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水工程有经济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08日 08:31 中国经营报 | |||||||||
相关专题: 作者:本报记者 徐昙 北京采写
目前,对解决北京水资源紧张问题,北京市水务官员以及有关单位通常押宝在南水北调工程上。 对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贾绍凤博士告诉本报记者,解决缺水问题,有水资源需求管理、节水、污水回用、雨水利用等多种办法,但政府往往最看中调水。我国的调水工程很多,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等,论证的效益很大,但建成后却很难发挥效益。 如引黄济青工程,由于引来的水的成本高于当地开源和节水的花费,于是青岛就不用引黄济青的水。为了收回成本,国家不得不规定青岛即使不用水,一年也要交3900万元。工程利用率不到40%,没有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的钱易教授认为,远距离调水除了需要十分昂贵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外,还有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困难,生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贾绍凤分析,目前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只讨论了企业和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而没有考虑水价大幅提高后企业用水行为的改变。水价的大幅提高必然使企业通过节水、替代等途径减少用水量,因而需水量会明显下降。南水北调工程可能会遇到水价大幅提高后北方地区需水量下降,不用南水北调工程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