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GDP增长与宏观调控 > 正文
 
“防热”与“升温”并举 宏观调控政策显成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30日 16:50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 “防热”与“升温”并举--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引领中国经济平稳前行

  新华社记者徐京跃、黄全权

  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引起广泛关注:在对一些过度投资的行业及增
E歌时代来临了!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上网实用手册
长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采取近乎严厉的“控制”措施的同时,农业和粮食生产等一些领域则被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种种迹象表明,“防热”与“升温”是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两个“关键词”。

  是结构性调控,而非全面紧缩

  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从高位持续回落,正朝着宏观调控期望的方向发展。当“严厉控制措施会造成经济大起大落”的担心逐渐消散时,人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当前宏观调控的两个“重点”:既要“防热”,控制部分行业投资过快增长;又要“升温”,加大对农业、交通、能源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农业和粮食生产正成为宏观调控的最大受益者。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对农民购置良种和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农业税的减免等等,都是依靠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投入大量资金来实现的。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中央和地方财政下拨给全国12个粮食主产省(区)的粮食直接补贴资金高达80亿元。“格外的关照”几乎无处不在。细心的人会发现,在粮价明显上升的时候,国家没有用行政手段控制粮价,而是采用种粮补贴等手段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通过控制化肥等农资价格保护农民利益。

  “这次宏观调控的特点是双向使劲、抑扬有致、冷热兼治。”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对这次中央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绝不能简单理解为控制和紧缩政策。中国经济没有出现全面过热的局面,故没有必要、也不应当采取全面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宏观调控主要是结构性的调控,这本身就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

  “这正是当前宏观调控政策与以往的最大不同。”一位经济学家这样分析。

  经济运行“冷热不均”,第一产业投资只增长0.4%

  “防热”与“升温”并举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来源于当前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以及中央确保经济平稳协调较快运行的良苦用心。种种迹象表明,在局部行业过“热”的同时,农村经济仍然偏“冷”。

  今年第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制造业投资增长75.8%,其中钢铁、水泥行业投资分别增长107.2%和101.4%,电解铝的投资也达到39.3%,第三产业(包括房地产)投资增长37.7%,而第一产业投资仅增长0.4%。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

  农业部等权威部门已多次发出警告:农业投入仍然严重不足,继续增加农业投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仍是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关专家指出,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如此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农业投资却增长缓慢。不是农民、农业和农村不需要投资,而是他们很难得到信贷支持。这就涉及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推进结构调整,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又需要政府的科学调控。

  显然,在中国经济运行已进入到新一轮周期上升阶段中,能否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结构性失衡等问题,中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就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过度投资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针对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中央又及时作出了部署,显示了远见卓识和深远用意。

  --4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时提出,调控的重点是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缓解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矛盾、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等薄弱环节。

  --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时指出,在充分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特别是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快。

  --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中央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时指出,必须全面地、准确地、积极地理解和贯彻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既要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盲目发展,又要切实加强和支持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农业、交通、能源等薄弱环节迎来一系列“重大利好”

  事实上,对农业、交通、能源等薄弱环节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成为2004年中国经济运行的主旋律。

  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专门会议,明确提出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果断的措施,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为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仅仅最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一系列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信号从国家权威部门频频发出:

  --3月29日,国家宣布加强粮食、化肥的铁路运价监管。对具备化肥经营资格的企业运输的农用化肥,一律执行现行运价优惠政策;

  --4月15日,国家宣布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中籼稻最低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72元,粳稻最低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75元。此前,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确定为每公斤1.40元;

  --4月2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我国几十年来农民用电价格一直高于城市居民的历史结束,全国农民电费负担每年减轻约420亿元;

  --4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求采取更加直接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加强农资价格监管,降低其价格水平。化肥生产用电一律实行优惠价格,对化肥出厂价格实行上限控制;

  --5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对化肥生产用电价格继续实行优惠政策,以扶持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平抑农资价格。

  一系列“重大利好”的效应已经显现:今年一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创下了8年来同期农民收入最高实际增幅。同时,全国农民税费负担下降幅度达到36.3%。全国春播粮食面积出现“恢复性增长”,夏粮可望实现“增产”。“这主要是因为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结果。”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说。

  基于这种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效益持续上升。权威部门认为,随着中央各项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今年实现预期经济增长目标完全有把握,我国经济一定能实现平稳协调较快发展。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基地在沙特发动袭击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郑洁闯入2004法网16强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