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利润空间促使国外资本热捧中国不良贷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01日 09:22 新京报 | ||||||||||
处理中国不良贷款的巨大利润空间,令亚洲开发银行怦然心动。本周,亚行决定向扬子基金投入4500万美元,主要用于购买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存在问题的房地产资产和陷入困境但仍有一线生机的国有企业。众多与亚行心态类似的国外机构,正在中国不良贷款处理市场上“群雄逐鹿”。 国外的投资者向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购买的不良贷款价格最低只有账面价值的5%,
“外国投资者可以动用一些国内银行无法操作的手段来回收贷款,其中包括向高层政府官员施压、利用庞大的资金实力打官司、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在国际市场再出售、用债权豁免的方式帮助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等等。”一位国有银行的人士告诉记者,国外机构在处理不良贷款方面经验丰富。 柯罗尼资本集团牵头扬子基金 扬子基金是美国柯罗尼资本集团同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下属的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该基金将设立一个投资委员会来根据基金章程负责所有投资和撤资决策。作为基金的关键投资人之一,亚行在该基金的投资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均有席位。 “中国经济的增长太快,来不及建立健全的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对于这一问题,亚行一直在通过其公共部门窗口来自上而下地加以解决。但私营部门业务则是通过一种自下而上的途径来协助解决这个问题。亚行的目标是培育和发展相应的专家知识,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亚行私营部门业务局主任贝斯塔尼对记者说。 美国柯罗尼资本集团是美国跨国投资购并基金,专门投资、收购具有升值潜力的项目、资产和企业。自1991年起,柯罗尼资本集团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共投资近90亿美元的资产,涉及4000多个项目和企业。该资本集团过去10年来已连续成功建立了5个基金,在业界享有盛誉。 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方面已承诺出资不高于1200万美元或1亿元人民币用于扬子基金国内的投资项目。柯罗尼资本集团将负责牵头国际融资,吸引国际著名金融机构参与国内投资项目。 上实发展表示,与柯罗尼资本集团发起的扬子基金是为了使公司能直接与国际主流资金源接口,可以引进国际资金、国际经验和国际战略伙伴,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公司在国内、国际上的开发和投资,也为公司今后建立以国际金融资本为背景的融资平台打好基础, 根据市场情况,扬子基金计划在最后一轮私募结束前筹集近4.5亿美元的资金。在第一轮私募结束时,该基金将募集到大约1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亚行将承诺投入4500万美元或者实缴资本金的25%,并将根据基金规模的大小分阶段投入。 购买价最低只有账面价的5% 亚行方面官员表示,中国银行系统的资产质量不佳,有人认为其不良贷款的比例占到贷款总额的一半,并且由于自身资本金不足,可能难以承受现有不良资产所导致的损失或者其他重大打击。许多无力偿还贷款的企业本身尚有一线生机,但负债水平太高,管理效率低下,因此难以为继。 扬子基金的目标是对这些不良资产进行重组和整合,使之能够在中国经济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亚行希望将扬子基金作为一个平台,进一步促进中国不良债务的重组交易。 在这些官方理由的背后,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在花旗、高盛、摩根斯坦利之后,加入中国的不良贷款处理市场,包括这种国际性的私募基金。 不良贷款处理蕴藏着多高的利润以致于使这些国际淘金者们趋之若鹜? 一家国有银行风险资产处置中心的人士告诉记者,这个市场的风险与利润都具有相当的弹性与个案性,没有数字能准确地形容出其利润率。 记者从侧面了解到,国外的投资者向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购买的不良贷款价格最低只有账面价值的5%,而最高也很少超过30%,如果顺利回收八成以上的贷款本金,其盈利至少可接近200%。 这位人士笑言,不良贷款的出售价格在圈内虽然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却也同时是大家最为讳言的秘密。因为按现有银行政策法规,是禁止银行将贷款低于账面价值进行出售的。对不良贷款进行处理,银行每次都要向监管层申请此法规的豁免权,而申请的手续是“相当的麻烦”。 据介绍,仅仅知道投资者所购买的不良资产包的价格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根据资产包的质量进行判断。不过,尤其是国际的投资者,在清收逾期贷款方面具有相当经验。他们运用各种工具,包括金融衍生工具,可以获得比银行自行处理更高的回报,这里面的利润空间确实是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此市场的重要原因。 政策对不良贷款投资者网开一面 在任何一个国家,清收逾期贷款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银行业背负着巨额坏账的中国,在财产权概念模糊、有关抵押品的法律法规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就更是难上加难。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曾大力支持银行业向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公司发放贷款。在10多年的盲目放贷后,中国的银行业积累了大量坏账。结果很多摇摇欲坠的企业也乘虚而入,最终导致大量贷款石沉大海。并且各方的利益冲突也错综复杂,例如地方政府经常向银行施加压力,要求它们对辖内的企业发放贷款。 不过,在其他国家惯用的一些清收贷款的方法在中国的法律法规中却是禁止银行使用的,例如将贷款承包给第三方来清收、直接出售给投资者,或接受小于账面值的贷款偿还等。 