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经杂志秀之《经济》2004 > 正文
 
《经济》:成都率先改革事业单位的艰难实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4日 13:21 《经济》杂志

  文/本刊见习记者 周季钢

  成都市的计划是,在2004年年底,必须全部完成人事体制改革。建立以聘用制为中心的新型人事制度。市财政注资1亿元,2004年7月1日前,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事业单位的人事保障体系。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事业单位改革已是在弦之箭。继国企改革与政府改革后,最近中央已经明确地表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即将全面启动。

  尽管事业单位改革早在20年前就被提出,但是一直没有进展。事业单位怎么改,难度多大,难点何在,真实的情况将会是什么样——这些都是被广泛关注的悬念。

  四川成都在全国率先进行事业单位人事改革。这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试验标本。

  刘益民

  刘益民,这个成都人故事,是一部鲜活的成都事业单位改革史。

  刘益民很怪。他喜欢和同事们交流讨论,以至于连医院的食堂、附近的小餐馆也不放过,都常常沦为刘益民的“会议室”。常常在同事们将菜吃完了,汤喝完了,刘益民才“意犹方尽”,吃点作为配料的辣椒、大葱,用豆浆或者茶水泡着饭吃。

  刘益民很直。他很少拐弯抹角的说话,无论是面对市领导还是下面的员工,他总是一针见血的把事情挑明了说。常常事后有同事恼怒地发泄对他的不满,“他要不是领导,我早就砍了他”。上面的领导偶尔被刘益民弄得不好下台,往往是脸上红一块紫一块,但口头上也不得不说,“刘益民这人——实在”。

  2004年4月19日中午,成都市政府二办公区。

  成都市人事局副局长刘筱柳正楼上楼下的打听刘益民的联系方式,累得一身是汗。最后从一个刚从卫生局下来吃饭的人口中得知:刘益民正在卫生局局长办公室开会。于是,刘筱柳又铛铛铛地跑到卫生局局长办公室,“谁是刘益民?”

  卫生局局长周光荣指着旁边一位脸庞黝黑黝黑、坑坑洼洼,凸现岁月沧桑的四十岁左右的男子说,“就是他。”

  此男子显然不擅寒暄,满脸疑惑的伸出手和刘筱柳握手,唧唧咕咕没说出一句话。

  “我找你找得好辛苦哦。” 刘筱柳喘了口气,接着说:“刘院长,我想请您给他们讲讲课,到底这人事体制改革怎么个改法——您是知道的,现在我们成都市在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啊,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改。”

  “噢,哦……”此男子还没闹明白面前这位女士姓甚名谁,刘筱柳便劈头盖脸的又是一句:“您给我弄一个你们医院这些年来人事改革的材料,然后我们开个会,给所有的事业单位讲讲。”

  此男子就是刘益民,成都市结核病防治院院长,并于2004年初兼任成都市传染病医院院长。成都市政府的想法是,让刘益民担任两个院的院长,一方面能实现两个医院的资源整合,在对付以后发生的类似SARS事件的公共危机时,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一方面刘益民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成效突出,让他来管理传染病医院,能实现管理输出,以加速对传染病医院的改革。

  机构问题和人的问题

  1999年,刘益民上台担任成都市结核病防治院院长。

  刘益民万万没想到接到的这个摊子如此的烂。当时成都市结核病防治院一年的毛收入仅380万,更为严重的是,前任领导班子搞第三产业,被他人利诱,给单位留下了40万的债务。刘益民一上任就得承担连带责任,压力很大,医院甚至一度出现连工资都发不起的情况,“有一种好汉上梁山,不得不改的感觉。”

  怎么改?当时成都市结核病防治院仅108名员工,就有党办、工会、保卫等等八个行政机构,行政管理人员占据了全部员工的1/3。

  刘益民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原来的多个办公机构揉在一起,成立了一个综合管理办公室,保留了总务室和财务室等个别机构,行政人员精简到10人左右。

  这样的改革方案一出台,就遭到了原来的中层管理人员的强烈反对,时任医院党办主任李兴(化名)就在公开场合反对刘益民的改革方案,甚至抛出“刘益民是在削弱党的领导”的大帽子。

  李兴把这事反映到了市卫生局和市委宣传部,要求领导部门好好“整治”一下刘益民。不料时任卫生局局长杨青得知这个事情以后对李兴说,只要能创造更多的效益,为什么非要有党办呢?

