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望所归的“利器”加息之剑为何迟迟不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 08:16 北京晨报 | ||||||||||
“加息令”迟迟不出,眼巴巴地看着财富被“负利”掏走的储户们自谋出路。昨天,央行发布最新统计,4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同比少增323亿元。 过热威胁已经成真,加息成为众望所归的“利器”,但它所带来的绝非维护储户利益的单一效用。股票市场、银行、企业、消费者……几乎都要为加息付出代价。
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旦贷款利率上调,买房、买车……信贷消费所标榜的品质生活将变得昂贵。 坏账缠身的银行面临新难题。如果存贷款利率一同上调,利差减少,靠吃存贷差过活的国内银行的经营安全要受到威胁。 最麻烦的是国企,人民大学赵锡军教授指出,国企对银行贷款倚重最大,利息上调的反应也最剧烈。 由于要冒经济大起大落的风险,所以加息是央行最不愿动用的一颗棋子。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借博鳌亚洲论坛表明心迹,呼吁地方政府、企业在央行温和调控的策略下“同舟共济”。 可调查数字却让人揪心,截至今年2月末,钢铁、水泥、电解铝三个过热行业的投资项目中,42%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三个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均在45%以上。 进入5月,美联储6月将加息的消息从华尔街传出,缓解了人们对利率上调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担心,加息的时机似乎就要来临。 但仍有学者对加息的效用表示怀疑。“利率调的是总量问题,而中国的问题是结构。光靠政府纠正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微观经济体的自我规范才是办法。”赵锡军说。 央行在新的货币政策报告中,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望在下半年回落,似乎也为是否加息留下余地。 扛过7月,就会风平浪静,这是担心加息副作用的人所期待的。 晨报记者袁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