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电力将过剩 电监会关注爆发性电力投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08日 09:58 《财经时报》 | ||||||||||
今年中国的年电力缺口将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电力投资以35%的高速增长,到2006年电力供需将达到基本平衡,2007年开始出现过剩;电监会正在抓紧起草电力市场辅助服务的标准以及管理办法,但起草进展比较缓慢 本报见习记者 钟华
今年一季度全国已有24个省市出现拉限电现象,而去年全年是23个,2002年是12个。随着5月后夏季用电高峰期即将到来,季节性因素将使电力供需形势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当前,仅东北等少数地区电力供给略有剩余,浙江、山西、宁夏三省电网日负荷率已经在93%以上,超出82%~85%的正常负荷率。 一季度全社会的用电量完成了480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国家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副主任欧阳昌裕预计,今年电力缺口将在3000万千瓦左右,其中华东电网缺口达1700万千瓦。 据欧阳分析,缺电的根本原因是电力供应总量严重不足,电力建设滞后于电力需求增长。此外,山东、山西电厂电煤供应不足,三峡、华东电网来水偏枯,是今年一季度拉闸限电的直接原因。 《财经时报》获知,中国电监会正在抓紧起草电力市场辅助服务的标准以及管理办法,但期间亦遇到一些问题,进展比较缓慢。 投资高增长是“补课” 目前中国电力基础投资低于基建投资15%的正常水平。2000年到2003年间,全社会用电量分别增长11.36%、9.03%、11.6%和15.4%,发电装机分别只有6.88%、6%、8.39%。 面对强大的电力需求及对未来电力需求增长的预期,电力投资今年出现了爆发式的高增长。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预计,2004年全年电力投资增长将达到35%。这种势头可能持续到2008年,并大约维持在25%的投资增长率。 据专家估计,电力供需矛盾将在2005年有所缓解,电力缺口在1500万~2000万千瓦之间,到2006年达到基本平衡,2007年出现过剩。欧阳昌裕解释,这一预计是基于“十一五”期间全国用电增长6%的判断。 王小广认为,今年电力投资的高增长不是“过热”,而是对以前电力投资不足积累下来的“补课”。2002年全国电力缺口是2035万千瓦,2003年甚至高达4485万千瓦。 关于中长期的电力投资增长,他的预测是:2003~2010年新增装机45217万千瓦,年均5490万千瓦(考虑到节能,按0.85系数算出38434万千瓦);预估年均投资额6588亿元,总投资额46446亿元;2010~2020年新增装机88775万千瓦,年均7546万千瓦;预估投资额为9055亿元,总投资90550亿元。 “电力富余”的后果 王小广认为,未来三五年电力投资出现高增长,一方面是弥补近年来积累的电力缺口,另一方面是满足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随后,电力投资增长率将略高于GDP增幅,进入一个平衡适度的快速增长期。 但是,目前部分地方电源建设一哄而起,将会在暂时解决短期问题的同时,对电力工业的合理布局和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后患。2000年以来,中国开始了一大批应急电源项目建设,在规划、可行性研究以及基建程序上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部分地方集中布局,违背了市场的需求和区域合理布局。 另一方面,在“九五”末、“十五”初,国家关停了大批火电厂,至2001年底,大约为1000万千瓦,接着就出现了2002年的电力缺口。有专家预计,到2007、2008年,电力又将会出现大量富余。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市场监管部处长向海平认为,电力大量富余的问题虽然与缺电性质不同,但后果同样严重;沿用传统的行政手段、计划手段,采用旧的经营管理模式,必然导致电力建设和电力供需形势周期性大起大落。 中国电力发展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能源利用的效率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据统计,中国目前3.85亿千瓦的发电装机支持了约1.4万亿美元的GDP,美国是8.6亿千瓦的发电装机支持了约10万亿美元的GDP,日本2.6亿千瓦的发电装机支持了约4.5万亿美元的GDP。美国单位装机发电容量所支持的GDP是中国的3.2倍,日本是中国的4.8倍。 竞争不是电厂建好后才开始的 电监会市场监管部处长向海平说,电力电量的市场化竞争不仅包括现货竞价,还包括各种中长期或短期合同竞争以及期货竞争 本报见习记者 钟华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市场监管部处长向海平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认为,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不等于“竞价上网”,而是一个系统工程;电力电量的市场化竞争不仅包括现货竞价,还包括各种中长期或短期合同竞争以及期货竞争;真正的市场竞争不是在电厂建好以后才开始的,应该贯穿于招标选择业主、筹集资金、工程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建设到燃料采购、生产运行的全过程。 电力工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总成本的很大部分是固定成本。如果一座电厂建好之前把造价搞得很高,财务包袱很重,甚至质量存在较大问题,那么建好后再搞竞争、搞市场化,无异于亡羊补牢。 他认为,当前应该围绕电力市场化目标推进相关改革:一是对行政审批体制进行实质性改革,尽快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分环节电价——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终端销售电价的改革步伐;二是科学合理配置行政资源,改善和加强政府对电力的宏观调控和监管职能;三是积极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四是积极推进大用户直供;五是做好厂网分开改革的配套工作,加快建立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尽快构建新型、稳定的厂网关系。 真正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向海平认为,不仅包括电力企业组织结构和产权结构重组及有效约束、激励机制的建立,更应该包括政府宏观调控和监管职能的实质性转变。 他认为,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政府职能转变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龙头,对于电力企业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对电力企业的改革虽然还有待逐步完善,但毕竟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比较而言,电力工业现行投资审批体制、电价审批机制和分散、错位、弱化的监管体制改革明显迟缓、滞后。改革到现在这个程度,需要这些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关于政府宏观部门职能定位,向海平认为主要应该是切实制定好发展战略,制定好宏观政策,做好发展规划,搞好宏观预测,建立一个好的体制和发展机制。这些都是事关全局和国家长远发展的真正大事,必须花大力气做好、做实。 关于监管机构的定位,向海平认为,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依法进行资质审查、市场准入,对价格、成本、投资、服务和市场竞争行为实施有效监管,落实好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制定的宏观发展规划、宏观政策等。这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关于电力企业的定位,向海平认为电力企业是在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和监管机构的依法监管下,根据市场需求信号、价格信号和竞争的要求,自主决策、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己承担投资和经营的风险。 向海平认为,当前尽快建立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制定规范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十分必要。一是“厂网分开”后,有效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二是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发电设备潜力、维护电力供需平衡的需要;三是维护电力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