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首季出现巨额逆差 结构性矛盾未缓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8日 14:48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4月28日电 最近一期《?望》周刊载文称,中国多年存在的外贸结构性矛盾近年以来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在进一步扩大。 文章中写到,中国一直是顺差大国,迄今已持续了10年之久,其一方面给中国带来了4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综合国力的增强、快速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贸易摩擦日益频繁的今天,持续高额的贸易顺差又似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赵晋平称,分析这个问题,应该着眼于结构性因素,其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从国别结构来看,进出口的国别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结构性的矛盾进一步扩大。二是,从商品结构来看,产生逆差的主要是和投资品、基础材料有关系的商品。三是与贸易方式有关。从数字上看,一般贸易出现较大逆差是此次逆差增大的主要原因。一季度中国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7.1%,而进口增长了41.4%,出现了124.7亿美元的逆差。 赵晋平分析其中传递出的信号称,这是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短期因素包括:去年下半年以来,投资增长带动了整个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这种短期的投资需求的上升也带来对进口原材料和机械设备需求大增,导致进口增长速度超过出口;此外,一季度逆差的增加中还存在着进口商品价格上扬的因素。 长期因素则包括受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的影响。在国际分工中,中国处于世界性的制造业加工基地,这种定位的长期影响在于决定了中国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零部件和能源,甚至需要大量进口。 政策调整的影响则是另一个长期因素。从今年起,中国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了3个百分点,这在客观上起到的作用是,很多企业为了回避国内采购成本的增加,为了保税,便由一般贸易方式转向了加工贸易方式,原来的国内采购部分也随之变为了进口。这也是造成逆差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