但不良贷款处理的压力最终促使监管层在向投资者拍卖不良贷款时采取了宽松的政策,在中国银行业陈旧的法规框架下给予他们较大的灵活空间。 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向外国投资者出售不良贷款,并允许第一批投资者将税后利润从中国抽走,但几年后或者是汇出利润达到几百万美元后,这样的政策是否还会依旧呢?一位国际投行人士表示,这是真正挑战之所在。 不过,国际投资者们显然已在估价中也已考虑了巨大的风险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以摩根斯坦利为首的银团,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签订的购买不良贷款协议,仅支付了相当于账面价值5%的价格。这个市场前景难测,但潜在利润也是巨大的。 摩根斯坦利已清收1800万美元 一位国有银行的人士告诉记者,外国投资者可以动用一些国内银行无法操作的手段来回收贷款,其中包括向高层政府官员施压、利用庞大的资金实力打官司、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在国际市场再出售、用债权豁免的方式帮助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等等。 摩根斯坦利就用过其中的招数,在一些地方企业清收贷款时,他们就威胁如果借款人拒绝还贷,他们将动用媒体或摩根斯坦利的全球网络怂恿外商不来投资。他们还动用摩根斯坦利充裕的资金实力打官司,而地方企业很少有这种能力。 摩根斯坦利方面称,其贷款清收子公司凯利资产服务有限公司即将达到内部的清收目标,凯利是摩根斯坦利与两家中国合作伙伴组建的合资公司,现已清收不良贷款1800万美元。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中国银行业严禁混业经营,因此国有银行不可能以股东的身份介入企业进行债务重组,而购买不良贷款的投资者就无此担忧,他们在盘活不良贷款方面具有比商业银行先天的优势。 像摩根这样充满经验的海外投资者并非没有遇到麻烦。法律威胁则是摩根斯坦利的另一个有利武器。他们要用诉讼的方式让债务人及其监管者和相应政府感到麻烦,并表达出自己将锲而不舍地追讨债务的态度。 但多数法院对于涉及坏账债权人、债务清收人甚至只要涉及外国人的案件都很缺乏经验,而且众所周知,地方法院通常还会受到地方政府的施压。外国投资者非常担心中国的法院及执法体系。在不良债务业务中,非常关键的两个问题是:抵押品回赎权丧失的法律执行,以及投资者对债务人偿付行为的上诉能力。 本报记者 岳毅桦 国内银行不良贷款原因解析 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严重性已是不争之事实,它早成了国内银行业发展的最大顽疾。 那么,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根源何在?在1998年之前,我曾撰文指出,国有银行巨大的不良资产就在于相关利益者(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国有银行本身)把其当成各自牟利的工具,也曾指出过银行管理者行政化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官本位制度”为重要之原因。也有人说是由于中国没有成熟的信用文化、是由于银行被迫给国有企业贷款、是由于转轨经济中计划经济的影响等。但是这些解释无疑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没有触及到中国银行业尚未改革的核心,即中国银行业不成为其银行,即国内银行的实质不是风险定价。 其实,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面对着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市场中许多制度安排的出现就在于如何减少人们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就在于降低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风险。而银行体制的出现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其工作的实质就是风险定价,就是承担风险及分散风险。银行核心功能是进行风险的交易,其盈利模式就是买进风险与卖出风险之间的价格差。 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有效风险定价机制,整个风险的价格完全是政府的管制下。比如银行业,在严格利率管制的条件下,国内银行既没有自主权来确定其自身产品的价格(存款利息管制),也没有权利对购买的产品按市场情况确定其竞标价格(贷款利息管制),银行只有按政府规定的价格来出售风险产品。 这与目前市场体制下的其他产业根本不同,如房地产业在买进原材料时,可以随意地竞标,如果出价不够,卖方不会卖给它。可在国内的银行业,风险定价完全被政府的几个人组成的小组来定夺,各银行既不能向企业说以某个价格向它买风险,也不能自主地向存款者或投资者确定风险的卖价。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向企业贷款,银行的从业人员不知道自己是在向企业购买风险,而是把它看做是向企业推销产品。这样,银行从业人员整天地去拜访企业,建立人际关系,以便希望企业购买银行的产品。这时,当事人有谁会浪费时间来考虑风险的成本与分担呢? 就吸收存款来说,银行只能按照政府规定的人格表卖出风险,即使各银行的资信等级各不相同,同时银行也完全没有能力通过谈判或协商去得到更好的交易条件,存款者也没有能力通过谈判更廉价地去购买风险。结果是购买风险的人不要区别银行之间的好坏,因为所有银行的风险都一样。再加上国内银行基本上为国家间接担保,这样所有银行就没有风险了。这也正是国内储蓄不断创新高与国有银行效率低的重要原因。 如果不能够放开银行业的利率管制,如果各银行没有自主的风险定价权,那么产生不良贷款的运作机制就依然存在,从而要让不良贷款率降低在适应的水平上也就是不可能的。 而且,在利率为管制的情况下,也就无法形成减少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运作机制。因为,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国有银行或是会扩大贷款的比例,把贷款总额的分母加大,但这必须是他们认为优质贷款(如住房按揭),或是“惜贷”。但是,在银行惜贷的同时,而存款则源源不断地进来,如果银行没有能力偿还存款而不收存款的话,那么银行的挤提或破产也就会随之而至。 可以说,无论是不良贷款的产生,还是不良贷款的减少,都在于如何形成有效的风险定价机制,都在于如何放开对金融市场的利率管制。这个方面不能够迈出一大步,不良贷款的生成机制依然存在,那么不良贷款要真正减少是不可能的。 □易宪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