  刘益民面临的第二个难题是精简下来的人怎么安排?由于结核病医院名气太小,管理失调,病源流失严重。需要大量的宣传和病源维护的工作。于是刘益民便将原来从行政部门调整下来的人员,包括当时调整下来的办公室主任、总务科科长以及几个老的护士长,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病源管理科。

  为了让工作更加积极有效的开展,刘益民给这个部门配备了9台电动自行车,以方便科室成员挨家挨户的去登记管理,以发现病人。刘益民要求这些员工必须做到:信息反馈以及宣传工作。

  还有部分从行政部门调整下来的老员工,由于体力不济,刘益民将他们安排在医院做病人管理工作。由于老员工生活阅历丰富,更能和病人交流交心。

  如此下来,医院的局面被充分打开了,病人纷纷上门求医。

  无情淘汰

  由于医院的局面有所好转,导致对原来的职能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1999年下半年,医院开始着手人才的引进。

  一方面得请专家,另一方面,基础性的工作还是由年轻人来担当。在当时,刘益民的做法无疑是大胆的:完全按照企业的用人机制进行人才的引进。大学本科生以下的都必须签合同,合同一年一签。大学本科生进来以后,都参照其他单位的标准发放基本工资。

  在医院员工的收入构成中,一部分是固定的基本工资;一部分是单位下发的奖金,奖金直接和单位的效益挂钩。当这一步走出去以后,新来的年轻人一开始就形成了一种紧迫感。

  从2000年开始,医院开始了着手建立内部的竞争机制。医院每三个月会对新人进行一次人事考核,如果考核不通过,对于新人来说就意味着下岗。

  医院还引进了末位淘汰制,以年为周期进行人员的淘汰。让刘益民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叫谢张(化名)的医生由于人际关系太差,没有通过部门的考核,被医院作出淘汰决定。当时医院很多员工包括老员工都纷纷向刘益民求情,让刘益民放他一马。甚至有员工动之以情的告诉刘益民,谢张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家境很苦,从小由于自卑导致自闭,而缺乏与人的交流,但业务水平还不错。刘益民的心不由得一紧,但立马态度坚决地表示:“淘汰,必须淘汰!”

  刘益民认为改革必然面临很大的困难,如果轻易放弃,以后的改革将无从立足。谢张虽然完全没有过失,却也被医院淘汰出局。

  “无情淘汰,有情相送”。刘益民私下找到谢张,通过人才交流会,给谢张在别的医院介绍了一个工作。刘益民这样做获得了员工们的理解。

  2001年,这种考核制度也开始在老员工中间展开。如果老员工无法通过考核,就会面临基本工资下调一级,调换原工作岗位的处罚。原医院门诊部主任、主治医生王林(化名)由于在2001年没有通过考核,其行政职务被取消。2002年,王林依然没有通过考核,就被调往一线,从最基础的医生工作干起。

  让医院意想不到的,这位曾经的门诊部主任工作效率出奇的差,其他医生一天可以平均完成8个病例,而他却连一个病例都无法完成。由于无法完成工作任务,每当同事都下班回家的时候,王林却依然留在医院钻研已经荒废的业务。

  一年过去了,一再被降职的王林在2003年的年度考核中终于被部门评为优秀。这件事在医院引起了很大的震动,面对年轻人的激烈的竞争,老员工再也不敢松懈了。

  刘益民在2000年就率先为全体员工建立起了保障体制。同时,刘益民想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举动。

  2000年3月,刘益民在大会上对员工讲:如果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收入能达到250万,单月收入超过60万,我们全院去泰国旅游!

  刘益民的话遭到了员工的唏嘘,员工根本无法想象,一个年收入仅300万的小单位,改革一年就能使收入增加60%?刘益民说,只要大家都积极努力——不信自己看嘛。

  2000年6月,医院半年收入超过300万,连续两个月单月收入突破60万。医院兑现承诺,拿出20万元组织员工去泰国及香港地区集体旅游,对普通的员工来说,这是破天荒的头一遭,旅游回来也感慨不已,都争取第二年能再出去旅游。

  按照当时国家的政策是不允许事业单位这样搞,为了不被主管机关追究领导责任,以刘益民为首的部分医院高层不但没敢去旅游,反而提心吊胆地呆在家里,从归来的员工口中好奇地打听泰国的见闻。

  成都的问题

  在刘益民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后,成都市结核病防治院获得了惊人的发展。

  1999年医院的营业收入是380万,2000年是700万,2001年是900万,2002年是1200万,2003年增长到了1600万。

  刘益民曾被评为成都市“十大杰出青年”,成都市优秀创业人才。刘益民对《经济》深有感触地说:“人事改革说到底,不是要整谁,而是建立一种机制,让懒的人变勤快,让笨的人尽可能变聪明。”

