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就业白皮书绘蓝图 地方应重就业指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8日 07:4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4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发布就业白皮书,也是继2003年首次把实施就业再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后推出的扩大就业的又一重大举措。而之后的4月28日,我国政府与国际劳工组织将联合举办首次“中国就业论坛”,使得白皮书的含义更加深刻。 白皮书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采取的就业状况与就业政策进行了归纳与说明,指出政
就业是民生之本,具备就业能力与拥有就业岗位是成年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失业对失业者个人与家庭,乃至宏观经济运行都有非常深远的不利影响。失业者不仅会由于失业导致贫困引起生活水平下降,而且也将影响其身心健康,从而可能会对社会稳定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失业者由于贫困也将影响其后代的受教育水平,使其后代在教育水平、身体与心理等方面处于劣势,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从宏观角度来看,存在失业人口是生产要素的极大浪费,不但将影响到经济发展,而且也可能导致其他问题。 世界各国无不将充分就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与教育水平较低,以及就业总量与结构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与农村劳动力亟需向外转移、新成长劳动力与失业人员再就业交织等问题,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远较其他国家更为复杂。 劳动者作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微观主体,在外界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决定劳动者就业能力以及能否获取职位的主要因素在于其自身的人力资源水平高低。这就要求每个劳动者有必要通过接受正规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切实提高其就业、创业、职业转换与再就业能力,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进而获取一定的就业岗位。这对每个劳动者而言都是必需的,而且通过微观主体的不懈努力,将有效提高我国总体人力资源水平,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并通过经济发展进一步创造就业岗位。 政府无疑要在扩大就业岗位中发挥重要作用,白皮书较为详尽地描绘了政府为扩大就业而将采取的积极措施,但这些措施能否发挥预期的作用,还在于政府是否具有切实有效的手段将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此外,为白皮书所忽视的同时也是扩大就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就是必须真正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扩大就业的目标协调统一,否则白皮书提出的各项促进就业的措施并不能发挥预期的作用。在目前以GDP为中心的地方政府领导人考核体制的状况下,地方政府更偏好追求GDP而有意无意地忽视就业的增长。虽然地方政府迫于当地居民扩大就业的压力而采取一些措施扩大就业,但这些措施一般并不充分,甚至往往通过限制外来劳动力与农民工以扩大当地居民就业,而不是以真正扩大就业目标为核心,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不真正扭转地方政府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观,白皮书提出的各项措施能否得到真正落实并发挥预期的作用并不容乐观。 只有把就业指标纳入地方政府领导人的考核体系,使地方政府扩大就业的目标取向与中央政府协调一致,并将白皮书提出的有关措施落到实处,才有可能起到真正扩大就业的作用。扩大就业作为一个系统过程,也需要各部门协同努力,并将扩大就业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紧密结合,在使每个劳动者持续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努力不断扩大就业岗位,最终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将失业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