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是最后一个“政策市”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1日 14:56 南风窗 | |||||||||
本刊记者 郑作时 发自上海 这是一个现金为王的时刻 “宏观调控时期谁的生意最好?你想也想不到,生意最好的是现金充足的典当行。”一家浙江民企旗下的基金操盘手这样对记者说。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碰上了一个大问题,银行停贷。正常的经济秩序完全被打乱了:很多项目都断了资金来源。可是项目都已经进行了一半,设备也都订进来了。如果是国企的机制,那么没有贷款这些项目说停也就停下了。但现在的情形不同了,在我们浙江,这些项目中的大部分都是民企在投资,他们决不会因为银行停贷而下马。因为无论是设备还是土地都是真金白银从股东手里拿出来的钱,所以大家都在熬,用资产来换现金,到银行拿不到钱就到典当行,利率已经不再是企业考虑的问题了。关键是要保项目。” “无论是土地还是股票,只要是可以拿来换钱的东西,都是企业质押的对象。这是一个典型的现金为王的时代。” 这个操盘手的话在几个分行和支行级银行行长那里得到了证实。这些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银行行长们表示,即使在五一长假银行恢复放贷之后,银根依然是高度抽紧。以权力上收、程序复杂化等门槛提高为表现,企业贷款被压缩到十分困难的程度。“五一长假中的停贷结束以后表面上看我们有一些贷款,但其中的一大部分都是4月28日之前批准的,甚至那还不是全部,有很多贷款是不得不执行。有相当多的贷款发放是因为企业不愿意还贷,银行已经批准了他们的新贷款,但其中很多也不能执行,有些企业有老贷款的就不还了。为了降低不良率,银行不得不发放新贷款来冲抵他们已经到期的老贷款。”一名信贷业人士说。 企业这样的思路显然也影响了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想法。虽然执掌着当下国内各种各样的基金实权的经理们大多经历过1993年宏观调控时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从1500点飞流直下跌到325点的市场惨状,但似乎没有多少人认为历史会再次重演。5月25日,上海一名大资金的操作经理扬着手上的报纸用很轻快的口吻对记者说:“你看我说对了吧,政府已经开始为宏观调控结束作宣传上的准备了。”他手上的报纸引用一位中央领导人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的讲话说,“宏观调控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很多中国人心目中,这样的说法通常意味着政府将会结束一个阶段的政策。 证券:最后一个政策市? 在记者5月中旬对证券市场的调查中,几乎没有多少人怀疑已经陷入宏观调控泥潭的中国证券市场会重拾升势,差异所在只是从4月上旬的跌势会维持多久而已。态度的一致使人不得不想起2004年初股民们对本年度中国股市将进入一个长牛状态的一致认同。 5月18日,在大鹏证券上海管理总部的一个交易室里,一名自称叫田玉民的股民告诉记者:“我在年初买进的股票,到现在原来的盈利都已经跌回去了。不过我认为宏观调控倒并不错,中国的能源少,现在的工业项目都是高能耗产品,上也上得太快。会提高所有产业的能源门槛,国家适当踩一下刹车是必要的。不过这次宏观调控是在经济刚刚热起来的时候踩的刹车,所以我认为政府不会长踩下去。就好比倒啤酒倒得快了,泡沫就起来了。这时候要停一停,等泡沫下一下再倒,但你总不会因为有泡沫把手里的啤酒都扔了吧。现在政府在泡沫刚起来的时候就停一停,那么停的时间也就不需要太长了。”他的看法是,虽然上证综指从4月7日见到局部高点以来已经跌了200多点,但2004的牛市格局并没有改变,所以他手里的股票也不准备抛掉,至于亏损割肉那更是想也没想过。 这种态度甚至也蔓延到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范围。在政府公布对铁本案的处理结果次日,上海的中法合资申万巴黎基金公司就认为这一轮从4月初开始的下跌是牛市中的一次调整,市场将会不难在宏观调控后再次出现高点。