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为抑通胀可能采取断然措施 时间锁定七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0日 10:41 证券市场周刊 | ||||||||||
央行若不愿过于倚重行政杠杆,如今所剩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只有利率和汇率两种了,CPI持续攀升可能央行采取断然措施 本刊实习记者 欧国峰/文 4月,各项宏观数据陆续公布,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月环
官员为调息预热? 若不愿过于倚重行政杠杆,央行手中所剩的牌实际就只有利率和汇率两种手段了。事实上,在经济学家层面,上调汇率以及利率之声早已不绝于耳,但管理层却出言谨慎。但是,风向正在转变,政府官员近期频频为加息预热。 4月14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全国外资银行工作会议”上挑明问题:今年以来M1和M2实际数据均高于预测;信贷增长速度偏快,比年初预期高出10个百分点。 4月19日,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中国金融开放与商业银行改革论坛”上说道:央行近期无意提高利率,但CPI如果继续爬升,导致目前一年期的贷款利率5.3%实际为负的话,会适时考虑提高利率水平。 4月23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言及,“贷款利率只制定下限、上限完全放开”是利率改革的下一个目标;存款利率也应考虑允许商业银行向下浮动、央行统一制定和管理上限。易纲的这番话,与吴晓灵4天前的表达如出一辙。 更加引人关注的是,4月25日吴晓灵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金融合作”专题研讨会上的“铿锵之辞”。针对局部依然存在的投资无序且过热,她不乏威胁地说:“不要因为央行现在出手还比较温和,就想趁这个机会赶快‘干一把’,导致经济出现大的波动,造成今后的政策更加严厉。” 专家认为,这无疑表达了监管当局对经济形势的关注,同时也是为后期的动作留下余地。 央行总量调控之难 促使央行官员频出“铿锵之辞”的是让人忧心忡忡的经济数据。目前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迹象明朗化,基础性行业价格的上涨对消费品价格上涨的传导影响也已产生、且可能继续放大。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9.2%;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90万亿元,同比增长20.66%。一季度,本外币贷款一季度新增9122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8342亿元,同比多增238亿元。 “货币当局若不进一步干预,CPI经一段时间的温和爬升后会出现明显加速,年内可能触及5%并自我加速。”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贺力平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而CPI同比增幅达到5%,几乎被一致认为是衡量“良性”与“恶性”通胀的“分水岭”。 为控制信贷规模的增长幅度,从去年一季度至今,央行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甚至三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猛药。尽管如此,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分析说:“相对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利率的作用更直接,因后者会直接加大企业扩张的融资成本。”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的易宪容认为,中国目前存在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势头,只有加息才能遏制住。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相信,加息势在必行,只是时间问题。 但事实上,央行迟迟不动利率自有其苦衷:在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下提高利率,将加大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利差,进一步强化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吸引更多的“热钱”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若仅上调贷款利率,又会进一步加大利差,直接刺激银行放大贷款,这既与缩紧银根的政策诉求相抵触、又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时间窗”锁定七月? 事实上,考虑到货币政策效应显现的时滞,已有专家担心央行可能已经错过了控制经济过热的最佳时机。4月26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对本刊记者表示:“2002年时就该上调(存款)利息了。”他分析现状说,因去年同期CPI较低,今年二季度的几个月的CPI会相当高、可能会逼近或达到4%以上,因此“加息的可能性每月都在加大”。贺力平预计:若后期CPI同比月增幅达到4%,那么央行就会及时调息。 尽管央行官员的表述透出对存、贷款利率“分而治之”的意思,但专家分析两者“一起动”的可能性更大。其理由是,若仅上调贷款利率,虽会造成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却因加大利差刺激了银行信贷扩张的积极性。宋国青的表述是,这样做的效果“等于不加息”。专家认为,利率调整不会一步到位,而会分步进行。宋国青预计,利率刚开始会上调一个百分点,但幅度太小需要继续上调,上调三个百分点才算到位。贺力平的看法要谨慎一些,认为利率首期会上调0.5%至1%,第二步上调的幅度在1%至2%。 除了经济杠杆,央行可用的还有行政杠杆。此外,在通胀威胁已引起决策层整体关注的背景下,其他政府部门的措施也会对抑制通胀起作用。这些措施,显然有助于从源头控制投资需求,进而为CPI降温。在这样的情况下,“央行若能‘挺’过7月份,很可能就不会加息了。”宋国青如是说。但在如今的情势下,这一点可能很难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