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主动力:消费结构升级、制造业扩张及城市化进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09日 21:20 《中国科技财富》

  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大关。

  2003年年末,中国私人轿车拥有量已达489万辆。

  居民个人已经成为住宅、汽车等高增长行业的最终消费主体。这一轮的行业增长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都是以居民消费作为基础的。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我国的制造业除了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之外,对外出口也保持着快速增长,其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尤为迅猛。

  以重化工为明显特征的本轮经济扩张周期与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中国迈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还有近年来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最新一次新技术革命都为中国进入重化工时代提供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大幅度升级是中国进入重化工时代的主要动力。

  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大关,达到1090美元。有专家认为,进入人均1000美元的阶段,社会的消费结构将会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而且,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为标志的中产阶层正在形成和扩大。美国有学者发表研究报告称,10年后,中国大陆40%人口的生活将达到中产阶级水平。

  2003年年末,中国私人轿车拥有量已达489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46万辆。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度统计公报,2003年,中国汽车的产量由2002年的325万辆迅速升至444万辆,增长幅度高达36.7%。汽车销售量达到204万辆,增长92.8%。其中轿车产量首次突破200万辆,达到202万辆,只用一年时间就跨越了第二个百万大关,比上年增长85.0%。此外,2003年一年新增的电话用户达到11200万户,这个数据相当于英国和法国两国人口数字的总和。2000年,中国年生产汽车200万辆,居世界第十一位,而2002年中国汽车产量已经超过300万辆,比上一年增长39%。

  统计显示,2003年也是全国轿车企业产能迈上新台阶的一年。在大量新产能即将进入市场的情况下,预计今年轿车产量还将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美国调查公司CSM Worldwide预计中国到2008年汽车产量将超过600万辆,达到2002年的2倍,这种增长速度将非常惊人。到2006年中国将超过德国居全球第3位,到2015年超过日本居全球第2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部长冯飞指出,近两年居民消费结构由吃、穿、用向住、行的升级和转变,使房地产、汽车等产业成为新的高增长产业。由于汽车等行业具有产业链长的特点,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很强,尤其是对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产生了较大需求,成为近年来重型工业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从2003年起,工业高增长行业,如电子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冶金和化工等,都与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密切相关。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年初的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表示,被称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房地产业和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居民个人已经成为住宅、汽车等高增长行业的最终消费主体。这一轮的行业增长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都是以居民消费作为基础的。不仅重化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而且产业结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在迅速加快。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为中国重化工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聚集条件。

  城市化是指伴随着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经济社会分工的细化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水平已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3年的40.5%。80-90年代,政府提出农民离土不离乡,结果“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认识上的局限制约了城市化发展的空间。90年代至今,乡镇企业开始向开发区、工业区集中,鼓励人口流动,城市化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与重工业重新大发展互为支持。一方面重工业发展为城市化提供了产业支撑;另一方面城市化为重工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因为重工业发展离不开城市化提供的集聚效益和规模经济。城市化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基础设施成本,即同样多的基础设施能支撑更多的工业发展,农村建立基础设施成本太高,或者说因为价格太高不能建立那么多的基础设施,使企业没有办法做大。而在城里,由于聚集效应,同样的投入会支撑更多的工业发展。而且由于人口聚集在一起,可以使家庭生活社会化,创造出更多的服务业就业机会,使市场得以扩大,经济得以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也促进了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工业产出的50%,国内生产总值的70%,国家税收的80%都集中在设市城市。城市作为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中心,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而且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重工业、基础设施、建材、水、电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钢材、水泥、能源、电力需求急增,又加快了经济重工业化的进程。过去五年,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总共发行了6600亿的长期建设国债,形成了3.2万多亿的国债投资规模,建成了一大批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为近年和今后一段时期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见表4)

  世界城市化经历了由较小的城镇-大都市-大都市区-大都市地区-形成具有世界意义的城市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在我国由于人口、土地、历史条件已经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等高密集、高城市化的地区,其它城市的开发热潮也正不断涌现。世界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城市化进程可分为起步、加速和成熟三个阶段,其中30%到70%的增长过程是城市化的加速阶段。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0%左右,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如果我国城市化速度保持在每年增长1%-1.5%,仅城市化水平提高就可拉动投资增长3%-5%。

