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六大举措解决银行信贷管理缺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7日 19:14 中国经济周刊 | |||||||||
近年来连续发生的“问题富豪”案件,无不与银行信贷密切相关。这些相关案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当前中国银行业信贷管理存在严重缺陷。 ★文/周伟 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周正毅事件及由此引发的中行高管层震动,可以说是当前
建立明确的权力责任制度 目前,从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形式上,国内的银行与海外银行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一个类似的制度在不同的国家运作,为什么会形成那么大的反差?除了客观原因,一个最为关键的制度性因素,就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缺乏清晰的权力责任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特别是在贷款出现问题时缺乏明确的责任制度。我们应该真正地遵循信贷组织机构设置的相互牵制、程序定位、系统协调等原则,各部门要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动作,理顺关系、增强实力、杜绝内耗。 建立人员管理与制度管理双重保障 目前,我国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强调通过制度加强控制,对人的激励显得不足。现时的问题应是强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信贷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应打破目前信贷审批权限按行政职务大小层层下放的旧框框,实行审批放贷和行政完全脱钩;其次,要把实际工作中过多的负激励转为正激励。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满足他们受到社会尊重的心理需要;第三,改革现行工资分配制度。坚持市场化的报酬原则,调大绩效工资比重,破除行政级别的工资制度,全面推行客户经理等级薪酬制度。 建立呆账准备金的计提和冲销制度 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的,而贷款损失则要到损失实际发生后才予确认甚至仍不能确认。其结果必然是高估利润,累积风险。因此,尽快改革我国银行业呆账准备金制度已刻不容缓。首先,可适当提高普通呆账准备金水平;其次,在提取普通准备金的基础上,分类提取专项呆账准备金;第三,放宽呆账核销条件,简化呆账核销程序,逐步建立呆账准备自主使用机制。 加强贷后管理 从控制论角度看,与贷前决策相比,信贷业务发生后,银行失去了对资金的直接控制,在与客户的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信息不对称和地位的变化使得贷后管理比贷前决策难度更大。从信贷业务运行周期分析,贷前决策过程时间相对较短,信贷业务发生后直至收回却需较长的时间,不确定因素比前者更多,能否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信号,有效控制全过程信贷风险,对保证信贷资金安全的作用决不亚于贷前决策。 完善信贷风险监督 一家企业,如果其出发点在于骗取银行贷款,那么,在持续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如果银行的信贷经理能够及时动态地跟踪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动,是不难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骗局和陷阱的。要避免企业骗取银行贷款,要求商业银行对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风险的环境加强监督,充分、及时、全面、有效地反映和披露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 开拓银行贷款信用保险 信用保险是保险人根据契约规定,在投保人的应收账款因为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时履行赔偿责任的一种保险。国外银行贷款信用保险是银行作为投保人,保险公司承保其应收债权,当借款企业或个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时,保险人负责赔偿的一种保险。拓展银行贷款信用保险是分散银行信用风险、降低信贷资金损失的需要。 (作者单位:北京朝阳区职工大学经济管理系) |