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5:坚决遏制过度投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2日 09:54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 |||||||||
二○○四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04年5月11日) 专栏5:坚决遏制过度投资
2003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6.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24.5%,仅次于1992和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29.1%和35.2%的水平。2003年,我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也称作投资率)为42.7%,仅次于1993年45.3%的最高水平。占比之高,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几乎找不到,而且爬升速度也很快,表明增加单位GDP所需的投资越来越多,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资源投入而非技术进步基础上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今年一季度,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43%,比上年同期加快15.2个百分点;实际增长35.5%,比上年同期加快8.5个百分点,表现出明显的过热迹象。 判断投资总体是否过热可以看三个方面,一是看房地产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2004年一季度,全国土地交易同比上涨7.5%,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7%;与投资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同比上涨7.5%,比上年同期涨幅扩大6.7个百分点;二是看资源的承受能力,如果国家现有的资源能够承担并维持目前经济发展速度,那就可以说是“不热”;但是,如果这个发展速度受到了资源的制约,也就是说这个速度超出了资源的承受能力,那就是“热”了。2004年一季度,我国能源、运输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形势依然紧张,相当数量的企业对煤、钢材、成品油等主要原材料的消费上升、库存减少、购进价格明显提高。三是看投资消费的比例是否协调,如果这些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不能与未来的消费相匹配,就会导致产能过剩,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投资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则可能产生大量新增不良资产甚至酿成金融危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的拉动,消费需求亟待提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在80%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约为74%,亚洲发展中国家该比例总体偏低,但也在69%左右,而我国目前还不到60%。 造成当前投资过热的原因很多,一是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思路上还没有完全摆脱盲目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思维模式,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特别是地方政府换届后投资热情很高,不少地方政府仍然用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精神发展地方经济;二是国有企业投资预算的软约束;三是地方政府给予私营和外资企业过于优惠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造成这些企业投资成本低估。投资过度的根源是相当深刻的,要遏制它不仅要治标,更重要的是治本。治标就是采取总量政策,先把过高的投资压下来,缓解各种瓶颈制约;治本就是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