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农政策使中国兴起新一轮“种粮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01日 15:46 新华网 | |||||||||
新华网南昌5月1日电 (记者 林艳兴 李美娟) 江西农民胡广辉做梦也没想到,多年的撂荒地今年以来身价倍增——在中国政府前所末有的重农政策刺激下,种田重新变得有利可图。 土地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最重要的谋生工具。但近年粮价下滑造成土地“贬值”,农民不愿种粮导致大面积农田撂荒。
三年前,进贤县光辉村农民胡广辉租用乡亲们“弃种”的700多亩撂荒地,成为种粮大户。可今年开春,他发现原来一亩60元的租金已猛涨了近4倍。中国政府正投入大量资金,制定了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帮助众多农民“重操旧业”。在江西、湖北、吉林、黑龙江等粮食主产区,原来的“抛荒田”成了“香饽饽”,农民的种粮热情高涨,连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也纷纷返乡种田。 由于有利可图,田地转包价格持续走高,耕田竞标应运而生。一块弃耕多年的土地,在多个承包人的竞标下,成交价格可能翻上几倍到十几倍。 去年底以来,中国粮价出现自1997年以来的首次上涨,到今年3月份创下历史新高。粮价上涨主要源于粮食减产。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从最高年产5.12亿吨跌至4.35亿吨,为12年来最低,而当年全国粮食消费量为5亿吨。 价格波动发出了预警讯号,中国政府开始大幅度调整政策,全力扶持农民种粮并使之能从中获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承诺在5年内取消农业税,政府还直接拨款100亿元,补贴给种粮农民——这是中国农民有史以来第一次领到种粮补贴。 在粮食主要产区,黑龙江、吉林省已率先进行减免农业税试点,河北、江西等11个省区已将农业税率从7%降到4%,农民将因此每亩少缴近30元税款。胡广辉说,虽然田租猛涨,他还是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200亩。“如果收成好,今年可以赚上二三十万元。”据江西省价格成本调查队测算,受粮价上涨和利好政策的影响,农民种早稻的纯收益至少可以达到每亩220元,约是去年的4倍。 政府还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并于最近公布了2004年各种水稻的最低收购价格,比去年高出40%,达到每百公斤70元。 农业部最新统计表明,全国春播粮食面积已出现“恢复性增长”,有望增加2400万亩,2004年产量预计可达4.55亿吨。 为了掌握粮源,一些粮食购销、加工企业也积极介入,与农民“携手”种粮。胡广辉今年就同一个名为“金佳谷物”的加工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按照合同,他在种植中碰到困难,企业有义务给予支持。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的农业专家尹小健认为,工商资本和龙头企业深度介入粮食种植产业,有利于农民的粮食销售,保护他们的种粮积极性;从长远来讲,更将推动中国粮食产业由生产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陈萌山说,“种粮热”有助于维护中国的粮食安全。农业在中国仍然是弱势产业,需要政府的扶持。中国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保障10多亿人口的粮食供给历来是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商务部最新公布的《2004年上半年主要商品供求排队分析报告》指出,随着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计划的顺利进行,农民正积极恢复种粮“本业”,今年中国粮食的供给不会出现短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