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国内市场油价为什么一路走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1日 10:44 经济日报 | ||||||||||
目前国内油价大幅度上涨,有国内石油定价机制和生产、进出口垄断的原因,有美元贬值的原因,有投机商兴风作浪的原因,有企业没有参与期货交易、无法锁定价格而只能被动接受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仍是由整个世界石油市场持续出现的求大于供关系所造成的。 今年2月初,本报一报道在预测国内油价时说,“从2000年以来每当我国石油进口增多时,国际油价也同时走高的情况看,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和成为世界第二大石
根本原因 求大于供 如报道所言,自3月以来国际油价一路上涨,5月中已突破每桶40美元大关,创21年来最高。按目前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的定价机制,即顺价销售机制,在3月国际油价走高时,4月份国内油价已调高一次。随着国际油价继续走高,国内油价近期将有再次调高的可能。 4月份国内油价调高时,消费者接受了这个现实。但一些专家、学者谴责声却此起彼落,矛头直指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化国际等4家有进口原油权利的企业。说其不会买油,买涨不买落。有的说,国内三大石油企业缴纳的资源税每吨只有8到24元,给了这么大的优惠,等到国际油价波动剧烈政府要你履行义务时,你却以自己是海外上市公司为由来推脱…… 事实上,目前国内油价大幅度上涨,有国内石油定价机制和生产、进出口垄断原因,有美元贬值原因,有投机商兴风作浪的原因,有我们企业没有参与期货交易、无法锁定价格而只能被动接受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仍是由整个世界石油市场持续出现的求大于供关系造成的,与企业会不会买油没有必然联系。 高价危机 早有预言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世界油价逐年下降,到1999年1月最终跌到了每桶10美元以下。世界油价长期走低,也像一次“洗牌”,在导致石油投资回报逐年降低的同时,也导致了国际投资从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大量撤离。如1999年11月销售额位居世界第一的埃克森公司与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美孚公司合并为埃克森美孚公司,2000年4月位居世界第三的英国BP公司与阿莫科公司合并为新的BP集团。经过兼并重组,原先主导世界石油市场的7大石油公司由此变成了4大集团。 在油价一路走低的情况下,这一时期的世界石油勘探也没有出现过任何称得上是重大油田的发现。今年排行世界石油公司第三位的壳牌公司3次调减其控制的油气产量,3次累计调减控制储量共44.5亿桶。石油采一桶少一桶的特点,决定了在国际石油市场新增产能停止不前的同时,原有石油产能却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减。 有专家在1999年2月就预言,到2000年油价将回升到每桶30美元(当年世界生产石油量实际约33亿吨,每天供应量约为6330万桶)。进入2000年,世界油价涨到了30美元,当年9月达到34.9美元;天然气价格也成倍上涨,在导致美国长达100多个月“新经济”快速增长期结束的同时,也导致了美国加州长达3年电力供应危机的开始。 自那以后,世界石油价格的一路走高也同样与供不应求有关。以2003年为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我国实际消费的石油量为2.52亿吨,约等于当年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7.4%。按此计算,2003年世界石油产量刚好为34.05亿吨,日均供应量为6521万桶,而现在的日均需求量大约为7450万桶,缺口分别在600万到900万桶之间。 还要指出,目前一些报道和专家说国际石油供求关系不紧张,并认为造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投机所致。形成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把目前世界石油年产量误认为是40亿吨,比实际产量多了近6亿吨而造成的。 参与期货 避免风险 世界石油在2000年后没有出现产能迅速增加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从开发到形成产能至少需要4到5年。因此,专家预计,2000年以来出现的世界石油整体供不应求的情况还将延续相当长时间。有国际权威石油机构指出,由于现有油田设备陈旧,新油田产能还在开发中,欧佩克组织成员国即使有增产愿望,其现有的产能最多也只能增产50万桶。 此外,企业是个赚钱的经济实体,即使是由政府赋予进口石油权的企业也如此。当然,对目前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的我国来说,我国石油企业应尽可能快地通过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学会做期货,因为,这对降低石油采购成本,提高竞争力有好处。但参与期货,避免风险,事实上也不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期货作为投资的一种形式,也像股票一样,谁也不能保证只赢不赔,也需要企业以赢补赔。至于像有人说的因为政府在资源税上优惠了,就要履行低价销售油品的义务,这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也是说不通的。 当然,为了让所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能公平竞争,对目前政府在资源税上给予企业优惠的问题,也亟需政府按照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来解决。事实上,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既有利于目前仍享有优惠政策的企业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也有利于全社会对石油资源的更有效利用。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在国内外市场接轨情况下,进口石油逐年增多,国内市场油价高企的问题,除了需要继续稳步推进石油价格定价机制外,当务之急要抓两条:一是按照深化改革和入世要求,放开石油进口和销售经营权,让更多的企业特别是民营资本和外资共同参与石油的进口与销售;二是提高全民节油意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要各司其责,各尽所能,尽可能地提高石油的利用效率,减少进口。 文/本报记者 谢然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