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治理污染严重反弹 600亿资金是否付诸东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31日 08:08 北京晨报 | ||||||||||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中华环保世纪行”日前组织新华社记者,对淮河流域水污染及防治状况进行了历时一个多月的深入调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淮河污染严重反弹。一些专家、群众提出质疑:淮河污染治理耗时10年,国家、地方和众多企业投入600多亿元巨资,是否付诸东流? 前些年安徽蚌埠市“守着淮河喝矿泉水”曾是大新闻,现在,从桐柏县招待所到洪
3月31日,记者到“莲花味精”的一个排污现场看到,酱油状发酵废水汹涌而出,直入河流,泡沫四溅,酸臭味逼人。同样,蚌埠八一化工厂、印染厂等墨汁状污水从未间断向淮河排放。 在沿淮全线采访中,河南信阳地区是唯一提出“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口号的地市。记者在与信阳有关领导深入交流时发现,其实“金山银山”对他们的诱惑更大。面对各地经济高速发展,包括环保局的干部也希望看到信阳城“烟囱林立、机器轰鸣”的繁荣景象;在漯河,“保护骨干企业”的意识深入到老百姓中,记者在小巷中任意采访市民,他们都愿意为双汇集团排放污水辩解几句;蚌埠市已到无水可喝的地步,但高耗水、高排放的丰原集团,还是全市“重点发展”企业。记者采访了数十个县市和乡镇,主要领导几乎都在为“骨干企业”奔走。“环保”喊得最响,摆在最后。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因为水污染,短短的十几年,让这句民谣成为历史。周口淮河监测站站长王余呼吁:“10年了,淮河还在哭泣!我们不能坐视污染给淮河两岸的人民带来哭泣,让淮河人的子孙继续哭泣!” “新华视点”记者 偶正涛 蔡玉高 曹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