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的两个判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 08:40 中国经济时报 | |||||||||
王元京 未来投资超高增长速度将不可持续 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种种变化,一季度超高速增长投资不可能在持续下去,未来投资增长有所回落已成定局。
1.产出效率有所下降将限制社会投资的高增长。新一轮我国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赖于投资增长,目前的投资率已经高达47%,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点,在全球经济发展史上也不多见。由于投资增长大幅度超前于经济增长,造成近年来宏观投资效率(宏观投资效率=GDP增长率/投资增长率)趋于下降。2003年,我国宏观投资效率仅为0.43,低于1993年的0.49和1985年的0.51。宏观投资效率的下降又导致增量资本产出率(投资增加量/国民生产总值增加量)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1991-1996年增量资本产出率是2的水平,2003年增量资本产出率是7的水平,也就是说投7块钱,才能增产1块钱。在宏观投资效率的下降的条件下,一旦企业经营业绩下滑,就会导致投资高增长的态势发生逆转。从一季度工业经济供给来看,各项产出指标虽然呈现高位攀升的态势,但是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下降且亏损上升,增长质量已经有所下降,对社会总投资的扩张支撑与拉动力有所减弱。 2.市场需求增幅趋于收缩直接影响投资扩张速度。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现象,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在当前我国投资迅猛增长的现状下,这一反差显得更加突出。从发达国家看,消费率一般在80%左右,而我国则在60%上下,2003年下降到56%左右。相对43%的投资增速,一季度我国消费实际增长只有11.2%。按目前态势发展下去,投资与消费增幅之间的差距必然扩大,从而使过高的投资增长速度难以持续。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毕竟有较大部分要增加消费品供给,消费需求启动不利只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更大过剩和产品的更多积压。今年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由上年的68.9%下降为42.7%,同期销售收入增速由76.1%下降为47.8%。汽车销售量2003年3月开始呈现由高向低的递减趋势,市场容量开始明显趋于萎缩;与相对薄弱的消费需求基础相比,许多行业的当前投资扩张是缺少市场支撑的,是难以持续的。 3.对外贸易同比增速的下滑将限制投资扩张的空间。在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60%,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大国的条件下,进出口增长速度的收缩将对投资高增长形成一定的制约。2004年1-3月进出口总额累计增长38.2%,同比下降4.2%,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4.1%,同比上升0.6%,进口增长42.3%,同比大幅下降10.1%。从进口影响来看,在高耗能产业的拉动下,2003年我国铁矿砂、钢材、原油、成品油、天然橡胶等进口大幅增长,按金额计算,增速分别为75.4%、61.1%、55.3%、54.3%和66.3%。但随着国家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产业投资的宏观调控的加强,这些产业对矿产资源进口量的需求将有所减弱。同时,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技术性贸易措施受害最严重的国家,给出口企业带来的成本和风险损失将继续增加。这些因素都将对我国出口增长产生一定的制约,从而抑制与外向型经济有关的行业与地区投资的扩张。当然,预计对外贸易总量还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对投资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4.投资调控政策将对投资过热起到有效抑制作用。目前,针对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状况,国家出台了“四控制一清理”的调节政策,即控制新开工项目、控制银行贷款、控制土地征用、控制优惠价格,清理拟在建项目。我们认为,与1993年不同,这次宏观调控不是经济过热的事后调节,而是经济处于上升阶段的事前调节,不是采取一刀切的全面收缩,而是针对局部过热的结构性调节,不是采取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调节,而是采取经济与法律为主的间接调节,不是重点调节企业投资主体的行为,而是调节地方政府的违规行为,反映了宏观调控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与进步。此次调节政策的最大效用在于扭转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状况,改变投资者不切实际的投资回报预期,从而使投资恢复常态增长。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预计第二季度的投资增长速度将会逐步回落到均衡水平。 未来全社会投资增长仍将保持较快速度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将为经济与投资增长提供充足动力。要实现2004年GDP增速不明显低于2003年,投资增速也就不能明显低于2003年。2004年我国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1.政府投资提速将促进社会投资增长的协调性。在当前投资过热与结构失衡的条件下,政府投资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不可忽视。与上年截然不同的是,2004年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增长有所下降,但财政投资支出增长幅度明显回升,一季度财政基建支出同比增长速度为56%,与2003年同比增速-40.1%相比,有巨大的回升,尤其是国家今年拟发行一千一百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将投向农业和农村发展,增加公共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基层政权和公检法司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支持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认为,政府投资的回升将对整个社会投资增长将起到重要的稳定与协调作用。 2.中外民间资本的投资空间仍然十分广阔。今年1季度,全社会投资同比增长43%,而私营企业、外资、联营企业、股份合作、港澳台五种经济成分的投资远远高于全国水平。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66.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0.1个百分点。说明中外民间资本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重要因素。有人担心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投资过热的形势下,民间资本的继续强劲增长会导致整个经济失调。我们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方面,由于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资源条件,我国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工厂,跨国公司不断增加在华投资,本国投资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更多的产品供应全球市场,这本身体现了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目前中外民间资本的投资进入领域已经不再局限于几个过热行业,而是在相当广泛的领域尤其是国民经济急需发展的核心领域发挥作用,因此,只要加强宏观调控与引导,今年中外民间资本投资的空间仍然十分广阔。我们认为,未来中外民间资本将会在三个方面大显身手,但又不会加剧经济过热。一是各种形式的产权并购将成为民间投资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二是轨道交通、电力供应、蒸汽与热水、煤气生产与供应、水务产业等基础部门将成为投资热点。三是金融保险、电信服务、信息服务、咨询业、运输和技术服务等领域投资需求也很大。 3.能源交通等瓶颈部门的发展空间很大。目前我国经济整体上已经进入了重化工业发展阶段,能源交通部门的瓶颈制约十分明显,即使没有投资过热,也会面临巨大需求压力。这给今年的投资增长开辟了巨大的增长空间。一是电力行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面临电力短缺的严峻形势,国务院已经讨论通过了“十五”后三年电力发展调整规划,将全国准备新开工的电源项目由8000万千瓦增加到11000万千瓦,2003年到2005年每年开工要达到3000万千瓦。今年一季度电力行业投资同比增长57.4%,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同时,煤炭工业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为平衡巨大的煤炭供给缺口,国家调整了煤炭发展的规划,2003年~2010年新开工规模3.6亿吨,平均每年建设规模4888万吨。今年1季度,煤炭行业的投资同比增长高达94%,创造了10年来同比增长的最高纪录。此外,交通设施投资空间也极大。一季度交通运输的投资同比增长27.3%,但水上运输与航空运输的投资同比增长超过90%,预计2004年我国交通运输业将在港口建设、内河航运的发展、航空建设三方面形成投资热点,预示着上游产业将进入一个黄金增长期。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