有效信息服务,不断规范市场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同时充分培养行业信息分析,使他们尽快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运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次的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进行到一个关键时期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针对我们今后所面临的新的情况和新的现实和新的问题,我们一定不能简单地沿用过去老办法,求得一时一事地暂时解决问题。而应该认真地分析新情况,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把这次调控作为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动力和推动,作为完善信贷管理,加强银行内控机制建设的有益探索,作为提高银行稳健经营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以此探索更加有效、更具预见性的宏观和微观调控管理机制。 (稿件来源:银监会网站,作者:张元、李伏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