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价格传导系数有显著下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 08:31 中国经济时报

  以1995年以前的价格传导过程为参照,1996年后中国物价压力在上中下游之间的传导系数显著降低。

  平均看来,中国可贸易部门的价格水平时而主要受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经济增长情况驱动,时而主要受中国自身经济波动的影响;此外,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和美元汇率变化也对中国价格水平产生明显影响。在此背景下,伴随全球经济在2004-05年的复苏,国际经济变化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导致中国物价水平上升的压力在进一步积累;其中上游产品价格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位,中下游产品的成本压力将进一步上升。

  如果一定时期内,主要受国际传导因素影响产生的通货膨胀压力,在技术上很难从国内经济来解除,可以适当考虑汇率调整。

  一、经验观察

  采掘业价格指数统计中含金属矿、非金属矿、石油、木材等商品,是产业链中最上游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在此基础上包括了经提炼、加工后的原材料价格和加工品价格,是产业链的中游部分。1998年以来,前者的波动幅度比后者要大得多。2000年,前者平均上涨25%,而后者只上涨5%左右,相差5倍多。如果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中剔除采掘业价格的影响,两者对比更强烈。

  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剔除食品后的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即最下游价格指数相比,前者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后者的波动。2000年,前者涨幅是后者的3倍左右。2004年2月份,前者上涨4.6%,后者上涨只有0.3%,涨幅对比更为强烈。即在上游和中游产品之间的传导系数下降问题在中游和下游产品之间同样存在。

  经验表明,如果说1998年以前的上游价格上涨最终必然转化为高通货膨胀,那么在2000年前后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很难说一定会形成下游产品的通货膨胀(2000年前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并未明显收紧)。

  二、理论分析

  价格传导有成本推动型,但多数情况下,上游价格变动是最终需求的变化通过产业链传导到上游产品,属需求拉动型。油价除外,因受地缘政治、OPEC干预等供给方面因素影响。

  一般来说长期存款利率水平包含着未来的通货膨胀预期。比较1996年前后长期利率水平可发现,两者差异相当大,这反映了1996年之前中国存在较高的通货膨胀预期,而此后该预期相当低。1985-1995年CPI平均11.7%,1996-2003年CPI平均只有1.3%。就是说1996年之前价格传导系数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高通货膨胀预期带来的。

  若以供求分析为基础,从长期看,由于在下游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上游的投入只是成本的一部分,其他方面的成本还包括劳动力工资、机器设备折旧等,因此在后者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上游价格的变化不可能导致下游价格同幅度变动,具体的传导幅度取决于下游的成本结构。在传导过程中,上游价格上涨较大,中游次之,下游最低,表现出逐步衰减特点。

  在短期内影响价格传导的因素包括:企业的设备利用率。该利用率越低,需求上升导致价格上涨的程度就越低,反之亦然。进口渗透率。该率越高,需求上升越容易通过进口的扩大来满足,价格越不易上涨,反之亦然。行业集中度。行业越分散,竞争程度越高,需求扩张越不容易导致价格上升,行业集中度高,少数几家大企业对价格的控制能力要强得多。产品的可替代性。一种商品越容易被其他商品替代,成本上升转变为价格上涨的难度就越大,从而价格不易传导。如粮价与食品价关系。企业家预期。如果预期成本上升或需求扩张是长期性变化,就会通过提价来应对,否则企业家可能会容忍毛利水平或库存的变动来应付,这是因提价本身有一定的成本。

  由于1998以后中国的通货膨胀预期、生产能力利用率和进口渗透率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价格传导系数的降低必然是显著的。如果这方面的变化在今后几年内不可能出现根本性逆转,那么价格传导系数将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另需注意,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市场结构和定价方式也对价格传导在短期内产生重要影响,如氧化铝的国际市场。

  三、实证分析

  1,中国采掘业价格指数的变动因素

  1996年10月以来,中国采掘业价格指数的变化已不完全受中国经济自身的影响。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只有8%,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率11.4%,但采掘业价格指数上涨高达24.9%;而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和工业增长率分别高达9.1%和17%,但采掘业价格上涨只有13.3%,比2000年的上涨幅度低得多。

  从增量看,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变动对上述指数具有相当强烈的影响,对于每个百分点的增长,其影响为0.71,接近中国工业增加值变动的边际影响系数0.36的2倍;美元名义有效汇率每贬值10%,价格指数会上涨3.6%,能源价格指数也有相当明显的影响。

  直觉上看该结果令人意外:中国GDP大约仅占世界的5%,工业产出占世界比重不到10%,而对基础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力接近主要工业国家全体的一半。这是因为中国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增长仍建立在能源和原材料大量消耗的基础上;而发达国家的工业增长更多的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

  分年考察中国采掘业价格指数上涨一个百分点,2000年,其中62%是由能源价格上涨引起;13%是由全球主要工业国家工业增加值变化引起;中国工业增加值的影响几乎为零。2003年,能源价格影响39%,仍居第一位,中国工业增长由于提速,其影响为26%,迅速上升至第二位;美元贬值影响也很显著,为25%。

  目前由于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因此即使中国工业增长在调控下有一定减速,该指数仍可能维持高位并继续上升。具体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45%左右,其增长率每下降2个百分点,影响经济增长减速0.9个百分点左右;但如果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增长率提高1个百分点,其对该指数的影响可抵消中国工业增长下降2个百分点的影响。预计全球经济在2004-2005年增长率比2003年提高1-2个百分点是完全可能的,因此若要保持该指数不变,中国工业增长需下降2-4个百分点,导致中国经济下降0.9-1.8个百分点,难度很大。

  2,中国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因素

  从1996年以来的价格传导看,上游价格对美元汇率的弹性为0.36,中游价格为0.3,传导系数为83%,处于各变量的最高水平。上游价格对油价变化的弹性为0.24,中游价格为0.06,传导系数为25%,处于各变量的最低水平。前一弹性应接近石油在采掘业价格指数中的比重,后一弹性接近石油在制造业成本中的相对比重。对于油价来说,存在从上游向中游的成本推动型的传导过程,其传导系数反应了产品成本结构中石油的相对比重。

  相对而言,全球需求因素的传导系数为38%,低于中国需求因素的传导系数52%,这与前述的中国工业化进程特点有关。

  结论:在本轮价格上涨中,石油涨价的影响在下降,汇率的影响在上升,而中国需求的影响上升则更为显著。

  3,中国核心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因素

  由于高频率的消费数据难以获取,核心消费物价指数的分析很难深入。初步分析结果,核心消费物价指数的上涨主要取决于未来消费的启动情况,而短期内消费的强劲增长较困难;从成本方面考虑,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传导到核心消费物价指数的传导系数不超过0.25,因此2003年的核心消费物价上涨应该不会超过2%。消费物价上升的主要压力仍然是粮食价格的上涨。

  (夏斌 高善文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美英军队虐待伊战俘
我国成功控制今春非典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羽泉2004北京唱演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