因此这个公司旗下刚刚于4月份完成的基金将不受政策影响地进场。而几个老基金也纷纷表示,证券市场在宏观调控产生下的本轮下跌并不会对其持仓产生很大影响,相反这次下跌对新进场资金而言还是进货的好机会。而到了5月中下旬,随着行情的走稳,基金经理们则更感到信心十足。虽然机构投资者们认为市场可能还会有一轮下跌,宏观调控的声音已经被平稳协调发展所取代,政策的出台已经完成了一个周期。 “如果此次证券市场的反应如同大家所料,”一个私募基金的经理说,“那可以认为中国的证券市场已经开始走出政策市的概念,政府对股价的影响已经大大减少,股民对中国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看法。虽然这次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指数下降不少,但并没有出现多少恐慌性抛盘。而且政府后期看来对宏观调控也在反思,如果处理得当,本次宏观调控是最后一次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市。” “从股指的技术形态看,宏观调控所带来的调整尽管还没有结束,但基本上我们都认同它没有改变2004年市场的牛市形态。而这种认定的指向,就是股市还可能有新高出现。” 期货:正式进场 在本轮宏观调控可观察的市场迹象中,原来资本市场中寂寂无名的小辈期货业无疑领了一把风骚。4月28日,高强度的宏观调控开始时,多个期货品种处于跌停状态,而到5月20日,宏观调控初见成效的消息见诸报端之时,作为直接受影响的上海金属交易所铜交易当日又来了个涨停。颇有当年受政策影响最大时的股票市场的风采。而无巧无不巧的是,似乎就作为期货行情及时传递了中央政府的政策信息的奖励,政府5月份宣布将加速棉花和石油两个期货品种进入市场的步伐。而更让国人觉得长脸的是一直跟随着国际市场价格亦步亦趋的国内有色金属价格在本轮宏观调控中开始在国际市场上起一定的主导作用,一直作为世界有色金属价格集散地的伦敦金属交易所有色金属价格开始随着沪交所的价格走了。 “随着中国在有色金属的加工和消费能力上的增加,对全球交易的影响力当然也会增加。”浙江南华期货嘉兴营业部总经理吕东说,这个老资格期货业人士所在的经纪公司构成了近来引人注目的期货业浙江系力量中的重要一支。“无论是有色金属还是石油,中国越来越大的需求量都足以使世界为之变动。而本次宏观调控带来的中国需求变化是如此激烈,所以短期内‘伦敦看上海’也不足为奇。就全球而言,中国在有色金属领域的加工业中,是处于接受产业转移的状态下,国家已经取消了铝的出口退税,相继的措施还将陆续出台。其实质就在于中国对资源的需求还在增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至少有色金属在期货市场上并没有出现反转。在前一波长期上涨中,市场对有色金属的看法比较统一,认为那是一波由经济上升所带来的价格上涨。真正做实质性空头的,以厂家的套期保值盘为多,投机性空头都是走得很快。宏观调控的出现与市场的调整比较合拍,但幅度无疑大得多。而因为对市场形态的认识与上升期大不一致,所以现在多头以保仓为主,不太愿意认亏出局。” 吕的认识在记者的调查中得到了部分的印证,在以多头为主的江浙期货散户中,对宏观调控的比较典型的态度是把它认定为“市场外的市场力量”,在散户们中的图形派看来,这样的力量会给市场带来意外的走势,不过完成的却是市场本身所需的调整。“宏观调控一开始我认了亏,”一名散户对记者说,“但是我的多头思维没有改变,政府的宏观调控并不能改变整个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现在更多地是与全球形势相连,政府虽然还是有很大的控制力,但已经不是一个全能的角色了。所以我在多头平仓之后还是每天看盘,为的是不要失去在更低价位补回多头仓位的机会。按现在的经济形势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会很快到位,而像有色金属这样的大宗原材料价格还有上涨的空间。” “依我说,”这名散户笑着说。“无论是股票、期货还是债市,虽然宏观调控像暴风骤雨一样。但从长期看,做多在中国,或者你们媒体爱说的‘做多中国’,还是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