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投资过热挑战储蓄利息税 调整已成必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5日 09:34 中国经济时报 | ||||||||||
刘光明 4月下旬以来,由于投资过热引发的通胀压力未见缓解,宏观调控明显升温,央行提高利率已箭在弦上,一旦物价涨幅突破底线,加息就在所难免。利息税政策由此也将面临调整压力。目前有建议,为配合利率手段运用,可考虑暂停征收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为利率调整扩大选择空间。
加息或为降温投资过热一张牌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央行频频出招为投资过热降温:从公开市场操作、过热行业强制浮息、8个月内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直至“窗口指导”、贷款权上收,货币政策与行政手段并用。然而这一连串动作都被市场的非理性所化解,央行只剩下最后一张王牌——加息。 时入初夏,利率调整再次成为关注焦点。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认为,目前情势下,只有提高利率,通过直接加大资金成本,强制降低资本的投资收益率,才能有效遏制投资的快速增长。 然而,加息是一柄双刃剑,挥之不当,也会伤及自身。在4月中旬央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办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高级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对诸种加息方案作了如是评析:如果仅提高存款利率,则会将资金导向银行,从而与扩大消费的目标相矛盾;如果同时调整存贷利率,缩小利差,则将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安全;如果存款利率不动,仅提高贷款利率,那么在不缩减基础货币投放的情况下,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就会扩大,而研究表明,存贷利差每扩大1个百分点,贷款规模将扩大3个百分点。这样,加息不仅不能遏制投资增长,反而会刺激银行增加贷款,推动投资更快增长。再者,加息还会给人民币汇率施压。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加息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吸引力,从而加大其升值压力。 “五一”前夕,股份制商业银行被通知全面停贷。消息一出,立即被演绎成央行提高利率的信号,但银监会随即出面否认了这一说法。看来,尽管部分经济界人士认为加息已是势所必然,但央行还需时间观察研判,以把握最佳时机。 在利率手段运用尚存疑虑的背景下,专家建议先行调整利息税政策,可考虑暂停征收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以税收政策配合货币政策,这样有利于扩大利率政策的选择余地,同时也可传递防范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意图。 储蓄实际收益为负值 调整利息税成必然 投资过热造成生产资料价格涨势迅猛,并最终带动消费物价上涨,通胀压力加大。自去年11月起,我国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增幅超过3%。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上涨3.8%,比3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这一数字创下了7年新高。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1.98%,扣除20%的利息税后,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为-1.416%。居民储蓄的实际收益已为负值。按目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2万亿计算,全国存款者每年将有1500亿元的财富悄然“蒸发”。 8次降息并开征利息税,主要目的是把居民的钱从银行里“挤”出来,让老百姓消费和投资。然而,5年过去,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不减反增,从当时的不到6万亿升至目前的11.2万亿,几乎翻了一番。大多数居民把钱存进银行并非为赚取利息,而是为了医疗、养老、子女教育、防范失业等。因此,即便存款利率一降再降,实际利率已为负值,老百姓还是选择把钱存进银行。 利率的升降、利息税的征停,看起来只是经济政策的制定,但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有关专家认为,调整利息税的深层意义还在于,税收政策如何贯彻新一届中央领导“执政为民”的理念和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如何体恤民情、减轻民负、反映民意。政府在确定利率水平和利息税政策时,无疑应考虑物价总水平、企业利息负担、国家财政和银行的利益、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及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变化等诸多因素,但储户的利益,理应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有关专家表示,在当前储蓄缩水,存款利息已为负值的情况下,暂停征收居民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缓解目前实际负利率的程度,应当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