  刘益民的改革模式成了成都市所有事业单位改革的蓝本,成都市人事局副局长刘筱柳的想法是,希望将刘益民的改革模式进行推广,成为一种具有成都特色的成都模式。

  2004年2月,成都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相关的职能部门,包括大的事业单位的领导都参与的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事业单位改革将会出现的问题作了深入的调研。

  刘筱柳向《经济》杂志谈及了目前成都的难点所在:

  一是观念问题。很多事业单位的干部讲究身份,无法接受从一个干部身份转变到被聘用的职员。

  二是由于事业单位本身发展的不均衡带来的问题。发展得比较好的事业单位,对改革是积极支持的。发展得不怎么好的单位只想维持现状,依靠财政拨款。有调查结果表明,73.7%的人认为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安置困难。

  三是人事保障体系不完善。成都市人事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鲜荣生谈到,在湖南邵阳县统计局曾有这样一个报告:邵阳县57.1%的事业单位人员没有入保,而教育战线的基层教师基本上就没有入保。同样,这样的问题在成都以及全国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

  成都市一家事业单位的法人代表向《经济》杂志说,搞改革可以,我要是和员工签订了聘用合同,在几年后要是这个员工不合格,我再把他的饭碗端了,人家靠什么吃饭?他肯定要天天找到我要饭吃。

  2004年3月,成都市政府召开全面的动员大会,要将事业单位改革全面铺展开。成都市的计划是,在2004年年底,必须全部完成人事体制改革。建立以聘用制为中心的新型人事制度,其中包括考核、奖惩等多方面内容,建立起人事竞争机制、价格机制。

  据了解,成都目前出台了包括涉及人事制度改革的各个方面的17套政策、29个配套文件,其中包括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合同签订、人事的代理和托管等方面。

  为了保证改革的迅速推进,目前成都市已经由市财政注资1亿元以建立起人事保障体系,涉及到市属事业单位42000人。对于分流人员、自谋职业人员,成都市财政一次性补偿金金额从2万到10万不等。

  成都市委、市政府要求,在2004年7月1日前,事业单位全面参加基本保险。据了解,目前全国其他城市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体系,养老保险体系都是由各级财政建立的。成都市此举,无疑走在全国的前面。

  关键的第一步

  2004年4月18日,成都市人事局面向2004年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首次公开招聘活动。成都市政府的想法是,公开招聘的意义在于建设全新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刘筱柳认为,这是成都事业单位全面改革关键的第一步。

  招聘会从上午9点开始,到晚上12点成都市人事局才将招聘的结果数据资料、统计出来。据统计,成都市这次招聘的事业单位共提供了170个岗位,截至2004年4月19日凌晨,有1387人报名参加。这个数据还将有所增加。

  许多应聘人员在招聘会惊叹道,原来还有这些单位要人啊,以前我们怎么不知道呢?

  进场招聘的一些事业单位有些也始料不及。

  成都市温江区的农业科技技术学院以前老是抱怨:怎么以前我们招不到人呢?而这一次农业科技技术学院拿了10个岗位进行公开招聘,应聘人员居然来了100多人,比例达到10:1。

  刘筱柳解释认为:原来有些单位本来就只有几十个人,要让它面向社会发布广泛、有效信息,由于成本太高,根本做不到。对于供方来说,获得信息的渠道也不畅通。

  有意思的是,在召开这次招聘会以前,成都市做过的一个调查报告显示,竟然有1/3人认为越是公开招聘就越不公正。

  那么如何使应聘者相信公开公正公平呢?据成都市人事局说,他们对此作了充分的准备。

  在考试方面,由于事业单位人才比政府公务员的专业性要更强一些,所以两者的考试也不尽相同。成都市事业单位笔试使用B类试卷。比如在公务员考试的法律考试中,主要是考行政法方面的内容,而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此次考试更多的是涉及合同、专利、知识产权等。

  成都市适当的扩大了面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同时在面试过程中,扩大了用人单位的自主权。这个面试和公务员的面试不同,加入了专业测试、操作技能测试,譬如教师要求公开试讲,医院要求到现场会诊。

  为了尽量做到公正,成都市还要求评委中有一定数量的专家评委,评委独立打分。面试的成绩必须当场向考生公布等。(请见《经济》杂志5月号)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事业单位改革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