  根据各国经验,人均GDP 1000-3000美元这一阶段,是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今后15-20年,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将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不过,尽管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有了较大提高,但至今仍滞后同等工业化国家城市化水平约15个百分点左右,比发达国家低很多,比许多工业化程度相近的发展中国家也要低10个百分点以上。由此,低城市化率愈发显现出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其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城乡二元结构。这种结构大大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市场规模的扩大,在人地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使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占全国69%的人口对GDP的贡献只有1/5多一点。同时,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使城市大量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过剩,制约了第三产业发展,进而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及重化工的持续高速增长都至关重要。世界银行认为:国家GDP达到1万亿美元是一个标志性台阶,意味着财富积累将步入新的航道。与国际已有的经历对照:美国的GDP总量在1970年达到1万亿美元,在10年后的1980年,GDP总量达到2.7万亿美元;日本的GDP总量在1978年达到了1万亿美元,其后的10年中GDP总量达到2.4万亿美元;中国的GDP总量在2000年达到了1万亿美元,随后的情况会怎样呢?我们注意到美国当时的城市化率超过87%,日本的城市化率是64%,而中国2000年GDP达到1万亿美元时的城市化率仅为36%。由于城市化率的差异可能会导致的财富集聚能力的差异。中国要在60%以上的农村人口的状态下,达到美国、日本当时积累财富的水平有相当的难度。专门研究中国城乡问题的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盖尔.约翰逊曾指出:“日本经济起飞的过程中,农业人口下降了65%;美国经济起飞过程中,农业人口下降了72%;而中国在1985-1995年间,从农业人口转移出去的人口,即使包括临时流动的人口在内,也不超过10%,这将大大限制中国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扩张。”

  重化工业的加快发展,特别是汽车社会的来临,将继续加剧与传统城市结构的矛盾,进而推动新的城市化进程,为轨道交通、机场、港口、城市间高速公路、城市其它基础设施以及相关产业带来发展契机。

  中国正在迈向世界制造业中心,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虽然与英国、美国和日本等世界制造业中心相比,我国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国的工业竞争力已显著增强,正在迈向世界制造业中心。由于制造业大部分为重工业,因此向世界制造业中心迈进的过程也就是重工业大发展的过程。我国工业的高速增长与发达国家工业的低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1990年至2000年,美国工业增长45%,加拿大增长35%,日本只增长0.6%,而我国增长641.6%。

  同时,国际产业特别是资本品制造业开始较大规模地向中国转移也为重工业发展提供了支持。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目前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约有400家来华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截至2003年年底,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38亿美元,其中2003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继续增长,高达535亿美元,仍位居世界第一。外商直接投资当中,约70%是在制造业领域。

  加入WTO后,我国重工业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外商投资重工业越来越多。外资大量流入中国,也是看准中国进入重化工业化时代的条件成熟。

  以美国为例,美国制造商开始向中国大举迁移,因为他们意识到付钱让中国公司来生产比在美国本土生产要便宜,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以专业代工起家的中国制造企业不再满足于栖身于价值链下游,国内价格战愈演愈烈,产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利润率越来越低,这使企业逐渐意识到必须另寻出路,通过收购国外品牌开创新的盈利路径也就成了各企业的共识。

  我国的制造业除了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之外,对外出口也保持着快速增长,其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尤为迅猛。自2000年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超过40%以来,一直呈现稳步增长,2003年更是一举跨越50%,占据中国出口的半壁江山。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高达8512亿美元,比上年净增2304亿美元,连迈2个千亿美元台阶,比上年增长37.1%,为1980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其中出口4384亿美元,增长34.6%;进口4128亿美元,增长39.9%,全年实现贸易顺差255亿美元。

  机电产品出口稳占半壁江山,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势良好。2003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2274.6亿美元,增长44.8%,高出总体增速10.2个百分点。其中机械及设备出口834.7亿美元,增长64.3%;电器及电子产品889.8亿美元,增长36.7%。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

  新技术革命为中国进入重化工时代提供了技术支撑。

  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重点,包括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航天技术等在内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整个经济的面貌,引起了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一些变化。在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美国的所谓“新经济”,正是以信息产业为主要增长动力的。在类似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新技术革命提供了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更多地则体现于以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已建立或正在成长中的传统产业以及积极发展新兴高技术产业。

  重工业大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进步有很强的依赖性。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世界蓬勃展开,我国基本抓住了这次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在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已取得了显着进步,这也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汽车行业为例。中国在汽车制造和消费领域的迅猛增长已经引起了其它发达国家的担忧。他们担心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会夺走汽车制造业为本国创造的就业机会。但是,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跨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建立的工厂正在使用机器人进行焊接,装配流水线和各种重型机械的使用也很常见,几乎同美国本土资本密集型的汽车厂没什么分别。相比之下,在印度,当地的汽车制造厂里工人很多,机器很少,很符合人们对一个充斥着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的印象。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