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官员:城市发展的七个“必须坚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4日 09:43 经济日报 | |||||||||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首次提出了要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全面把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准备。去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发展司设立了《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并组织了
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新的发展观,推进经济体制的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要保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经济体制的创新,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运行机制与资源配置方式。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结合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加速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将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向集约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高度重视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充分发挥城市的资源、区位、人力、财力等比较优势,结合区域特色,发展合适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 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根基稳固,注重提高城市资源的承载能力 水、土地、能源等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资源的承载能力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及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强。水资源保障方面:要继续强化公众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加强城市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教育和立法。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提高用水效率。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使用率;大力推广节水新产品和新技术,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加快推进分质供水与“中水道”技术。加快推进水价政策改革,促进供水产业、节水工程、污水处理回用工程运营的市场化。土地资源保障方面:要科学制定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公众参与的规划决策机制,强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管理。进一步优化城市土地经营机制,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加强对土地收益金的管理,强化监督与公示。能源保障方面:要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高效能源利用技术。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加快发展天然气及清洁燃煤技术,加快煤炭气化和液化技术的突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进一步优化电源结构,加快水电、核电的发展。 三、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城市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教育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地位。发展教育一方面要注重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要积极探索教育现代化、系统化、产业化的成功模式;另一方面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完善教育投入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学新格局。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竞争力、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发展城市文化,一是要加强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突出城市文化脉络的保存及发扬光大;二是要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发挥城市的文化中心功能;三是要建设自然风貌与城市文化景观交融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赋予城市文化丰富的载体;四是优化城市文化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五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始终保持城市文化的先进性。 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社会稳定,注重提高城市社会保障能力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重视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就业容量比较大的服务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积极发展集体、私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按照“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原则,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重视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劳动者求职和企业用人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特别要加强对新生劳动力、在职职工及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城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济制度的建设。继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确保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和管理。加快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保障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医疗保险之外,可考虑建立大额医疗费用的互助制度及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医疗。失业保险既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形成市场就业机制的必要条件。有关部门应通过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员工在失业期间获得必要的经济帮助。城市政府应根据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的费用来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核发最低生活保障金。 五、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施政思路,全面提高城市管理能力 从全面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城市政府应着重承担起五种责任: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者。城市政府要从宏观上始终把握住城市发展的目标、原则、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始终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二是城市的规划者和建设者。城市政府要组织各方面力量编制科学的、高水平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的原则,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注重运用法规和制度确保其实施。三是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者。一方面要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积极培育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打破行业、企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提高市场效率;另一方面要重新清理、撤并、精简政府机构设置及其职能,规范事权,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框架,加强社区的民主监督,实行“小政府,大社会”格局,推进城市管理的社会化。四是城市的经营者。即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全面提高城市竞争力,改善城市的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五是城市减灾防灾的重要实施者。为应对城市灾害和突发事件,要建立协调高效的应急机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专业人才队伍。 六、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强化公众参与,并注重发挥基层政府和社区在城市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提高城市政府管理能力,要进一步理顺市、区、街道的关系,合理划分相应的事权和财权,城市管理重心适当下移,强化基层政府的管理职能。要加强公众参与制度,充分发挥广大市民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推进政务公开,强化社会监督。社区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活动的重要载体,社区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地位举足轻重。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民间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肩负着发动、组织和指导社区居民参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责任。在社区环保工作中,应鼓励支持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与此同时,要保障广大人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舆论监督权,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作用。重大建设项目特别是对民众可能有危害的项目,应让群众了解并征求他们的意见,进行可行性论证。同时,建设绿色社区、做绿色公民,进行社区绿色培训、绿色宣传等,均能使广大居民通过社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机制行使其保护环境的权利和责任。实践证明,通过社区直接细致的工作,可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公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努力提高城市的环境容量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已成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城市环境容量,一是提倡绿色生产,要把企业环境管理纳入生产管理程序,使企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二是鼓励绿色消费,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商品和服务时,倡导其做出对环境危害最小的选择。三是严把“三同时”审批关,一切建设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对城市新上建设项目(含新开发的产品)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筛选出最佳防治方案和最佳防治投资。四是加强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积极改善投资结构,探索生态环保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模式。五是加大城市生态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